天工开物·冶铸
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天工开物·冶铸》是一本图书,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作者是宋应星,选自《天工开物》。
图书简介
原文
宋子曰:首山之采,肇自轩辕(1),源流远矣哉。九牧贡金,用襄禹鼎(2),从此火金功用日异而月新矣。夫金之生也,以土为母,及其成形而效用于世也,母模子肖(3),亦犹是焉。精粗巨细之间,但见钝者司舂,利者司垦,薄其身以媒合水火(4)而百姓繁,虚其腹以振荡空灵(5)而八音起。愿者肖仙梵之身(6),而尘凡有至象。巧者夺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7),即屈指唱筹,岂能悉数!要之,人力不至于此。选自《天工开物》
注释
(1)首山之采,肇自轩辕:轩辕:黄帝。《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2)九牧贡金,用襄禹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万物而为之备。”九牧:九州之方伯。用九州所贡之铜铸九鼎以像九州之物。
(3)母模子肖:按五行说,金生于土,故前云金“以土为母”,而浇铸金器则先以土为模范,故又云“母模子肖”。
(4)薄其身以媒合水火:以金锻为刃器,铸为炊具,可为人获取食物,烹制于水火之中。
(5)虚其腹以振荡空灵:以金铸为钟镩之属,可以发声传远。
(6)愿者肖仙梵之身:有信仰者可以金铸仙佛之像。
(7)夺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上清:铜钱之代称。故事有钱精为上清童子之说。泉:即钱。
原文翻译
宋先生说:相传上古黄帝时代已经开始在首山采铜铸鼎,可见冶铸的历史真是渊源已久了。自从全国各地(九州)都进贡金属铜给夏禹铸成象征天下大权的九个大鼎以来,冶铸技术也就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了。金属本是从泥土中产生出来的,当它被铸造成器物来供人使用时,它的形状又跟泥土造的母模一个样。这正是所谓“以土为母”,“母模子肖”。铸件之中有精有粗,有大有小,作用各不相同。君且看:钝拙的可以用来舂东西,锋利的可以用来耕地,薄壁的可以用来烧水煮食而使民间百姓人丁兴旺,空腔的可以用来振荡空气而使声波振荡,美妙的乐章得以悠然响起。善良虔诚的信徒们模拟仙界神佛之形态为人间造出了精致逼真的偶像,心灵手巧的工匠抓住天上月亮的隐约轮廓而造出了天下到处流通的钱币。诸如此类,任凭人们屈指头、唱筹码,又哪里能够说得完呢?简而言之,这些东西纯靠人力是办不到的。
作者简介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次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38~1654)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
他在《序》中描写这段情况时说:“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与同人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炊灯具(备)草”,日夜写书,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教官)。期间,他将其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刊行。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明亡后作为明遗民,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
内容简介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参考资料
天工开物·冶铸.www.wenyanhanyu.com.
宋应星简介.www.wenyanhanyu.com.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1 23:06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