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峰山又名“玉笋峰”,俗称“老君山”,或称“老君殿”。位于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普淜镇镜内,主峰海拔2578米,山体呈金字塔状,地势险峻,有高耸其巅,万山拱伏之势。老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前檐柱为一对双龙抱柱,殿前高悬“道德五千”巨匾,供祀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右有石雕功德坊,穿坊而入为雄伟的玉皇阁。下层为长方形歇山顶,上层为八角攒尖顶,无斗拱造型。天峰山是一座以道教为主教,三教合一的建筑群,其中尤以木雕刻著,有“南来道教第一山”,是祥云县的道教名山和主要风景名胜之一。天峰寺外森林茂密,每逢农历2月15日,为普棚天峰山“歌会节”,周边彝族同胞来此“打歌”,众及万人。
天峰山概况
又名“玉笋峰”,俗称“老君山”,或称“老君殿”。位于普棚镇镜内,主峰海拔2578米,山体呈金字塔状,地势险峻,有高耸其巅,万山拱伏之势。老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前檐柱为一对双龙抱柱,殿前高悬“道德五千”巨匾,供祀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右有石雕功德坊,穿坊而入为雄伟的玉皇阁。下层为长方形歇山顶,上层为八角攒尖顶,无斗拱造型。天峰山是一座以道教为主教,三教合一的建筑群,其中尤以木雕刻著,有“南来道教第一山”,是祥云县的道教名山和主要风景名胜之一。天峰寺外森林茂密,每逢农历2月15日,为普棚天峰山“歌会节”,周边彝族同胞来此“打歌”,众及万人。
祥云原名云南,又称“
小云南”,1918年因为与省名同名,和建民先生题名,正式更名祥云。县境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
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边缘,有汉、白、彝、傈僳、苗、回等多种民族。
在云南大理祥云县境内,有一座道教名山〝天峰山〞,据《神人胥悦》碑载:〝明万历年间,有一夷人牧羊入山,遇一白发老翁跨牛而过,谓此山为仙都也,老翁转瞬不见,意为老君显灵,遂告乡绅,当地乡官绅士即兴土木而建。〞天峰山以典型的道观风格为基调建设,前有三天门,后应天柱门,中间是玉皇阁、老君殿,左边是药王殿,右边是灵官殿。亭台楼阁,院落紧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峰山石刻,线条流畅,生动灵活,工艺精湛,美不胜收。天峰山一峰凸起,千霄峻阁,东观微溪,南望无量,西眺点苍,北瞻昙华。素以神、奇、秀、美著称。
〝天自几时有起,峰从何处飞来?〞天峰山神奇俊秀的风姿和底蕴厚重的文化,让历代绝技匠人为之辛劳,历代骚人墨客为之感叹,是聪明勤劳的先人给后人留下不可多得的、工艺绝伦的灵山圣境。
荣誉
天峰山老君殿建筑群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前,祥云县普淜镇天峰山玉皇阁老君殿建筑群成为云南省政府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峰山老君殿内一步一景,景中有景,景景有别,金碧辉煌的道院、阁楼、殿宇建筑,雕梁画栋,檐角飞空,错落有致,仿佛振翅欲飞的山鹰,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的老君殿、灵官殿、观音殿、药王殿、玉皇阁、三天门、功德坊等建筑物和古石雕、古碑,具文化艺术。那雕刻着龙凤、人物花鸟的圆形、方形石柱和石门、石窗上的石雕上百幅,其精湛的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犷,又有精雕细刻,使整个殿宇更显庄重典雅而又富丽堂皇。这些雕刻,无论从刻工技艺和描绘表现手法,堪称旷世绝作。
天峰山石雕是一代石雕艺人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是一种具有雕刻语言的石文化。其丰富的文化积淀使天峰山更具神采。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推动了该镇文物工作的健康发展,为该镇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历史佐证。
地理位置
天峰山位于云南大理
祥云县,是一座以道教为主教,三教合一的建筑群,其中尤以木雕刻著,有“南来道教第一山”,是祥云县的道教名山和主要风景名胜之一。
天峰寺外森林茂密,每逢农历2月15日,为普棚天峰山“歌会节”,周边能歌善舞的
彝族同胞来此“打歌”,众及万人。
祥云距离云南省会
昆明300公里,距离
大理市40公里
交通:从昆明到祥云每天都有班车前往!
天峰山位于祥云县普淜镇,毗连祥云、南华、姚安、弥渡四县彝区,天峰山苍翠秀美,峰顶有以老君殿为主的道教建筑群,是祥云乃至滇西重要的道教胜地。
相关作品
著名景点
祥云天峰山石雕艺术
作者:杨源忠
天峰山,位于祥云、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地,海拔2570米,距祥云县普淜镇11公里,是祥云县的道教名山和主要风景名胜区之一。
天峰山三天门前,顺着用红沙石镶砌的400多级“百步云梯”步步登临,石阶两旁春意盎然,一棵棵高大挺拔的野樱花、劲松、柏树向我们招手,那百色的野樱花正开,劲松滴翠、柏树吐绿,林壑清幽,一片绿茵,布满山体。那白里透红的景致,沁人心脾的爽气,让你心旷神怡,令人飘然欲仙,忘却了尘世间的悲欢得失,喜怒哀乐,进入了超然闲逸的境界。老君殿院掩映绿中,更显雄伟壮观,古朴凝重,八面来风。到了三天门,笔力潇洒遒劲的“天峰山”三个大字,烘托在古木参天、群峰秀色蜿蜒的三天门牌坊上,牌坊两边楹联“山自几时有起,峰从何处飞来?”以问句点出“天峰”二字,既切景,又寓意撩人。进入殿门,殿内一步一景,景中有景,景景有别,金碧辉煌的道院、阁楼、殿宇建筑,雕梁画栋,檐角飞空,错落有致,仿佛振翅欲飞的山鹰,宏伟壮观。大殿周围,朝奉香烟缥缥渺渺,一派空明幽静,让人忘记了这是极乐净土,还是人间灵光盛境。瓦铄流金,金碧辉煌的老君殿、灵官殿、观音殿、药王殿、玉皇阁、三天门、功德坊等建筑物和古石雕、古碑,可让聪慧的游人感悟这一精髓。
到天峰山,最让人难忘的是石雕,最具文化艺术的还是石雕。那雕刻着龙凤、人物花鸟的圆形、方形石柱和石门、石窗上的石雕上百幅,其精湛的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犷,又有精雕细刻,使整个殿宇更显庄重典雅而又富丽堂皇。这些雕刻,无论从刻工技艺和描绘表现手法,堪称旷世绝作。游人和名家曾赞:“木雕、石雕艺人运用手中的雕刻钢刀雕就的图案,一点也不夸张,实实在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雕技。这些杰作,是古代工匠把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把勤劳和智慧注入这天峰山的瑰宝。
天柱门上有竖匾“擎天柱石”四字,门旁的四柱,前两柱为滚龙圆柱,柱基为石狮;后两柱为方柱,柱基为大象。那柱墩下前狮(思)后象(想)的石雕,别具一格,活灵活现,真是妙到了极处,可谓一举三得,一是使建筑日久不变形,不龟裂,不影响其承重的能力和画面的质量;二是前狮(思)后象(想)的结构,给人一种隐隐的警示:“遇事你要前思后想呀!”有丰富的底蕴文化;三是给建筑增加了艺术美感。这天柱门的造型及其机智含意、精巧的石刻,让人禁不住近前抚摩,赞叹造化的神工。上书对联:“问仙山古来如一太极;瞻杰阁高处御九重天”,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高峰建仙阁使宇内风流人物似驾祥云终有歇息地;低岭安灵阶宜普天文澜骚客如踏彩霞始得上天梯”,两副奇巧对联道出了天峰山的中心位置和惊险。
天峰山石雕是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琳琅满目,尽显天峰山石雕艺术之风流。可以说,天峰山石雕,不仅提升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还大大地提高了天峰山的知名度,扩大了天峰山的影响。
天峰山石雕,石料为砂石、色泽为紫红色。石雕造型奇巧,刻工精细,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将时代风采与艺术抒情的意境凝结在石头上,使天峰山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天峰山石雕是一代石雕艺人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是一种具有雕刻语言的石文化。其丰富的文化积淀使天峰山更具神采。
置身于天峰山的石雕,宛如进入艺术的宫殿,那美不胜收的山水风景,那千姿百态的花卉鸟兽,那庄重肃穆,惟妙惟肖的人物、蹲狮、龙柱等石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动静结合,跃然石上。其中“前狮后象”构思巧妙,造型美观独特,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还有石牌坊、石柱,石花屏一件件古朴、典雅,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令每一位旅游者,对巧夺天工的雕刻品称赞不绝。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天峰山的石雕就更为可人了。我想,读着让人一目了然的石雕,缩短了天峰山石爱好者之间的距离,就是读了一部简略的天峰山石文化的历史。
天峰山石雕是祥云人的骄傲,是普淜民族文化的自豪,其艺术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