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陵王墓
1979年发掘于高邮市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
高邮汉广陵王墓是于1979年发掘于高邮高邮湖西新区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于198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汉广陵王墓位于高邮市高邮湖西新区送桥镇天山片区(原天山镇)境内。在1979年发掘于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其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礼仪的葬礼“黄肠题凑”,并出土金缕玉衣残片。初步考证系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墓。汉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玉器、铜器、漆器、陶器、木佣、车等器物。出土的随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制作非常精美,特别是漆塌、木履和成套的浴具为汉代考古少见。因保存最完好而轰动海内外,《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曾作了专门报道。
已出土四座西汉石坑木椁墓,其中一、二号汉墓均采用汉代最高葬制—“黄肠题凑”,两座墓的主人分别是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一号汉墓在全国同类型墓葬中规模最大,结构完整。陵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丰富的文字,黄肠题凑结构细密,俨如方城,生动地反映了当地当时的经济、建筑、工艺和生活水平。为研究汉代广陵国的丧葬礼仪、职官制度、木作工艺、书法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地理位置
汉广陵王墓出土地点位于江苏高邮市高邮湖西新区(当时是天山乡),在东西大道和扬菱路交叉口西南侧。
墓葬规模
刘胥的寝陵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广陵王墓中的“黄肠题凑”是就地取材,全部以金丝楠木为构件的,共有856块,每块题凑大小尺寸都不相同,四面企口高低错落有序,全凭榫卯相连。据专家透露,当初出土时连世上最薄的刀片都无法插入楠木结构的“黄肠题凑”式木椁,规模宏大, 结构严谨,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 面积约237平方米,折合木材约545立方米, 在迄今中国发现的同类木椁中最为完整,极为珍贵。
陈列在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刘胥的寝陵被称为“一号汉墓”。汉墓的四周,有一圈坑道,走上坑道,居高俯视,整个“黄肠题凑”尽展眼前——这是一个呈方形、没有“屋顶”、木头结构的“大房子”。“房子”被纵横交错地分割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房间”。“房子”的中心是内椁,这里是供墓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分为“便房和棺室”。棺室内放有彩色套棺。1979年该墓出土时,墓主的尸骨已被盗墓者拖出了棺外,棺内只出土了零星的金缕玉衣碎片。“房子”中,环绕内椁最外面的一层叫外藏椁。
特殊葬制
刘胥的寝陵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葬制——“黄肠题凑”。所谓“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葬制,是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人注解“黄肠题凑”是以皮后的柏木黄心累于棺外,称之为“黄肠”,木头皆向内,称之为“题凑”。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据目前已发表的资料,已在北京大葆台刘建墓、石家庄张耳墓、扬州刘胥墓等7座汉代王陵出土了“黄肠题凑”。
交通信息
东西大道转扬菱路转养殖场路,行驶1公里左右即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10:5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