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回信
1992年王君正执导的电影
《天堂回信》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王君正执导,贺国甫编剧,石晨李丁肖雄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于1992年2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剧情简介
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故宫午门前的广场上,晨晨和爷爷欢快地放着风筝。爷爷送晨晨去幼儿园,顽皮的晨晨要自己蹬三轮车。爷爷坐在后面,路人投来惊喜的目光。有一次,已退休的爷爷又穿上邮政制服,和晨晨一起送了一封“死信”,他们把一封收信人已故去的信用风筝放上天空,爷爷告诉晨晨:“他在天堂会收到的。” 晨晨的爸爸、妈妈在国外工作。爷孙俩就这样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安宁、幸福。 妈妈从国外回来了,要以全新的方法教育晨晨,要他学外语、弹钢琴,使爷孙失去了往日的宁静。爷爷怕影响他们母子感情,不顾晨晨妈妈再三挽留,搬到原来自己住的地方去了。晨晨在家中思念爷爷,终于向爷爷的家跑去,他使劲敲门,哭喊着:“我恨妈妈,我恨钢琴,我没了风筝,没了老朋友,又没了爷爷。”躲在树旁的妈妈也潸然泪下。 爷爷过生日了,晨晨和好朋友琳琳送来生日卡,他们又和爷爷一起放风筝了。夕阳如血,爷爷和孩子们回到家中,爷爷劳累的躺在摇椅里,永远地“睡去”了。 晨晨和琳琳把生日卡放在风筝上,送上天空,他们虔诚地仰着头,等待着天堂的回信。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该片的剧本定稿时已经是冬天,王君正导演便提议编剧把剧情改一下,变成“白色的童话”,到东北去拍。但这个提议被摄影师否决定了,因为当时条件不允行去哈尔滨那样的大城市拍摄,而到小地方拍,虽然有雪,但雪化了,景就脏了。这时,北影厂建议剧组到南方拍摄。王君正就带摄制组去了珠海,然后让编剧把剧本改成“绿色童话”。不料,到珠海后,因为言语不通,生活习惯迥异,王君正一下子找不到感觉了,只得率队返回北京。她考虑自己最熟悉的就是北京,便决定在北京拍摄该片并且亲自动手改了剧本。
影片主旨
在影片主旨方面,王君正希望能通过影片表达出一个孩子对各种爱的本能的反应,对死亡的理解。她确定影片的风格是朴素、平淡、真切、温馨的。在她的设想中爷爷与晨晨不仅要有血缘上的亲情,更多的是朋友式的平等,从而传达出一种信息:让孩子们“站”起来,走到长辈身边,而不是躺在其怀里。同时,她还强调爷爷对死亡的理解,从而说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的魅力。
演员选择
扮演晨晨的小朋友石晨是演员石小满的儿子。王君正到石家相看时,石晨把可乐递给她后,把眼睛捂住,从漏开的指缝里偷看她。这个举动让王君正下决心让他演主角。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王君正把一个极为平常的题材、一个极为平常的故事处理得极为流畅清新。影片中温馨的生活气氛,真挚的祖孙情感,以及对生命的必然归宿的豁达而略带伤感的态度,都像清泉一样为小观众的心田所接受。(第五届童牛奖评委秦裕权评)
该片的成功,不是因为故事曲折、人物显贵、场面宏大,而是由于编导者专心致志地写情、写得深、写得巧,写得动人,以情感的起伏变化来推动人物和故事的发展。这是一部文化品位很高、雅俗共赏的影片,在影片制作商化过重、说教之风太浓的时代,它的问世令人兴奋。很难用一两句话总结它讲了什么。片中有对美好情感的赞颂,有对人与人心灵沟通的呼唤,更有对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思考。这新的影片应该不受地域、国度的限制而走向世界,奉献给全人类。导演选演员选得准,三位演员都演得精彩,特别是小石晨的表演令观者赞不绝口。不足之处是,片名并不很贴切,因为重点戏、意蕴都不“回信”上。另外,剧本给予妈妈这个角色的戏弱了一点,尽管演员的表演是得体、有分寸、有深度的。(原《文艺报》副主编钟艺兵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02:41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