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类星体。
演变过程
从恒星到白矮星再到中子星最后到类星体的一个演变过程。
详细介绍
恒星:宇宙中最众多的天体,主要成份为轻原素H、He、B等,质量在太阳质量的0.1-100倍之间,中心高温高压,能发生轻核聚合反应,产生大量的原子能,发光发热,照亮环宇,天空点点星光,绝大多数都是恒星。
白矮星:当恒星聚合反应到达铁原素时,原子再聚成大原子就吸收热量,恒星温度下降,原子从高离子态转为原子分子态,由于恒星温度下降,体积收缩,中心压力增大,当压力大到原子外层的电子磁锁刚性的抗压力时,原子的电子壳层崩溃塌缩,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白矮星阶段是中子星形成的过程,其密度也相当的大,当所有原子的电子层都被压缩进原子核,一颗中子星就形成了。
中子星:白矮星不再发光时,所有的电子都被压入了原子核内,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此时整个星体就只有中子了,中子也是有壳层结构的粒子,它的壳层是由强相互作用力支持的,比电子的电磁壳层要强硬的多,抗压强度是电子壳层的数亿倍以上,中子星比白矮星密度还要大得多,密度ρ(8×10~2×10g/cm),中子星没有了能量来源,自身没有光可发,较大质量的中子星由于中子壳层质能锁定强刚性,不会再向内塌缩。
黑洞:一般在星系中心,大量的恒星、中子星、白矮星被吸集在一超形成超级天体,它是超级中子星,不发光不发热,是个超级的冷天体,一般有几百万或上亿倍的恒星质量,是星系的核心,为星系的形成提供了促够的引力支持,同时也将靠近它的恒星吸入体内,黑洞是个负热星体,有恒星进入时,巨大的能量都被中子粒子吸收,不会发光,黑洞不发光并不是它有光发不出来,如果黑洞内累积了强大的能量时,光波会以光瀑的形成冲击而出,黑洞不发光是因为它内部还没有累积足够的能量,也怀是此黑洞的质量还没有足够大,当黑洞的质量足够大时,内部压力超过中子结构的抗压力时,中子结构被破坏,其中心的正电子的保护结构瓦解,正、负电子相互湮灭,夸克等一切结构都被瓦解,中子将发生最彻底的质能反应,将中子全部质量转化为能量,形成黑洞大瀑发——类星体。
类星体——超级黑洞的大爆发。星系的最后阶段,当一个巨大星系几乎所有的恒星,都被星系中心的黑洞吸集时,其质量巨大,为一般黑洞的数十倍,上百千倍,其中心压力大于中子壳层的抗压力,中子结构瓦解,发生中子裂爆的最彻底的质能反应,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照亮整个宇宙“视界”。类星体是超级黑洞的最后阶段,宇宙中没有绝对的“黑洞”只有不发光的天体,类星体是超巨大星系核中的超级黑洞,并不是类似恒星的天体,它是能量最高效的生成者,将静质量全部的转化为能量的超级天体。黑洞在宇宙广泛存在,几乎每个星系中心都有黑洞,超级大的黑洞并不多,能达到类星体级别的终级黑洞就更少了,最近的离我们地球也有几十亿光年远,如果几千万光年内有一个类星体,我们就不可能存在,地球会被它强大的能量加热成为一个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