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乐园
16世纪欧洲名画
在15世纪末,继凡·艾克兄弟之后,尼德兰又出现了一位极其独特的画家,此人专画怪诞离奇的风俗画,所绘形象之诡异,情节之诙谐,隐喻之高深,画坛至此仍议论不休。
作者简介
作者受当时尼德兰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进步思想的影响较深,在反异族侵略与反封建斗争中,他表现了自己反抗性的一面。作者原名赫罗姆斯·凡·阿肯,后来用自己的出生地北弗兰德里亚省的赫托根包西作艺名行于世。他生于1450年前后(一说1462年),卒于1516年。他这种寓言般的幻景画,过去一直被人看成是逗人取乐的魔幻画而未予重视,但近一世纪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上述看法,认为这些画虽然具有地方的宗教画遗风,是从中世纪传袭下来的,但也不都是民间画风的变种,有着象征性的哲学含义。
那些光怪陆离的形象正是曲折地反映社会心理的一种世态写照。近世的许多新流派绘画都从他的荒诞不经的绘画中受到了启发。它采用大型祭坛画形式,描绘了人间罪恶生活中种种奇幻而又宏伟的寓意场景。
画作解析
这幅画完成于他的艺术的最成熟时期。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天堂、夏娃的创造(在中间一块祭板),最初的诱惑(左侧祭板)和堕落(右侧祭板)等几个场面,运用特有的寓言性形象讽刺了世间饮食男女的种种怪相,构成一幅杂乱无章的幻想场景。我们已无法逐一地去解说画面上的人物与情节含义,它简直是一种大杂烩。画面共分三块画板,分别展开所谓的宗教传说,但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对宗教传说作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串联和幻想。
综观全画,似乎充满着美、情欲、飘忽的想象和人间一切寻欢作乐的梦幻。每一个形象都是具体而微妙的显示了画家的写实才能和肖像画的技巧。有的部位男女人体层层叠叠,摩肩接踵,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丑样,他们怀着不可满足的欲望,在人群中嘈杂纷纭。在画家看来,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安东尼的化身,限于当时社会意识的制约,画家没有去赤裸裸描写人间的种种欲望,而是以魔幻般的想象力作各种象征表现。一些人在气泡般的透明薄膜里,影影绰绰地似乎在拥抱,一朵大花从气泡中盛开,一个女人的屁股开出了花朵。人们象密集的蚁群一般在地下蠕动,有的兴高采烈,有的面目可憎。众多的小人物以不同的手势展示自己的向往。中央一个画面是以熙熙攘攘的人群布局为轴心的,共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神奇的天堂;第二层,构成圆形地形的无节制的追逐,人人在策马扬鞭,但整个运动总在无尽头的回旋中进行着;第三层,夏娃后代的生活相,有的匍匐,有的直立,各有自己的乐园,也有各自的彷徨。
在这个极乐世界里,风景与建筑物都是幻想的,它们与怪异人畜等物相互交织着,是罪恶生活的隐喻,人物都仿佛是从黑暗中生长出来的嫩芽布满在整个空间。左侧一块板面展现了一种宁静的大自然景象,各种生物在悠闲地生活着,显得恬淡宁静。亚当与夏娃在上帝指引下过着他们田园般的美好生活。左侧的画面则纷乱杂沓。远处是被战争笼罩着的阴霾,前景上各种势力在争斗,一对大耳朵中间装上刺刀,成了攻城的利器。女人象牲口一样,赤身裸体地被统治者驾驭着,权欲和纷争是一对不可调和的双生子,魑魅魍魉就在这里孳生发芽。总之,就如包西在另一幅三联画所用的一句尼德兰箴言所说的:世界是一个干草垛,人人在上为所欲为。
精神思想
这种对社会进行抨击性的寓意讽刺,据说是来自于尼德兰民间传说和民间艺术。作者曾经参加过一个上演神秘剧的半宗教半戏剧性的兄弟会。这种组织往往与民间艺术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幅画上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即他要为这种自诩具有自由精神的兄弟姐妹们的这一异教教派传神写照,将人类的罪恶生活幻想地表达出来。这个教派的成员宣称自己有圣灵附体,认为即使沉湎在各种肉体享受中也是绝对纯洁的。为了表现这种可笑的自欺欺人的行为,包西在画上把各个细节都画得精细而又离奇,不仅植物和动物,连厨房等用具都加以夸张,让人看后总感到百思不解。为了展示这些奇趣,他故意把地平线摆得很高,可在前景上描绘更多的人物活动情节。
博斯尼德兰中世纪晚期的重要画家,历史赋予他在人类大醒悟前夕思考各种问题的权利,他之所以敢于采用抽象概念来作画(此类画被公认为是出自他的手笔的,约有35~40幅),就因为他想揭示而又难以直言,所以学术界尊他为对人生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天才画家。他的作品都不标年代,除了作画以外,他还为教堂设计祭坛装饰和玻璃窗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2 16:40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