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口组
1940年黄懿命名的岩石地层名称
大龙口组是岩石地层名称,由黄懿于1940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云南易门县三元宫至大龙口,参考剖面为峨山县小假足-咱拉黑。
沿革
黄懿(1940)最初命名为大龙泉石灰岩,1956年冶金部昆明地质勘探公司303队将黄氏的界线扩大,包括三元宫灰岩改称大龙口灰岩,1962年全国地层委员会改称大龙口组,云南省地质局区测二队(1962)及张远志等(1996)进一步确定了其层位和对比关系。
特征
该组隶属昆阳群,其下部以灰黑、深灰色灰岩为主,夹绢云板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和泥质灰岩,局部含燧石团块;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藻屑灰岩夹厚层一块状藻灰岩及叠层石礁灰岩,其顶部为黄色薄层泥灰岩。灰岩产叠层石、花纹石。板岩含微古植物。主要分布于易门峨山及石屏、元江一带和东川汤丹地区。其厚度在峨山咱拉黑厚2183m;石屏西南至元江,厚度大于1695m;东川汤丹为650m以上。与上覆美党组及下伏富良棚组均为整合接触,局部地区富良棚组缺失,该组直接覆于黑山头组之上。上部所产叠层石主要为Baicalia baicalica, Conophyton cylindricum , C.baculum ,Jurusania Alicia, Oshania yunnanensis, Minjaria f.等;上部产微古植物,主要有Asperatopsophosphaera, Leiominuscula, Microconcentrica, Nucellosphaeridium等属。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4 19:28
目录
概述
沿革
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