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
长岛综合试验区西南端,庙岛群岛南部岛群西部海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7°58′00″,东经120°36'30″。岛体南北长4.22千米,东西宽2.7千米,海岛面积为7.4745平方千米,岸线长约13.60千米,最高点为西部的老黑山,高程为189.0米,南距大陆的蓬菜角约16.5千米,东距小黑山最近约1.3千米,东南距庙岛最近点约4.3千米、距离长岛港约8.9千米。
位置境域
大黑山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
长岛综合试验区西南端,庙岛群岛南部岛群西部海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7°58′00″,东经120°36'30″。岛体南北长4.22千米,东西宽2.7千米,海岛面积为7.4745平方千米,岸线长约13.6千米。南距大陆的蓬菜角约16.5千米,东距小黑山最近约1.3千米,东南距庙岛最近点约4.3千米、距离长岛港约8.9千米。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大黑山岛上地层属于上元古界蓬莱群辅子夼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岩和板岩。第三纪晚期有玄武岩喷溢,全岛为一岩层倾角较缓大型向斜构造,向斜轴向NNW,贯穿全岛。小断裂比较发育。大黑山岛呈西高东低的地势,高程在200~50米之间的低丘遍布全岛。主要有庙山、西大山、安桥山、大黑山、峰台山、孤山和北台山等。各低丘覆盖了大片黄土和残坡积物,植被茂密。大黑山岛的黄上冲沟较发育,深度为5~15米,崖壁陡立而带有崩塌现象;船望、大濠和土岛还有小面积泻湖平原,其海拔高程一般在5米以下,另外,大黑山附近有倒石堆重力堆积地貌。
气候
大黑山岛位于东亚季风区,属海洋性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11.9℃,年均最高气温为15.3℃。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气温年较差大(>25℃),四季分明,并有秋热特点,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气候干燥,寒潮频繁,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温差较小(小于10℃),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年降水量平均为549.5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大黑山岛常风向为NNE,强风向为NNE和NW,最大风速为30.0米/秒,年均风速为5.09米/秒,≥8级风的年均日数为66.6天。最多97天(1966年),最少18天(1959年、1980年)。大黑山岛年均日照时数为2771.0小时。
水文
大黑山岛周围表层水温变化于3.8℃~25.4℃之间,年平均值为12.8℃。春、夏、秋冬四季各测站表层水温平均值分别为8.2℃、25.0℃、14.1℃、4.0℃。四季水温垂直变幅不大,其中夏季较大,表、底层平均变幅为2.1℃。潮流类型是正规半日潮流和不正规半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是往复流和旋转流并存,往复流居多。全年以风浪为主,出现频率占89%。常浪向和次常浪向为NE向和NNE向,出现频率为14%和9%。强浪向和次强浪向为NE向和NNE向,最大波高可达7.2米和6.6米。
土壤
大黑山岛的土壤主要是棕壤土类和褐土土类,褐土土类主要分布在该岛南部南庄、北庄、船望和小潦等地区,土质较厚,占全岛总面积2/3左右,成土母质为黄土母质,土壤质地较重,肥性较好,是大黑山岛耕种地。棕壤土类主要分布在该岛中西部老黑山和东北部峰台山一带,薄质硬石底石洼土,质地粗,多砾石,蓄水能力低。
植被
大黑山岛林木覆盖率达43.7%以上,植被覆盖率80%左右,植被组群与南、北长山岛类似,主要是黑松和刺槐等,有少量泡桐、榆、臭椿、秋桃等。灌木有紫穗槐、荆条、酸枣、黄叶榴等,草本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车前科和蔷薇科为主。还有人工种植果园30.5公顷,主要是苹果、梨、桃、柿、枣和杏树等。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地瓜、豆类和蔬菜。
自然灾害
大黑山岛灾害性天气一是冬季的寒潮,风力一般为6~8级,有时达10级;一般2~3天,有时6天左右;二是海雾,年均雾日20.7天,4~7月为雾季,第三是干旱,干旱年占60%(1959年~1983年),并且有连年旱和连季旱的特点。
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
大黑山岛海域面积约534公顷,水质肥沃,海洋资源丰富,盛产几十种鱼、虾类,100多种藻类和20多种贝类。大黑山岛是猛禽迁徙过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经此地的鸟类多达200多种,数十万只。这里还设有国家鸟类环志保护站,每年猛禽环志放飞占中国总量的70%以上。除此之外,大黑山岛上还繁衍生息着大量海岛蝮蛇,是中国第二大蛇岛。
旅游资源
大黑山岛有十余处景点,其中最为知名的是龙爪山国家地质公园、北庄遗址和拖尾长沙。龙爪山公园是国家级地质公园,有中国“大陆屿”发育最典型的石英岩群,传说是八仙过海时的聚会之处。龙爪山必打卡景点:海蚀栈道、聚仙洞、石楼,天门洞开,其中天门洞开又称为“黑山之眼”,被评为“中国十大海岛打卡点”;北庄遗址是海岛的第一个史前村落,可以感受原始海草房,了解史前人类习性,体验当地民俗风情;供销社是电视剧《父母爱情》的取景场地,展现了老一辈的生活场景;南庄民俗博物馆可以感受传统渔家风情深刻体会海洋文化;海岛最南端的拖尾沙滩是大黑山岛的独特风景。
龙爪山位于大黑山岛的北端,由5座临海绝壁和沟壑纵横的崖谷并肩连接而成,其悬崖峭壁绵延海上千米有余,因形如龙爪潜入海中而得名。这里有中国“大陆屿”发育最典型的石英岩群,保持着最原始最完整的石岩石貌,充分显现了大自然千百万年的演变进程。龙爪山的崖壁上有一条长约1500米,高约3米,宽1米左右的海蚀栈道,人们称之为“仙人道”,传说是八仙过海时经过此处留下的痕迹。实际上,它的形成离不开海蚀作用。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全新世时期,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后来海水退去,曾经受到海浪侵蚀的岩体高出海平面数米,海蚀栈道便得以显现。龙爪山西侧有国内最长的海蚀洞——聚仙洞,洞深约83米,宽约4米,高约20余米,传说是八仙过海时的休憩之所。“天门洞开”在山的最西端,是一处丛簇相倚的石林,其四壁与海面皆成九十度,上方有一天然孔洞。
拖尾长沙位于赶海园。退潮时,拖尾长沙连接至南坨子岛,是大黑山岛上一抹独特的风景。
北庄遗址是一处史前母系社会村落遗址,约6500年历史,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村落布局保存完整,在1981至1987年间由北京大学考古系、烟台地区文管会、长岛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了多次考察发掘,共清理出土房屋基址104座,墓葬60余座,各类灰坑、窑穴等200余处,以及器物3700余件、动植物遗骸2000余件。北庄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历经北庄一期、北庄二期和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前后延续数千年之久。北庄遗址所揭露的史前村落,反映的是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从繁荣走向解体的历史过程,它真实地记录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中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生活面貌,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考古学家
苏秉琦先生称北庄遗址为“东半坡”,将其比肩于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古建筑学家
单士元先生在看过该遗址后评价道“北庄遗址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古建史,一座立体的古建博物馆”。
199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由山东省文保中心主持设计的《保护方案》。1998年5月,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北庄史前遗址博物馆,2000年7月竣工后正式对外开放。北庄史前遗址博物馆是北庄遗址的中心区,占地约8580平方米,馆舍建筑为一厅、两室、两廊,总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海草房是大黑山岛上常见的民居建筑,它展现着先人智慧的延续。北庄遗址时期的海草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成现在岛上厚石为墙、海草为顶的海草房。作为海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汁原味地体现着大黑山岛的居住特色。
大黑山岛上曾有较多的庙宇,如三官庙、药王庙、关帝庙、释迦牟尼庙、娘娘庙、龙王庙、土地庙等。其中,最大的庙宇为三官庙,与药王庙、关帝庙、释迦牟尼庙、娘娘庙等组成岛上古庙群。三官庙位于北庄村东侧、北庄古遗址南侧,依山傍海临河。古庙群占地0.7公顷,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三官庙、药王庙(内塑十大名医)、关帝庙、释迦牟尼庙、娘娘庙,墙外还有龙王庙和土地庙。古庙宇的规模及影响力仅次于庙岛,庙内诸神为彩色泥塑,每当节庆,焚纸、放鞭炮者众多,虔诚的拜俗和渔家的诚心同时敬给诸神。在经历了“土地革命”和“复查”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大黑山岛上上古庙宇的宫观已无存,现存大黑山中心小学院内古树遗存。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大黑山岛西部的老黑山有玄武岩覆盖,呈黑褐色,故称黑山岛。明代,大黑山岛与小黑山岛统称黑山岛,清代始称今名。相对于小黑山而称大黑山岛。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五年(1879年)8月,蓬莱知县江瑞采赴长岛视察后发布《谕各岛并三乡栽松树以资樵薪告示》。同时制定了保护中外船只航行章程,在大黑山岛关帝庙和三元宫分别设立永绥局,分界管理海域。
民国三年(1914年)8月,日德战争爆发,日本陆军在其第二舰队的掩护下,占领大黑山岛,并以该岛作为海上补给基地,而后在龙口登陆,攻陷青岛。
大黑山岛长期隶属庙岛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长山岛区调整为6个区,大黑山岛与庙岛分开,成为黑山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31日,黑山区调整为黑山乡。
1949年8月12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登陆,占领大黑山岛。
1957年10月,山东省交通厅青岛海运局蓬莱港驻长岛航运组成立,派船进岛营运。1958年10月,南长山岛一庙岛一小黑山岛一大黑山岛客运航线开通,大黑山岛始有客运航班(隔日班船)。
1958年11月1日,黑山乡改称生产队。1962年4月,改称黑山公社。1984年3月19日,将公社改建为大黑山乡。
1984年9月1日,大黑山岛建立山东省长岛候鸟保护环志中心站。是年10月,林业部全国鸟类环志办公室在长岛召开全国类环志研究会,并进行放飞试验。
1998年10月,大黑山岛北庄东侧建成客货码头,即大黑山港。该码头主要用途为客运、客滚货运,采用突堤式重力方块结构,码头长约50米,顶面高程3.0米,前沿水深4.5米,靠泊能力为500吨级。
2006年,长岛县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通往龙爪山、老黑山、南砣子等景区的公路。
2009年,北庄至土岛的15千米高标准水泥公路(土北线)进行扩建。土北路是大黑山岛北庄村至土岛村的一条乡村公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因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且路面狭窄,双向会车困难,多急弯,存在道路运输安全隐患。该段公路为山东长岛交通局乡村公路建设重点工程之一,2009年5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11月底竣工。
2010年4月底,北庄至老黑山的水泥公路建成,全长2.5千米。
社会生活
大黑山岛隶属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是乡镇级有居民海岛。大黑山岛为黑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辖6个村,截至2017年年末,有常住人口1000余人。北庄、南庄、大浩、小浩、土岛、西大浩和船望。1990年该岛工农业总产值177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34万元,农业产值1141万元,渔业产值996万元,医疗条件较好,有卫生院一处,专职医务人员6名,乡村医生6名,有病床4张,设有门诊、妇幼保健科、防疫科和药剂科。大黑山乡有船只135只,总功率1488千瓦,总吨位560吨。鲅鱼流网1228块,锚网 5034 块,坛子网265 盘。大黑山岛经济以渔业为主,主要从事规模化海参、贻贝养殖,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6元。目前,大黑山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达100%。全岛实现了集中无限时供电,集中限时供水,通信运营全覆盖。岛上建有轮渡码头,公共班船单日最多4班次。
开发保护
大黑山岛周边海域水质优良,植被覆盖率和自然岸线保有率得分也较高。生态利用方面总体较好,岛陆建设强度低,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已达到100%,海岛环境治理良好。在海岛生态保护方面,正在编制长岛城市总体规划,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