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关
陕西省陇县境内山峰
大震关,位于陕西省陇县西50公里的固关乡关山顶东坡洪家滩,汉初设关,因处陇山,故名陇关(或陇山关)。大震关,作为关中诸塞之一的西塞,大震关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防御角色。其地理位置独特,东距陇县城40公里,西距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城35公里,海拔2312米,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大震关的命名源自汉武帝刘彻登山至此遇雷震的传说,后周时期为避讳而易名大宁关,隋代复名大震关。
命名由来
在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唐中叶以后为防御吐蕃的要地。 在陕西陇县西陇山下,即陇关也。章怀太子曰,陇关,陇山之关也。今名大震关。《元和志》:大震关,后周置,汉武至此南雷震,因名。《唐书地理志》:汧源县西有安戎关,在陇山,本大震关,大中六年防御使薛逵筑,更名。《通监江》:“自薛逵徙筑安戎关,由是汧陇之人,谓大震为故关,安戎为新关。”新关在故关西,与故关并为戍守处。 大震关 亦称陇关,位于今清水县东陇山一带。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率百官到崆峒山巡游,经清水,翻越陇关,因雷震惊马,后人称为大震关。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于此设置关隘。
诸葛垒:三国时期,清水一带处于蜀魏相争之地,司马懿在今太石河口修筑上募城,又称司马垒;诸葛亮在南道河口筑起下募城,又称诸葛垒。两军垒遥相对峙。
遗址今貌
历史作用
周孝王封非子于秦,秦邑初设于今天水境陇山(大震关)西麓,从此秦在陇右开创基业,后又迁邑于今天水市西与礼县交界的西犬丘。历百余年发展,羽翼渐丰,后又历春秋、战国时数百年攻伐,终于统一六国。天水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大后方作用。
历史沿革
大震关 位于县西50公里的固关乡关山顶东坡洪家滩。汉初设关,因处陇山,故名陇关(或陇山关)。汉太始二年(前95)正月,汉武帝刘彻巡行回中,经陇关遇雷震,改陇关为大震关。北周天和元年(566)改名大宁关,隋代复名大震关。西汉末年,王莽置四关(东函谷关、西陇关、南武关、北萧关)将军,遣右关将王福守此关。东汉建武二年(26),大司徒邓禹战赤眉义军于陇山。唐武德五年(622),突厥入侵原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攻陷大震关。天宝十五年(756),大震关使郭英乂在此斩安禄山使高嵩。广德元年(763),吐蕃入大震关,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大历三年(768),凤翔节度使李抱真部将李晟率兵五千,出大震关,破吐蕃于临洮。
安戎关 在县西40公里的固关乡关山沟二桥。唐大中六年(852),陇州防御使薛逵奏,“……伏以汧源县西境切在故关,昔有堤防,殊无制置,僻在重岗之上,苟务高深。今移要会之中,实堪控扼。旧绝井泉,远汲河流;今则临水挟山,当川限谷,危墙深堑,克扬营垒之势,伏乞改为安戎关……”。
自薛逵徙筑安戎关于陇山下后,大震关称故关,安戎关称新关。大震关与安戎关相距10余公里,同为关防戍守处。此地两山对峙,当川限谷,形势险要,为逾越陇山西行的要道。后唐高祖乾元年(948),上景崇叛,以凤翔附蜀。蜀将韩保贞赴援,出新关,屯军陇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金兵逾陇关,攻取秦、巩诸州。明初徐达克陇州,逾陇关。1949年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关歼灭马继援骑兵第14旅,打开西进大门,挺进兰州。
地处陕甘交界的陕西省陇县,古称陇州,是历史上中原连接西域的通道。许多战事发生在古陇关。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唐玄奘去天竺国取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都由陇关道经过。
关中诸塞之一的西塞大震关,位于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是闻名古今的著名古代军事关隘。大震关又称陇关、大宁关、故关。关西坡面陡峭,四周山峦屏蔽,唯群峰间一条峡谷可达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抵”之势,东距陇县城40公里,西距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城35公里,海拔2312米。其地貌呈“凹”字形,是屯兵之有利地形。关隘的东西道均宽约2米,旧时衬铺的卵石路面至今可见。
据史料记载,大震关始建于汉代,因处于陇山顶,故名陇关。汉元鼎五年更名大震关,相传因武帝刘彻登山至此遇雷震而得名。北周天和元年为避讳而易名大宁关。唐宣宗大中六年,陇州防御史薛逵上疏朝廷:大震关位置偏僻,缺少井泉,远汲河水;而二桥近临涧水,依托狭谷,有克物营垒之势;建议将关址迁至二桥附近。朝廷采纳了薛逵的建议,废除大震关,新设安戎关。因而,当地群众将大震关称之为故关,而称安戎关为新关。
大震关设于陇山顶,是由陇山的自身特点和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的。陇山山脉横亘于陕甘之间,西北至六盘山,东南接秦岭,绵延千余里,横跨十余县,山势挺拔,蔚为壮观,古代就有“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许”之说。诗人称其为“呼吸近高天,危峦傍日悬”。高大雄伟,使陇山成了陕、甘两省之自然分界和古代中原汉族与西部少数民族间的天然屏障。但是,由于其东坂千河谷地与关中沟通,陇山自古又是贯通东西的交通要道,翻越陇山之后可南达四川、西去甘肃、北上宁夏,其军事地位显赫,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一系列军事事件。公元26年冬,赤眉军上陇山准备西进,隗嚣派邓禹赶至大震关,截断了赤眉军的后路;公元140年9月,东汉朝廷令扶风、天水筑陇道坞300所,驻屯军队,羌人火烧陇关;公元228年,魏军由张郃率领,取陇关道打败了蜀将马谡;公元332年,秦州刺史遣兵攻打刘曜,经陇山夺取位于今郑家沟的汧城;公元524年,天水羌人起义,将领莫折天生在陇关大败前来镇压的雍州刺史;公元756年,安禄山遣部将携物诱惑千、陇将士,被大震关守关使擒杀。
不少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公主和传播、交流文化的僧侣,也曾经过大震关。公元109年,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出大震关,与新疆伊犁河流域的乌孙王成婚;公元627年,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过大震关去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出大震关,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
杜甫、岑参、卢照邻、王勃、皮日休等许多文人学士经陇关道过大震关,往来于祖国东西,沿途留下了脍炙人口、千古流芳的壮美诗句,他们或歌颂祖国美丽山河,或描绘陇山的险峻,或直述陇山的军事地位,或记载将士的军营生活,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大震关还吸引不少帝王来此巡幸。汉武帝就曾数次登陇山,到大震关巡视。
大震关在交通和军事上的地位,使其久负“关陕锁钥”之誉,被视为关中诸塞中的西塞。潘岳在《关中记》中将关中界定为“东至函谷关,西至陇关”。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认为“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五关之中谓之关中。
薛逵废大震关后,新建的安戎关位于关山沟二桥村前,距陇县城约20公里。此地东南为绝壁,西北是重山,地势险要,沟壑纵横,灌木丛生,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为秦陇要冲,历代都在此设有关隘。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时,在此全歼了国民党马步芳的“精锐铁骑”骑兵14旅,打开了西进的“大门”。
如今,随着陇海铁路和宝天、宝平、西兰(北线)公路和宝汉高速公路的开通,大震关、安戎关虽已失去了昔日的风姿。然而,作为自然和人文景观合一的风景名胜,它们却都不减其魅力。从宝汉高速出陇关收费站,登上大震关,可北望崆峒、西视张(家川)清(水)、南观宝鸡(县)、东见秦川;北部黄土高原褐黄色的肌肤,西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南部望不到头的莽莽林海;东部坦坦荡荡的秦川尽收眼底。在这里,春可观山花,夏可赏绿湖,秋可闻果香,冬可望雪原。大震关一年四季都有收不完的美景,春夏秋冬,都是一首写不完的诗章。诱人的景色,加上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这座古老的关隘如一坛用之不竭的陈酿,惹得一批批学者、文化人来此旅游,而每次游览都使他们陶醉于其中,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新关安戎关则以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令他们流连忘返。
参考资料
关中西塞大震关.陕西交通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18:03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