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东北部。北与诸暨市、浦江县相邻,东靠楂林镇,南界苏溪镇,距城区18公里。村区面积1. 5平方公里。辖大陈、安里、后田畈、店门里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大陈。1992年有788户,8700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2300人,外来打工、经商常住人口3800人。耕地1000余亩。
大陈村服装工业的率先兴起,带动了相邻的苏溪镇和楂林镇,并辐射到浦江县的郑家坞镇、白马镇和诸暨市的安华镇以及牌头地区,形成全国闻名的服装金三角。大陈村位于该三角地区的中心,堪称浙东服装 业中的一枝奇葩,名副其实的服装村。
大陈村自南宋建炎三年(1129),东阳陈道隆、陈道兴兄弟俩迁徙义乌龙溪(今大陈)建村至今,已有864年历史。其子孙繁衍附近36个村庄,龙溪为陈氏子孙聚居中心,故名大陈。清乾隆五十年(1785)属龙祈乡十都,民国初属
大陈乡,1987年撤乡建
大陈镇。大陈村一直为乡(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陈村后,有一座海拔不到百米的凤凰山。形如凤凰展翅,头南尾北,飞向大陈村啄食之势,故名凤凰山。在凤凰的尖嘴部,利用地貌,建有一座1进3开间的陈氏祖庙,名灵威庙,庙前左右祭亭,中间戏台,均属明代建筑。庙内供奉大陈村陈氏太祖陈昊一、陈昊二塑像。大陈村以及周围36个村庄的陈氏子孙,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来朝拜祭祀祖先,尤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十七两日,集36村子孙,旌旗簇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执事、仪仗、迎送队伍数以万计。
与凤凰山一脉相连的鸡头山,坐落大陈村东首,形如鸡头,故名。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侵占大陈,以一个排兵力盘踞山头,筑炮楼、修战壕、布以三层铁丝网。1944年7月,坚勇大队中队长、大陈人陈雄率部一举攻克鸡头山日伪军碉堡,全歼一个伪军中队,俘伪中队长以下33人,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20余支。陈雄于同年8月在楂林下桥头牺牲。村民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鸡头山日军炮楼原址,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每逢清明时节,附近各学校、机关团体,前来扫墓者络绎不绝。
1992年9月22日,当年随日本侵略军盘踞大陈鸡头山的佐伯清美,飘洋过海,来到大陈,在宽大为怀的大陈人面前,深感内疚,为补前愆,提出在鸡头山修建中日友好公园。佐伯清美的心愿,得到了义乌市人民政府、大陈镇人民政府、大陈村民的赞许,并与其签订了合资建造大陈中日友好公园的协议书。由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设计的建造方案已就,部分日资也已到位,动工在即。昔日日本侵略军盘踞地,如今中日人民友好公园--象征着化干戈为玉帛,中日不再战的两国人民的心愿。
大陈村1979年秋,大陈村向银行借贷5000元创办了义乌市第一家服装厂--大陈第一服装厂(后改名大陈标准服装厂),利用村里妇女劳力,集村里的老裁缝,自带家用缝纫机,开始艰难的创业历程。经过13年的奋斗,截至1992年底止,全村有中外合资服装企业2家,镇、村级集体服装企业56家,私营服装企业50家,台联服装企业1家,个体服装企业231家,全村合计有服装企业340家。各种集体、私营商业、商店75家,个体摊贩293家,外出经商者达400余人。1992年服装工业产值达到18933.26万元,上缴国家税利230万元,名列义乌市村级之冠。
大陈村的服装工业,由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开始,发展至今,全村已拥有高速平缝机8000余台,并配备了与此相适应的配套机械;拥有进口、国产
电脑绣花机22套;衬衫专用设备370余套;自备发电机组338套,可供电力4000多千瓦时。每年3~6月份是衬衫生产、销售旺季,衬衫日输出量20万件,相当于全村在册农业人口(除非农业人口、外来人口外)2600人每人平均日产80件!
村内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有:义乌绣衣厂,工人214人,以生产丹丹牌绣花女衬衣为主,年产值600万余元,税利80万元;义乌市衬衫四厂,工人278人,年产爱哥、帅男牌衬衫63万件,年产值650万元,税利48万元;义乌市羽艳衬衫厂,工人224人,以生产真丝服装为主,年产值500余万元;大陈服装九厂,以生产迈高特男西装为主,年产西装5万套;中外合资浙江凯歌制衣有限公司的富士恤牌男衬衫,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义乌市丝绸制衣厂、台联制衣厂、天塔服装厂等,年产值均达数百万元,成为大陈服装工业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