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在62年的办学历程中,铸就了“崇严尚实 坚韧执着”的“大铁精神”。用顽强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书写时代篇章的精神风貌。
大连交大的教师具有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自觉遵守工作规范,严谨治学、踏实从教,把备好课、上好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作为立身之本、立业之本。在科研上,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术风气。以我国第一台
建设型蒸汽机车设计总工程师王经畯、内燃机专家曹福南、铸造专家阎继厚、分析化学专家邝曙民为代表的学校老一辈专家,他们长期在现场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以其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求学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以齿轮专家李力行、车辆检测专家孙树才、热处理专家戚正风、低温无磁钢专家张彦生、连续挤压工程专家宋宝韫、虚拟样机性能仿真专家兆文忠为代表的第二代专家继承了老一辈交大人的优良传统,以严的作风和实的品质在科研工作岗位上孜孜以求,成为新时期学校科研领域又一代领军者。
在教学上,交大教师不断探索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授课生动,课堂活跃,涌现出一批以“全国优秀教师”
万朝燕、
丁志敏,全国铁路系统“
火车头奖章”获得者
许立,新生代“科技创新园丁标兵”
陈少华、吕斌等人为代表的优秀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严格履行着教书育人的天职,为学校轨道交通特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贡献着重要的力量。
学校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结合,将“大铁精神”融入到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每个月设计一个教育主题,抓好基础工作,营造氛围,突出重点,有序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大铁精神”的传承中,交大学子践履所学,形成了“勤奋、求是、笃行”的良好学风。2012级学生宋增人,克服生活逆境,顽强求学成才,当选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成为新时期青年学生自强不息、坚韧执着的学习榜样;2003级学生杨新宽,克服常规认识的“恐惧”心理,成为大连非血缘关系捐献
造血干细胞第一人,获得辽宁省“雷锋奖章”。交大学子在各种比赛竞技中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多次进入全国机器人大赛决赛,并获得全国亚军的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敢打敢拼,披荆斩棘,获得全国季军的好成绩。
学校积极利用国家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大好契机,与中国中车一同牵头组建了“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先后与铁路局、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200多家单位签订了校企、校所、校地合作协议,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坚持把轨道交通特色与服务辽宁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牵头组建了辽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校企联盟,把学校自主研发的通过
国际铁路联盟标准实验室测试的高速列车制动闸片制造技术转让给辽宁企业,在辽宁实现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