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迳村
广东东莞市厚街镇大迳社区下辖村
大迳村,位于厚街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5千米。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境内有茶山,海拔385米。邻近汪潭村、石马村、古村。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因村舍坐东向西,背靠大岭山、南傍大头平山,每逢大雨骤至,山洪暴发,山涧小溪变河涌,故名“大涧”,后称大迳村。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属东莞县缺口司。民国时期,属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第六区、第十二区大迳乡、厚街区、环冈大乡、厚街人民公社大迳生产大队;1983年,属厚街区大迳乡;1987年,属东莞市厚街镇大迳管理区;1999年,属厚街镇大迳行政村;2011年,属厚街镇大迳社区。
世居村民有李、黄两姓。李姓先祖于清康熙六年从广东长乐(今五华)迁至今东莞新围罗定埔,后迁至当地。黄姓先祖从河源龙川迁至惠州惠阳鸭子渡帽子岭,再迁至当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860人,其中男性460人,女性400人;80岁以上18人,最年长者93岁(女)。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东莞厚街话。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花生、木薯、甘蔗以及蔬菜、茶叶等,还有荔枝、龙眼等果树。其中1966年,茶叶种植面积达20公顷(300亩)。1995年起,村民将田地出租给外来人员种植,以蔬菜为主。2015年,村内工业企业经营行业涉及电子、鞋模、五金等。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仍以农业为主。
村中有三级古树8棵。特色农产品有荔枝、龙眼、茶叶。传统节庆食品有萝卜粄、烧鹅濑粉、米橙、客家鹅、糯米圆。
20世纪70年代通自来水、通电,90年代通电话,2000年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通互联网。村内有灯光球场、村民活动中心各1个。
村内有客家传统民居38座,建于清末或民国时期,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多坐北朝南,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保存基本完好。有福德宫,供奉土地公和土地婆,由村民自发不定时拜祭。
村里有客家鹅肠制作技艺。春节期间,村民用粘米粉制作成一块块鹅肠,香脆可口。制作方法:首先将米粉加热水、糖搅至均匀,然后搓成团,再分成一块块,用手心将米粉团压磨成鹅肠形状,最后放入油锅炸,出锅后即可食用。
有客家糯米圆制作技艺。制作方法:将糯米粉放入盆中,用温水和成面团,饧10分钟;再将米粉团搓成长条,摘成均匀的剂子,搓成圆球状,放入盆中,撒糯米粉摇匀;然后将糯米圆放入开水锅中煮,7分钟即熟。可配以咸菜食之,也可以配鸡、鸭、鱼片、蚝干一起煮,别有一番风味。
有客家鹅制作技艺。制作方法:选饲养100天的鹅去毛、内脏,洗净后吊干水分;再配菜干、蒜蓉、红枣、南乳、五香粉、酱油、红糖、盐等,搅拌后放入鹅肚,用竹签把口封住;烹饪前在鹅的颈部杀口处吹气至鹅肚变成球状,再在鹅外皮涂上乌豉油,放入油锅爆成金黄色。然后,将鹅放入已切好的芋块上,在大锅里蒸一个小时左右即可。客家鹅肉质鲜嫩、口感浓香。
该村有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客家山歌”及客家鹅制作技艺。
1943年11月18日,日军向驻大岭山的抗日游击队发起进攻,并动用飞机、大炮,对大迳山沟、山坑狂轰滥炸。由于游击队巧妙突围,日军一无所获退去。
该村代表性人物:
李富成(1915—1945),1942年2月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1945年11月在大迳村被捕,在东莞县遭杀害。
李桂来(1920—1943),革命烈士。1942年参加惠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8月在宝安县龙华作战时牺牲。
李庆(1920—1948),革命烈士。1944年12月参加农会,任大迳村农会会长,1948年5月在大迳村被捕遭杀害。
李良,任东莞东城高雅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大迳村.东莞地情资料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5 13:2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