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边董村在封边董村西并相连,传明朝以前边、董两姓共同建村,故名边董村,又传因历史上为两省(河南、河北)三县(成安、临漳、磁县)交界处,曾在此建立边界监督管理机构,明代逐渐发展成多村,因村原来较大,故名大边董村,有张、刘、郝、史四大姓。1953年县政府在村成立了“大边董张桃园合作社”。现448户,总人口1585人,耕地2138亩,村内道路硬化率90%,里程2800米,村南建有更新碳素制品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89%。主要经济来源靠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4852元。
崔府君庙位于大边董村东与封边董村交界处路北,是为祭祀
唐太宗时期滏阳县(今磁县)令
崔珏而建。该庙历史悠久,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父老相传,该处原有大殿三间,为明清古建,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道光十三年重修,于解放初被拆除。解放后,其旧址也被周边民众盖房取土挖成大坑。每年的六月初六,也就是崔府君的诞辰之日,不知自何时起,每年当地民众都要集资在崔府君庙前搭台唱戏(解放后的破除迷信运动中曾一度中断),商贾云集,香客众多,庙会盛况空前。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落实,在广大村民和信众的努力下,将原庙迁建于村东南一处宽阔平坦之地,盖殿房一间,香火相传,延绵至今。每逢年关祭日,周边信众前来朝拜祈福,供奉不断;每年六月初六庙会,四方村民都要集资唱戏,尊崇有加。只是,现在的人们称之为“王爷庙”,恐相传谬也。据考,这位深受人们敬信的王爷,就是功德卓著的唐代
滏阳县令崔珏。
据嘉靖《磁州志》记载,崔珏,字子玉,生于
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六月六日,显名于隋唐之间,初任
长子县令,再迁滏阳县令,有神政,太宗时召拜
蒲州刺史,卒于官,临终遗命归葬滏阳县鼓山西侧和村。崔珏在滏阳县当政期间,施惠爱之风、行仁德之政,深受民众爱戴,以至于磁州境内乃至全国建有多处
崔府君庙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