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莺
莺科大草莺属动物
大草莺(学名:Graminicola bengalensis):体长17厘米,是一种体型较具明显纵纹的草莺。略黑的长而凸;三级飞羽色深;近黑色的头顶、颈背及上背具棕色及白色纵纹,眉纹偏白。脸及下体偏白,胸两侧及两胁棕褐;尾下覆羽皮黄具深色细纹。外侧尾羽羽端的白色较宽。冬季新体羽褐色较浓重,因上体羽缘具褐色毛边。外表似沼泽大尾莺但体型较小,尾较短且圆。虹膜红褐色;上嘴黑,下嘴偏粉;脚粉褐色。
形态特征
大草莺雌雄羽色相似。头顶黑色,羽缘灰皮黄色或亮棕色,形成粗著的黑色纵纹,后颈和颈侧具窄的白色羽缘,眉纹白色,眼先和眼周淡灰色,颊和耳覆羽暗棕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桂红色或棕色。尾呈凸状,外侧尾羽依次缩短,尾羽黑色,羽缘橄榄棕色具宽阔的白色尖端,且越往外侧尾羽白色端斑越大。两翅覆羽沙红褐色具暗色中央纹,飞羽黑褐色具宽的沙红褐色羽缘。颏、喉白色,到胸以后逐渐变为皮黄色或茶黄白色,胸侧和两胁沾暗红褐色或赭茶黄色,有的胸侧具黑色羽轴纹。尾下覆羽赭色或黄褐色、微具暗色羽轴纹。
虹膜红褐色,嘴褐色或角褐色,基部肉色,脚暗肉色或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155-175毫米,嘴峰13-15毫米,翅59-64毫米,尾71-80毫米,跗蹠24毫米。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芦苇沼泽、草地和农田地边灌丛与草丛等开阔地带,藏匿于沼泽低洼地区的高芦苇地;也在低矮丘陵山地的高草地。
生活习性
留鸟。常在芦苇和高的草丛中活动,受惊吓则快速扎入覆盖中。行为谨慎安静,但繁殖期间甚嘈杂,常站在芦苇和高的水草顶端鸣叫,或飞到空中边飞边鸣叫,鸣声高而尖锐。据称鸣声似小蝗莺。主要以毛虫、蚱蜢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和尼泊尔。
两广亚种见于中国广西、广东北部及香港;海南亚种分布于海南岛。
繁殖方式
繁殖期6-8月,营巢于草丛或低矮的灌丛中,巢呈深杯状或近似圆形,主要由细草茎叶构成。每窝产卵3-4枚,卵白色或乳白色、被有细小的淡红褐色或紫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 卵的大小为18.0-20.8毫米×14.1-16.0毫米。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参考资料
Graminicola bengalensis.The IUCN Red 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4:3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