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葱是石蒜科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30-60厘米;有鳞茎,呈圆形;叶呈宽线形至披针形,绿色;花葶高大,高约1米,呈伞形花序球状,有数百朵小花,紫红色;种子呈球形,黑色;花期5-6月。因花朵硕大而得名。
植物学史
因花朵硕大而得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花葶从
鳞茎基部长出,露出地面的部分被叶鞘或裸露;叶片丛生,灰绿色,长披针形,全缘,长60厘米,宽12厘米,7-12片,3-4轮排列。
开花鳞茎重30克左右,直径约3厘米,生长
须根80-90条。花、果实及种子密集的伞形花序呈头状,着生于花尊顶端,花覃自叶丛中抽出,高达12.5厘米;
花序由2000-3000朵星状开展的小花组成,花序硕大如头,直径可达18厘米。其花色紫红,色彩艳丽,小花紫红色,具长柄,花瓣6枚,呈两轮排列。
结茹果,
种子圆形,黑色,千粒重4.18克。单个花序在自然授粉条件下可产生80多粒成熟种子。花期春、夏季。
生长环境
喜凉爽的环境,喜光,耐寒,不耐热,生长适温15-25℃。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及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
分布范围
大花葱原产于中亚和喜马拉雅山脉,后引入中国,适合北方地区栽培。世界各国园林中多有种植。荷兰为主要鳞茎出口国。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1979年从荷兰引种鳞茎。
繁殖方法
在自然环境中可自播繁殖。人工繁殖时可采用播种或分球繁殖法,均可在秋季进行。
种子繁殖:大花葱7月上旬种子成熟后采集阴干,5-7℃低温
贮藏,9-10月秋播,翌年3月发芽出苗。夏季上部枯萎,形成小鳞茎,播种苗约需栽培5年才能开花。
分株繁殖:分球繁殖于夏秋进行,将主鳞茎周围的子鳞茎剥,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作栽培地,每一母球可分1-3个小球,其中较大的鳞茎种植后第二年可开花。
栽培技术
大花葱是鳞茎自然增殖率极低的一种花卉,但若在花葶出现后及早去除,使养分集中于更新球与子鳞茎的发育,则可适当增加小鳞茎的数目。夏季地上部分枯死,可将鳞茎挖出,大小鳞茎分开,置通风处越夏。
大花葱秋后栽植,鳞茎达3厘米以上者种植后可开花,小于3厘米者需要养植一年后方能开花,鳞茎增殖率大花葱性喜冷凉、阳光充足的环境,要求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忌积水,适合中国北方地区栽培。
大花葱露地栽培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作栽培地,栽球的时间宜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株行距20×30厘米,种植的深度为鳞茎上覆土厚为鲜茎高的2-3倍。
大花葱栽后稍压平穴面,然后
浇水,冬季不必覆盖防寒,翌年春季3月份叶片出土时,及时松土浇水,配合液态追肥每10-15天浇一次水,注意中耕、松土、除草,空气干燥的地方适量增加少量人工喷雾或遮荫,可以缓和初夏时叶片枯黄的变化。
大花葱花后茎叶枯萎,雨季来临前及早挖取鳞茎,免得遭雨后腐烂,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后收起,分摊在室内通风处存放,待9-10月栽种,栽种地不宜连作,注意施用腐熟有机肥,夏季多雨,需及时排水。
病虫防治
大花葱鳞茎在贮藏过程中,防止高温、高湿,否则容易发生腐烂病,要保持通风、干燥,种植前可用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灭菌。同时,不能连作。
主要价值
据《如意宝树》记载,“大花葱治赤巴病、止泻。”其味辛,气味浓烈,有提升胃温,止寒泻,祛寒的功效。
大花葱是新优宿根花卉推广种类之一,常用于布置花镜或点缀在草坪中央,形成整体的观赏景观,是港台及中国外常见的重要切花材料。
大花葱花球随着小花的开放而逐渐增大,盛开的花序直径可达20厘米,大花葱的花序大而奇特,色彩鲜亮明快,加上它的盛花期可持续近20天,具有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