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许询舍宅建,号祇园寺。
唐会昌废。吴越王
钱镠时(907~978),观察使钱仪复建,号圆觉寺。
宋咸平六年(1003),改赐承天寺。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名能仁寺。同年,又敕改神霄玉清万寿宫(
道观)。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迁长生太君像于天真观,复能仁寺。为别于能仁院,称大能仁寺。元初毁。
元至正时(1341~1368)重建。
明嘉靖三十年(1551),东南沿海
倭寇为患,有司议售诸寺院以资军响,能仁遂废。大学士吕本以其地建别墅,名樛木园。崇祯十五年(1642),郭德公以三千金购而复为寺,仍名大能仁寺。康熙四十五年(1706),僧德禧募资重修,复旧观。寺内有大殿、天王殿、
伽蓝堂、
禅堂、僧舍。殿内奉安大佛、
罗汉、
韦驮、天王佛像,规模宏伟,为禅林名刹,
临济宗派活动中心。民国29年(1940),有僧10余名。36年,有僧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