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羚羊属
牛科大羚羊属动物
大羚羊属(学名:Oryx )偶蹄目牛科的1属。因体型大而得名。体长1.6~2.3米,肩高0.9~1.4米,成体重可达210千克;肩比臀高,四肢细而长;尾圆而细,下半段具长毛,下垂达膝部以下;从头到肩部具鬃毛,雄性喉部有簇毛;体毛色变异很大,由乳白色至灰色、褐色,并具有黑或褐色斑纹,在面部特别醒目,其形式因种或亚种而异,仿佛各具不同图案的“脸谱”;雌雄均具角,角圆形,具环棱,末端尖,或直立呈刺刀状,或后弯呈马刀状,长0.6~1.2米,雌性角较细长。
外形特征
大羚羊属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均退化,但下门牙保留,下犬齿门齿化,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胃4室,反刍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不分叉,内部空心,外被可脱落的角质套(角鞘),套在骨质的角心上(骨心),并且随着骨心的生长而扩大;角上无神经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长;一般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且不更换角鞘。
该属的动物是体型最大的也是最象牛的羚羊,共3两种:弯角大羚羊产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德氏大羚羊产在中非阿拉伯大羚羊产在阿拉伯半岛。德氏大羚羊体型更加高大粗壮,角长纪录为1.2米。它们体长1.8-3.4米,尾长0.3-0.6米,肩高1-1.8米。体重约900公斤,雌雄均有角。
分布范围
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西南非、东非及阿拉伯半岛。
生活习性
通常生活于干旱草原或沙漠地带,有的生活于石山旁或灌丛中。常结成几只至十几只的小群,偶尔也有数十只的大群,随着撒哈拉大沙漠中食物的季节性变化而进行长距离的迁移。性机警,行动敏捷,视觉敏锐。每当敌害接近时,大羚羊便将头部低下,使长而尖锐的角伸向前方,以进行防御或进攻。食物以草和灌木为主,饮用溪水或泉水。当水缺乏的时候,则取食瓜类或多汁的球茎来补充水分。
大羚羊喜欢栖息在开阔的草原或有灌丛和稀疏树林的地区。成群数只至100多只一起活动,雄性有独栖。它们白天炎热时休息,清晨和傍晚活动吃食,吃树叶、灌木、多汁的果子及草。它们进行长距离的周期性迁移。在有水源处它们常饮水,但缺水时也可长期不饮水而从树叶、根茎等食物中获得足量的水分。
大羚羊躯体粗壮,但仍善跳跃,能轻松地跃过1.5米高的围栏。它们虽然感觉敏锐,警惕性高,但行动缓慢,易被追上。它们胆小怯懦,易于驯顺,非洲许多地方试图驯养它们。据说它们的肉细嫩味美。
生长繁殖
大羚羊似乎无固定的繁殖季节,不过仔兽多在10、11月间出生,孕期250-270天。雄性四岁、雌性三岁性成熟,寿命15-20年。发情期雄性间有激烈的争斗。孕期约9个月,每胎1仔。寿命约20年。
物种分类
在分类上,有人认为大羚羊属仅有一种,即大羚羊,下分8个亚种,另有人根据不同的角型及面部斑纹划分为4~5种及若干亚种。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8年濒危物种。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24 14:45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