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
张艺谋导演、
陈其钢作曲、
王新鹏编舞、
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进行改编后创作而成。
大学刚读半年的颂莲(巩俐)被贪钱的母亲逼迫着嫁进陈家大院,成了老爷的第四房姨太。陈府有老规矩,姨太太们傍晚时分要站在自已的屋子前,等待下人送来的意味被老爷“临幸”的大红灯笼。
起初因为“新人”身份,颂莲得到老爷最多宠幸,但也因此被其它三位姨太太尤其笑里藏刀的二姨太(曹翠芬)挤兑得叫苦不迭。因为涉世不深,生性反叛好强的颂莲急欲争一口气,使计又成老爷身边红人,不想计被看穿,终败于二姨太手下酿成悲剧。而三姨太(何赛飞)的经历虽与颂莲迥异,却也殊途同归逃不出宿命。
这肯定是人们最关注的内容之一。正像张艺谋事先提示的那样,他把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极大地简化了人物关系,只保留了故事中老太爷、三位姨太太,增加了三姨太的情人——戏班年轻小生。故事就是围绕着三姨太与小生之间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展开的。与张艺谋擅长电影故事有关,这个芭蕾故事也特别强调曲折、复杂和逻辑性,三幕演出中每一幕都包含相当曲折的情节。比如:
青梅竹马、被迫出嫁、洞房花烛夜、堂会偷情、麻将偷情、二姨太告密、二姨太点灯、棒打鸳鸯,而每一个情节的具体表现手法也可以看到张艺谋描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这是一个极富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
芭蕾音乐。作曲家
陈其钢大量运用了中国的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运用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有旋律优美的双人舞音乐、有突出气氛的唢呐和笙独奏、有模仿洗麻将的效果声、有家丁乱棍的效果声、有二胡与大提琴的对答、还有京戏青衣幽怨绵长的吊嗓。看似素材杂乱,但却运用自如,从一种形式进入到另一种形式自然流畅,不留斧凿。
这个版本的舞蹈特别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但也很注重装饰性,甚至借鉴了中国皮影戏的表现手法。在第三幕中还有大段的双人现代舞,但民族舞在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点灯群舞、轿夫群舞、麻将群舞和水袖集体舞都非常有特色,并有着芭蕾舞剧的舞蹈结构。序幕的双人舞是由身着学生装的女主角与身穿戏装的
武生表演的,与其说是双人舞,不如说是以武生作活动道具的女子独舞,优美而缠绵。而这个舞剧中还第一次使用了四个真正的京剧演员。
这台舞剧的舞台美术可谓满堂生彩。中国的旗袍第一次被搬上芭蕾舞台,不仅没有影响演员的舞蹈,旗袍的样式、色彩都给人印象深刻。开幕时的44只大红灯笼富于强烈的装饰性;多层落地可活动的隔扇门也蕴涵着多层的意义;戏中戏的月洞门,既象征着舞台,也象征着床笫。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来自于第一幕结束段的第一次见血,张艺谋用一整块可铺满舞台的红绸缎翻滚铺盖在老太爷和三姨太身上,把一个初夜的情节渲染到了极致;而最后的棒打鸳鸯又使用了整面的白墙,并由白变成血红色,都有着独特的戏剧效果。
继歌剧《图兰朵》成为
广州大剧院首演剧目之后,大剧院首个开幕演出季又迎来一个大手笔项目:国际上巡演场次最多的中国经典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6月10日至13日将在广州大剧院的舞台上亮相,庆祝该剧诞生10周年及张艺谋同名电影开拍20周年。
2001年5月2日,该剧在
北京天桥剧场首演,由导演张艺谋亲自指导并设计灯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作曲,旅德华人舞蹈编导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在十年中不断改进,给《大红灯笼高高挂》加入了许多新元素,比如“权杖戏”、“麻将舞”等。舞蹈设计上,运用了大量的现代的独舞、双人舞、群舞,以及民族舞种。该剧具有独特中国色彩的“旗袍芭蕾”。旗袍被改为华丽的芭蕾戏服,更凸显东方女性的典雅韵味。
广州大剧院总经理李宇说,“我们计划8月起在广州大剧院办‘市民开放日’,观众只需购票,便可在剧院内欣赏当代艺术展、听小型音乐会、听艺术讲座,甚至到后台参观、观看乐团的排练等。”
由
张艺谋导演、
陈其钢作曲、
王新鹏编舞、
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
芭蕾舞剧现代芭蕾进行了结合,并在艺术手段方面有着大胆地创意和创新,是一部极具观赏性并有着深厚
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舞剧。
由张艺谋执导的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4月26日晚终于第一次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这是该剧的第一次彩排,也是
天桥剧场重建以后第一次启用。
演出的第一个看点肯定是导演张艺谋本人,在演出开始前以及每一次休息时全场几十架照相机和摄像机便对准张艺谋,他与创作组成员的任何举动都被一一记录下来。不过,这是台下的看点,人们更多关注的当然是台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