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 (Hand.-Mazz.) T. P. Yi)是禾本科、玉山竹属竹类植物。竿柄长,圆柱形,实心。竿高可达2.5米,圆筒形,幼时密被白粉有紫色小斑点,老时变为黄色,常具黑垢,箨环隆起,竿环平坦或微隆起;竿芽长椭圆形,扁平,芽鳞边缘具白色纤毛。枝条斜展,梢端稍下垂,无毛,笋紫绿色,间有淡绿色条纹,箨鞘宿存,软骨质,长圆形,箨耳发达,线形,紫色,抱竿贴生,箨舌圆拱形,无毛,箨片外翻,无毛,叶鞘上部纵脊不明显,纵向脉纹清晰,叶耳通常存在,线形,褐色,叶舌发达,圆拱形,无毛,
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下表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叶缘具细锯齿而略粗糙。
圆锥花序,顶生,花序枝无毛,基部托以小形
苞片,小穗柄细长,微呈波状曲折,小穗含小花,紫色或紫黑色;小穗轴节间扁平,颖无毛,第一颖卵形兼长圆形,第二颖卵状披针形,外稃卵状披针形,纸质,紫色,内稃先端微凹,脊间具纵沟,脊上生微毛,花药淡黄色,颖果三棱形,深褐色,6-8月笋期,6-8月开花。
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型,竿柄长达20厘米以上,粗5-8毫米;节间长3-8毫米,圆柱形,实心。竿高2-2.5米,粗5-10毫米;节间长达32厘米,圆筒形,幼时密被白粉,并有紫色小斑点,平滑,老时变为黄色,常具黑垢,竿壁厚约2.5毫米;箨环隆起,初时有时具棕色小刺毛;竿环平坦或微隆起;节内长3-5毫米。竿芽长椭圆形,扁平,
芽鳞边缘具白色纤毛。枝条以3-7枝生于竿之每节,斜展,梢端稍下垂,长达70厘米,直径1-2.5毫米,无毛,亦常具黑垢。笋紫绿色,间有淡绿色条纹,具贴生的淡黄褐色刺毛;箨鞘宿存,软骨质,长圆形,约为其节间长度的1/3,背面具黑褐色斑块,在下部疏生淡黄褐色刺毛,纵肋约略可见,顶端圆拱形,边缘上部具淡黄褐色纤毛;箨耳发达,线形,紫色,抱竿贴生,具多条黄褐色或紫色的繸毛,其长为7-8毫米,并作放射状开展;箨舌圆拱形,无毛,高达4毫米;箨片狭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外翻,无毛,宽1-2毫米。每小枝通常具3叶,稀可2叶或多至6叶;
叶鞘长3-5厘米,上部纵脊不明显,纵向脉纹清晰,无毛;叶耳通常存在,线形,褐色,具数条长2-5毫米淡黄褐色放射状开展之繸毛;叶舌发达,圆拱形,无毛,高1-2毫米;叶柄长2-3毫米;叶片披针形,长7-12厘米,宽8-1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下表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次脉(3)4(5)对,叶缘具细锯齿而略粗糙。花枝长达30厘米,下部节上可再分具花小枝;
圆锥花序,顶生,长8-12厘米,具多达20枚以上的小穗,基部被叶鞘所包藏或微伸出,花序枝无毛,基部托以小形苞片,各具2或3枚小穗;小穗柄细长,微呈波状曲折,长15-30毫米,腋间具小瘤状腺体;小穗含4-7朵小花,长2.5-5厘米,直径1.5-2毫米,紫色或紫黑色;
小穗轴节间扁平,长5-8毫米,宽约0.5毫米,背部贴生微毛,向顶端则毛更密;颖无毛,先端锐尖或钝圆,第一颖卵形兼长圆形,长2.5-4毫米,仅具1脉及数条小横脉,第二颖卵状披针形,长4-7毫米,具7-9脉,脉间具小横脉;
外稃卵状披针形,纸质,紫色,长9-11毫米,具7-11脉,小横脉呈网状,先端渐尖或具短尖头,无毛,但基盘具灰色或黄褐色长约1毫米的短柔毛;内稃长8-9毫米,先端微凹,脊间具纵沟,脊上生微毛,其上部并有细刺而粗糙;鳞被长约1.5毫米,下部具脉纹,上部边缘生纤毛,前方2片歪斜或呈半卵形,后方1片卵形,花药淡黄色,长5-6毫米。颖果三棱形,长约2毫米,深褐色,先端具2枚长约0.8毫米的残留花柱。
多生于
高山针叶林下及溪河两岸。垂直生长高度为1800-2600米。下限与
邛竹、
方竹等属的竹种交错生长,上限与
冷箭竹相间嵌混生。
短锥玉山竹1年竹繁殖力最强,成竹次数占总次数的85.7%,成竹数量占总数的90%,可见此时是繁殖力最旺盛时期。1株母竹平均生竹1.6株。退笋数也较多,以株数计退笋率为32.3%,平均每次退笋1.4株。平均每株一年竹已有3个芽萌动生长。2年竹的繁殖力显著下降,成竹次数占总次数的8.1%,成竹数只占5.9%。即繁殖能力较1年竹下降了90%。3年竹的繁殖力进一步下降,成竹次数仅占总次数的6.2%,成竹数占4.1%。4年竹已基本失去繁殖能力。
笋芽于春季(阴历4月)萌动,经2-3个月的生长,于6、7月出土,历时2-3个月长成幼竹。幼竹于次年春抽枝发叶。早期出土笋所长成的幼竹,当年可抽生少数枝和叶,秋季时其杆柄上的芽有的能萌动生长成笋,这些笋当年多已形成杆柄,冬季停止生长。越冬之后产生两种情况:一是笋梢枯死,以后可由杆柄上的芽再繁殖后代;二是笋梢未枯死,开春后继续生长,出土长成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