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村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庙乡大石村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庙镇大石村属川东北平昌县板庙镇辖村,距离平昌县城15公里,离板庙镇3公里,地理条件优越,堪称平昌县城的后花园。
地理环境
大石村属川东北平昌县板庙镇辖村,距离平昌县城15公里,离板庙镇3公里,地理条件优越,堪称平昌县城的后花园。大石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含耕地面积1902亩,山林面积3160亩。截止2018年3月,大石村村道公路(含产业园区)全长26公里,纵横交错、方便快捷。全村除水外,电、气、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学校、卫生站、商业网点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山西至成都的高速公路从大石村穿插而过。大石村风情小镇正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60户房屋改造即将全面结束,41易地扶贫搬迁已全部竣工落成并入住。全村通过土地流转成立的2000亩产业园区(李子园、桃子园、草莓园)已具规模;旅游观光景点油房沟水库已打造完成。美食街、菜市场、康养中心等项目正在筹建之中。
人口民族
全村主要以丘陵为主,由5个农业社组成。全村345户共计1122人(2018年)。全村以姓为主,、余、二十余家异姓兄弟聚居此地,和谐相处。人文文化、孝道文化十分厚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和睦邻里、报效祖国的良好家风美德代代传承。
历史文化
一 · 大石坎的由来
大石坎由何朝何代、谁人打造?后世无人知晓。然而,“大石坎”这个名字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代代相传、流传甚远。大石坎向上是东,向下是西,是上至须顶(达县)石垭青风,乃至于陕西,下至江口(平昌县城)泻巴荔枝的必经之路。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生产、生活、贸易经商的茶马古道。这条路非常难走,路窄、坡陡、沟深,东行如登云梯,一直向上,西走一直向下。那真是后山更比前山高。在这段路中间的最高处就是大石坎这道“坎”。这是一道长40米、宽20米、高5米的整体巨石,而且这块石头盘踞在悬崖绝壁之上,使人望而生畏。前人们就是在这块石头上面用铁錾凿成2米宽、0.4米长0.25米高的石梯通向山顶。千百年来,人们脚步摩擦留下了痕迹和背二哥的杵子印仍历历在目。“大石坎”是古人征服自然的历史见证、艰难和辛酸的回忆。
二 · 任家梁及人氏家族的由来
清朝康熙四十八年,任氏十三世祖相贤公、仕贤公兄弟二人,从江西吉安府永和县迁入此地,重新创业(据碑记所载)。因为兵燹,此处土地荒凉,没有人烟。他们兄弟二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屯田垦荒、安居乐业、繁衍后代,相贤公寓居北边,即现在的三社,名曰“老屋”居住,仕贤公立宅南边,就是现在四社的“柿子树湾”居住,迄今已有400年历史。大约在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口逐步增长到200多人,在生产生活不便的情况下,只好分散居住,其中任文献就是现在五社任富吉的祖先。清朝后期,任姓后裔在大石村繁衍到500人左右,100余户,分别立宅居住在大石村5个社,不少任姓后裔还迁徙到石垭、青风和达县的江陵、新溪、堡子、石桥等地。清康熙至道光年间,大石坎基本上都是任姓后裔。故大石坎又名“任家梁”。据石碑所载:清朝时大石村任家梁属“大清官四川北道保宁府巴州从化乡二甲”,佐罗大石坎,东至长垭,南至马蹄关,西至王璋溪,北至会盘山。卡门坝路旁曾立有一块四方石碑,大约高1.3米,是当时板子庙村于大石村的交界处,名曰“碑桩”。解放后,大石村地界一直沿用至今。四百多年来,相贤公墓址保护完好,碑记清晰可辨,仕贤公墓于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
风景名胜
大石村地肥、山美,五谷飘香,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云海岚雾,佛光普照,苍松翠柏枝繁叶茂,细水涓涓源远流长。秋天时节,漫山遍野的天然食用菌遍地都是,是人们嬉戏玩耍、拾菌尝鲜的最佳去处,大石村人文历史厚重,景点其多。
1.马蹄关
据传三国时期,蜀国战将张飞兵败路径此地,天将黑,追兵至,眼下出现一条宽十丈、深八丈的深谷,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坐下神马长啸一声,突然腾空而起飞过此沟,不料对面是一块大石头,神马站立未稳,俯冲前去,前面双膝跪倒在石头上,陷下了大铁锤一样是膝盖印,腾起时后蹄在石头上留下的蹄掌印,至今清晰可辨。羊打鼓、马摇铃,一夜逃过柳州城,也就是这个典故的续说,所以名曰“马蹄关”。
2.抱牛上田埂
据传乾隆年间,任氏后裔中有一武官,此人力大无比,武功非凡,曾在朝中为官,因得罪了官府逃回家中,官府派两个差人前来捉拿。时值栽秧季节,此人正在耕田,差人便在田埂上候之。田耕完后,卸下伽担,将一条大水牛双手抱起,洗净蹄上泥巴,把牛抱到田埂上放下,两个差人见状,惊慌而逃。
3.卡门梁
位于大石坎一社的一座山梁上,是大石坎到板庙是必经之路。此山四面悬崖绝壁,杂草丛生。为防盗匪,清朝年间,修建石门一座,门宽4米,高4米,整个门框全是见方70公分的石头所建。双开石门,只要关上石门,既不能进,也不能出,所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此门于1970年前后修建机耕道时拆除。
4.寨子梁
位于大石村五社最边缘的一座山梁,西、南、北三面全是悬崖陡壁。清朝年间,为了抵御盗匪,就在这里建了一座能防能守的石寨。寨子的四边全是见方40公分的石条建成,占地200平米。站在寨子的西边窗口,可以看到平昌县城全景。
5.道子碥
位于大石村四社杜家院,占地700余平米。大约在道光年间,任氏族中有一女招一入赘杜姓女婿,后生两子,一名杜鼎,一名杜景。二子生性朴实、勤奋好学。成人后赴朝科考,兄弟二人中一文一武状元。朝廷特赐文物状元桅杆一对,立于杜宅正堂门地坝两边。道子碥就是武状元跪马射箭、演习操练的地方。
6.观音岩菩萨庙
位于大石村四社观音梁下的石岩下,占地60平米。瓦木结构,大约在清朝以前所建。里面塑有各种形象的菩萨,于十年浩劫中被毁。后来人们又重塑了一尊观音像,建成后一年四季香火不断,观音岩菩萨庙不但是大石村人们烧香许愿、求神拜佛的去处,也是早年间往返客商歇脚休息了地方。
7.庙子梁
位于大石村三社最落边的地方,占地80平米左右,瓦木结构,北、西、东三面全是悬崖峭壁,高数十丈。大约建于清朝时期。庙宇结构严谨,木质很好,柱子全是两尺围圆的柏树,穿厚10公分,宽30公分,修建得十分精密壮观,是当年人们烧香拜佛的最佳去处。此庙拆于1959年底至1960年初。(据任明阳回忆,此庙由封居任国栋承头修建)
8.观音庵尼姑庙
观音岩尼姑庙大约建于明末清初时期,位于大石村1社卡门坝南边,座西向东,庙后有一道山梁,前面是一块平地,建房面积600多平米。尼姑庙有正殿三间,两边偏房各4间,共有房子15间,地坝全是青石板铺成,庙的前方有石牌坊一道。不少少女出家修行集结于此,谓称尼姑庙。解放时期张姑、蔡姑分得房屋,终身未嫁,二人于1975年先后去世。
9.五盘车
五盘车,即五栋碾子,位于四社水井湾两边的沟边上。远古时期,科学落后,生产力匮乏,人们就地取材,打造石碾、石磨,解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这种简陋的生产生活工具,在我国历时几千年,大约在60年代后期,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才最终告别了石碾、石磨。
10.大河湾
大河湾位于大石村二社,是一条600米长、100米宽、从上到下都是层层梯田的沟地,一丘紧接一丘,遇到暴雨和雨季,这个湾的水就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简直就像一条河,因此,人们习惯性地叫它“大河湾”。
11.大石棋盘
整个大石村地形犹如一盘棋,站在大石坎山顶眺望全村,三十二个大小高低不同的山包分布在全村不同的位置上,犹如棋盘上的颗颗棋子,十分壮观。“稳坐大石观棋盘,仕相不离老王边”之说便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12.油房沟水库
油房沟水库是全村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水库长1000余米,宽80余米,总面积100余亩,平均水深20余米,水库容量60多万立方米,灌溉全村5个农业社月1500余亩的稻田。水库始建于1976年冬,于1979年基本完成,历时2年多。如今油房沟水库即将成为大石村风情小镇的旅游景点,景点的基本设施正在如火如荼地打造建设中。
13.新店子
新店子位于大石村1社大石坎山下半坡,占地300多平米,有民房10多间,建于清朝末年,是这条茶马古道往返客商的主要栈口。、
14.任氏古墓
位于二社与三社交界处的庙金梁山下,是相贤公、周老儒人的双寿佳城。建造于清朝道光十三年岁次癸已仲冬月浣日谷旦,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贤公子孙二代寿终后皆葬于此处,形成了一个古墓群。整个墓地面积约150平米。任天禄曾在巴州府任官,死后朝廷特赐桅杆一对立于墓前。整个墓群建造精细,工艺极高。墓碑字迹工整清晰,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大事年表
解放前夕,大石村属荔枝辖区,解放后1952年划分到板庙。
1949年 全国解放。
1950年 全国进行土地改革。
1954年 成立互助组。
1956年 建联社,当时名建华社;全村第一口塘修建—四社柿子树湾塘。
1958年 大跃进开始,大石坎更名第九区,办公室设三队牛坊;同年秋成立公共食堂,一食堂老店子,二食堂食堂湾,三食堂四合面,四食堂柿子树湾,五食堂三合面;食堂全村统一管理调配,米面集中加工。
1961年春,由于自然灾害严重,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公共食堂解散。
1962年以组作业,当时化为五个战斗作业组。同年,大石村第一所学校在四社陈家塝修建。
1965年 乡更名为公社,区更名为大队,大石又名九大队,战斗作业组更名为生产队。
1966—1975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时期。
1975年 农业学大寨改田改土开始;陈家塝学校搬迁至四社柿子树湾。
1976年 油房沟水库开工修建。
1979年 四社水井湾大地设村办企业,修房12间,占地500平方米。同年,办200平米的养猪场一处;观音岩沟办药物农场一处,占地100多平米;开挖观音岩茶场1000余亩。
1982年 集体土地全面解体,按人口分配土地实行包产到户。
1983年 大石小学第三次搬迁至三社团堡梁下,占地1万余平方米。
1989年 修建长弯暗渠800余米,投资50多万元。
1990年修建长弯暗渠渠道1800多米,环绕4个生产队。
1992年修建板庙到大石村公路,从板庙到任天吉屋角全长7公里。
2002年—2005年修建板双工路。
2013年 本村三队牛坊垭河至荔枝檬子树2.5公里村道公路硬化。
2016年春—2017年,全村进行土地流转,开发产业园区、风情小镇风貌改造、异地搬迁和随迁房房屋建设,S101国道线及产业园区公路建设,打造旅游景点油房沟水库。
著名人物
几百年来,大石村人文蔚起,出相入仕,人文文化及孝道文化十分厚重,代代传承。
任天禄 大石村三社老屋居住,乾隆年间任巴州府官,为官清正廉洁。告老还乡后朝廷赐朱红鎏金匾额一道,匾上题字:“巴州正棠,以介眉寿”,此匾悬挂于劳务正堂门之上。去世后在墓前竖桅杆一对,以示敬意。
任宗兴 居住在大石村四社,清代嘉庆年间人,民间艺人。
杜 鼎 居住在大石村四社,清代道光年间人,武状元。
杜 景 居住在大石村四社,清代道光年间人,文状元。
任文训 居住在大石村五社,清代咸丰年间人,封君。
任国栋 居住在大石村三社,清代同治年间人,封君。
任文献 大石村五社人,生于咸丰年间,十岁结婚,婚后生一子任国恩,父子之间相差仅10岁,子孝父贤,家里婆媳关系很好,收到族人和亲友的赞赏。在文献老人90大寿,国恩老人80大寿之际,有亲赠送朱红鎏金匾额一道“承先”挂于堂屋正堂之上,以示祝贺。
任良甫 大石村三社人,约生于咸丰末年,名医。
任大和 大石村三社人,生于同治年间,民国初年任族长。
任梁蔚 大石村四社人,生于光绪年间,解放后任荔枝乡大运村农协组长。
任大源 字养泉,居住在大石村四社,生于清朝末期,文人,曾任过校长,自立学校,教书育人。
张炳兰 大石村二社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文人,曾自立私塾任教,教书育人,在平昌石门任过保长。
任大友 大石村三社人,生于清光绪年间,文人,曾自立私塾任教。
任周元 大石村三社人,生于光绪年间,抗日战争参加红军,烈士。
任贞元 大石村人,生于光绪年间,抗日战争参加红军,烈士。
任大义 大石村五社人,生于光绪年间,抗日战争参加红军,烈士。
赵国保 大石村四社人,生于光绪年间,曾参加西路红军,后因伤离队。
任明辉 大石村三社人,生于宣统年间,“割臂救母”佳话代代相传。据说其母病危,想吃肉,但家里人口众多,又十分贫穷,无钱买肉,便将自己臂膀上的肉用剪子剪下一大块,用水给母亲煎服,其母服后病愈,又延寿3年。
陈南山 生于清朝宣统年间,是三社陈世金的幺伯父,此人精明能干,心计很强,是当时大石坎有名的弄事了非之人。
任良伟 大石村三社人,生于宣统年末,曾任过族长。
李忠富 大石村二社人,生于民国年间,曾从教任养泉,解放后任青风党委书记、云台工商党委书记。
任大容 大石村四社人,生于民国年间,曾从教任养泉,解放前曾自立私塾,解放后在荔枝任教,荔枝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任大魁 大石村三社人,生于民国年间,解放后曾任江阳乡文化乡长。
任焕堂 三社洞子岩上边居住,任氏族中第一任族长,曾在巴州府供职,
杨先富 大石村一社人,生于国民初期,民国年间拉义状参加国民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红军,共产党党员,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回家,1958年任大石村民兵连长。
任星楼 大石村五社人,生于民国年间,曾任板庙乡民兵营长。
杜联治 大石村四社人,生于民国年间,曾任大石村支部书记。
康华清 大石村五社人,生于民国年间,曾任大石村支部书记。
杨志雄 大石村一社人,生于民国晚期,曾任大石村支部书记。
任大湘 大石村一社人,生于民国晚期,曾任大石村支部书记。
任祥吉 大石村二社人,生于民国晚期,曾在平昌县公安局工作。
任 桦 大石村五社人,30岁,父母二人皆得癌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服侍老人,放弃外出打工,在家为父母治病养伤,洗衣做饭、端茶递水,三年如一日而无怨言。三年后父母相继去世,才含悲重踏打工路。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25日,大石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任氏起源.族谱录.2008-03-07
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中国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1 22:20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