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斜鳞蛇
游蛇科斜鳞蛇属动物
大眼斜鳞蛇,头和颈部铅色,颈背有一黑色箭形斑,颈部及背中线直到尾端约有50个黄色或红砖色斑纹,斑纹边缘黑色。生活于高山地区,捕食蛙类。无毒。因形似眼镜蛇,常被误认为有毒。
形态特征
大眼斜鳞蛇头背有一箭形斑,但其外缘无镶细白线纹;上唇鳞7-8,少数有6;背鳞起棱,体前段斜行排列。
头长椭圆形,头颈区分明显;眼大,吻钝,一般全长500-1000mm,最大全长雄性(865+250)mm(西藏墨脱),雌性(773+191)mm(云南景东)。体背色斑变异较大,有橘黄、淡蓝、棕红、棕黑色花纹。还有相当一部分黑化个体,从头背直至尾末端深黑灰色,没有其他斑纹。
体背有40-60条网纹。头背黑棕色,黑黄色或无斑,上唇鳞后缘为黑色。颈背有一黑色箭形斑(有的个体箭形斑不清),其外缘无镶细白线纹,但极个别也镶有一较粗的白线纹。
生活习性
大眼斜鳞蛇生活于高原山区,山溪边、路边、菜园地、石堆上。受惊时体前段昂起,呼呼出声,有时常在小石块上盘曲不动。蛇身有奇臭。常白天活动。主要吃蛙。卵生。
垂直分布:海拔700(贵州江口)—2700 m(西藏墨脱)。
分布
国内
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国外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缅甸,泰国,印度,越南。
亚种
本种在我国有三个亚种:
斜鳞蛇指名亚种
斜鳞蛇指名亚种P. m. macrops (Blyth),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部至横断山脉南部(西藏、云南)。
斜鳞蛇福建亚种
斜鳞蛇福建亚种P. m. fukienensis Pope,分布于苗岭、南岭、武夷山一带(贵州、云南、广西、福建)。
斜鳞蛇中华亚种
斜鳞蛇中华亚种P. m. sinensis Boulenger,沿横断山脉向北并沿秦岭向东分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14:0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