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百合(Lilium taliense Franch.)是百合科百合属植物。大理百合茎高,有时有紫色斑点,具小乳头状突起;叶散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脉明显,无毛,边缘具小乳头状突起;花有小乳头状突起,有的带紫色条纹;蒴果长圆形,成熟时褐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形态特征
百合科百合属植物。鳞茎卵形,高约3厘米,直径2.5厘米;鳞片披针形,长2-2.5厘米,宽5-8毫米,白色。茎高70-150厘米,有的有紫色斑点,具小乳头状突起。叶散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8-10厘米,宽6-8毫米,中脉明显,两面无毛,边缘具小乳头状突起。
总状花序具花2-5朵,少有达13朵;苞片叶状,长3-5厘米,宽4-8毫米,边缘有小乳头状突起;花下垂;花被片反卷,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5-5厘米,宽约1厘米;内轮花被片较外轮稍宽,白色,有紫色斑点,蜜腺两边无流苏状突起;花丝钻状,长约3厘米,无毛;子房圆柱形,长1.4-1.6厘米,宽3-4毫米;花柱与子房等长或稍长,柱头头状,3裂。
蒴果矩圆形,长3.5厘米,宽2厘米,褐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产地生境
大理百合分布在中国云南和四川,生长在海拔2600-3600米的山坡草地或林中。
生长习性
大理百合较耐寒,喜强光,不耐阴,光线不足会影响生长和开花,喜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抗病力差,在高温多湿环境下易患病。
繁殖方法
大理百合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鳞基和组织培养。大理百合的最佳播种节令为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播后翌年3月出苗,生育期为260-290天。栽前应晒种2-3小时。栽植时开墒面宽1.3-1.5米,畦沟宽深0-3米,大号种按17厘米×17厘米种植,每公顷30万株为宜;中号种按15厘米×15厘米种植,每公顷37.5万株为宜;小号种按10厘米×10厘米种植,每公顷75万株为宜。过稀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过密通风透光性差,大理百合不能充分膨大。覆土厚度为种球厚度的1.5-2倍。
栽培技术
中耕除草:大理百合田块草害严重,播后苗前要进行除草,播后2-3天,每公顷用
扑草净7.5千克,对水1280千克均匀喷于墒面。小草出土后,每公顷用绿麦隆3-4.3,对水1200千克均匀喷于墒面。当苗高10厘米时进行中耕除草,促进根系生长。
水肥管理:大理百合生长前期要做好排水工作,做到雨停水干,防止烂种;大理百合出苗后干旱时泡水2-3次,生长后期做好排水工作。根据大理百合长势追肥,长势肥壮可以不追肥;一般中等肥力田块可在出苗后撒施细碎农家肥于墒面。苗高10-12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每公顷追施复合肥300-450千克或油饼1500千克于行间。
病虫防治
病害
疫病:是大理百合常见病害之一,多雨年份发生重,造成茎叶腐败,严重影响鳞茎产量。病菌可侵害茎叶、花和鳞片。茎基部被害后呈水渍状缢缩,导致全株迅速枯萎死亡。叶片发病,病斑水渍状,淡褐色,呈不规则大斑。发病严重时,花、花梗和鳞片均可被害,造成病部变色腐败。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块栽培;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使幼苗生长健壮;出苗前喷1:2:200波尔多液1次,出苗后喷50%
多菌灵800倍液2-3次,保护幼苗;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
枯萎病:防治方法:少量发生时可拔除病株,也可喷施广枯宁,每公顷1500米l对水喷雾,或用敌克松0.05千克对水15千克对中心病塘进行灌根防治。
病毒病:受害植株表现为叶片变黄或发生黄色斑点、黄色条斑,急性落叶,植株生长不良,发生萎缩。花蕾萎黄不能开放,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或无病鳞茎繁殖;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拔除受害严重的植株,及早防治蚜虫。
虫害
大理百合易受地下害虫危害,出苗后用90%
敌百虫晶体l000倍液或50%
辛硫磷灌根;大理百合出苗期有斑潜蝇危害,用1.8%保得3000倍液或48%
乐斯本1000倍液防治;中期蚜虫危害严重可用10%蚜虱净2000倍液或洗衣粉400-500倍液防治。
主要价值
大理百合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止咳益气、得脾健胃等药用功效,主治咳嗽、久咳不止、痰中带血、支气管扩张、咯血、食欲减退、耳鸣等症状。大理百合的花瓣反卷,一枝多头,花艺师用其可制作丝网手工花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