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牛山重岗绝壁,高峰矗立,常有云气笼罩,每当天晴日朗,苍翠欲滴,四五百里外皆见之。清代诗人李文瀚《福在山》诗云:“去天刚尺五,蜗角有蛮屯。终岁云埋顶,经时雪压门。阴阳昏晓割,日月往来吞。不识危亡地,犹矜遗子孙。”从这首诗看,在距天仅“五尺”的山顶上,有少数民族居住的村舍,终年云埋山顶,冬天大雪压门,严寒已极。那巍峨挺拔的福在山,好象一道凌空霸世的天然
屏障,把山前山后的天晴下雨、黄昏拂晓,划分得清清楚楚,并且吞噬着往来不断的日和月。如果是一个未曾到过山顶的陌生人,他一定不知道,在那高耸入云的绝境上,如今仍然居住着少数民族的子子孙孙。
大牯牛山海拔4017米,系
乌蒙山脉最高峰,山麓地处小江河谷,海拔仅695米,相对高差达3300余米,高差之大实为罕见。大牯牛山垂直陡立,凌空入云,自古以来登上山顶者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