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渠村
福建省泰宁县下渠镇下辖村
大渠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下渠镇,是一个由5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共有不足1000亩的可耕作土地。在这里,老一辈村民已经习惯依靠种植水稻和烟叶来换得一年的生活费。年轻劳力怀揣改变命运的希望,外出至广州、上海、泉州、石狮等地务工,他们的务工收入成为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大渠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60多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和中国的其他农村一样,主要劳力的外出,村子多见妇女、老人和小孩,随之而来的养老和教育等社会问题突出。2006年底,大渠村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旧貌
2004年,因为硬化村子的主干道,村集体欠债10多万元。在一个村财收入几乎为零的村子,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均限入停滞,日常工作难以开展,组织机构不健全,集体作用难以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大渠村,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变化
2007年8月,响应省委的号召,厦门大学的马龙成为大渠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厦门大学和省农业厅成为大渠村的帮扶单位。在马龙的带领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大渠村不论是生产发展,还是村容村貌,不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状态,不论劳作模式,还是管理措施,不论干部,还是群众,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驻村帮扶工作正在发挥着持续深远的影响。
生产发展稳变化
大渠村土地耕作方式是一季水稻一季烟。为了改变单一种植结构,2007年以来,大渠村在“山上种毛竹,山下种稻谷,保持一烟,发展一菜”的思路上,在种植业方面重点发展蔬菜种植,在养殖业方面扶持大户。2008年,大渠村与厦门进居果蔬保鲜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运作模式,建立蔬菜种植示范片100亩,主要种植荷兰豆四季豆、蚕豆、玉米和黄瓜等品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示范带动,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提高,大渠村在发展城郊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今,在大渠村和其周围村庄,蔬菜种植能赚钱的理念被农民广为接受,蔬菜种植数量已经远超100亩,蔬菜种类也拓展到十多种。在养殖业方面,大渠村通过补贴资金和技术培训等方法,重点扶持养殖大户。现在,该村有母猪养殖大户1户,母猪总数达到26头;新增鸡、鸭养殖大户各2户,年出栏总数达20000只。此外,村集体还建立200亩毛竹管护基地,为村财增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目前经承包,毛竹山年收入4000多元。烟叶种植持续丰收。2009年烟叶产出1200担,总产值超过120万元。
生产发展新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得到了省农业厅和厦门大学的大力支持。为了能顺利开展蔬菜种植,省农业厅专门组织大渠村两委主要干部和种植大户前往闽清参观学习,并提供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厦门大学为技术培训的顺利进行,提供电脑14台,提供相关图书近1000册,还利用后勤集团对蔬菜的需求来保证大渠村蔬菜的销售问题。
村容村貌大变化
2007年以来,硬化宽3.5米宽、厚1.8公分的村主干道共计2500米;小学操场和村集体活动场地硬化2000平方米;新开毛竹山机耕道1500米;安装路灯24盏;新增烤烟房12座;新建房屋15户,共2880平方米。村子水泥房已经占全村房子总数的80%。新增公共绿化面积150平方米。建设400平方米的休闲中心一个,休闲桌椅、休闲亭和配套的健身器材等投入使用。村部隔热层修缮工程在2008年11月底完工。改建标准卫生所一个,村民看病有了更舒适的场所。如今,大渠村“脏、乱、差”问题己经改善很多,五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通(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两改(改厕、改灶)、一有(有必要的文体场所和文体设施)得以实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文化事业快变化
2007年8月以来,在厦门大学工会等单位的帮助下,大渠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图书室增加书籍1000余册,村级图书室成为人们休闲求知的好去处。2008年9月网络宽带入村,7户农民在家中开始使用电脑上网。在厦门大学的帮助下,村集体办公增添11台电脑和两台打印机,不仅办公有了新设备,而且电教活动有了新工具,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逐步的丰富。同时,困难学生补助措施正在逐年落实。2009年有四位学生升入大学,四位初中生顺利进入高中。大渠小学生“六一”收到捐赠文具50多套。小学操场硬化完工,新篮球架等设备已经投入使用。“三八”、“五四”、“六一”、“七一”和“九九”等重大节日均被重视,节日期间都安排有慰问活动,人文关怀得以初显,尊老爱幼光荣传统得到发扬。厦门大学暑期实践队走进大渠村,大小100多件电器得以义务维修,近百人得到义诊。社会公益事业深入到农村,深入到最基层,深入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以后,大渠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总额达到8000多元。社会责任得以承担,群众的为国分忧的朴素理念得以彰显。学习新技术成为时尚。2007年至2009年,大渠村组织电脑培训两期,种菜技术培训两期,受培训人员共计50多人。为了提升村级卫生所的医疗水平和技术力量,厦门大学医学院不仅给村级医务室提供必须的输氧设备,而且接受卫生所人员的申请,对卫生所人员提供为期半年的技术培训。厦门大学后勤集体接受大渠村的劳务输出4人,拟建立长期用工合作计划。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教工党支部捐赠大渠村乒乓球桌、篮球等多种体育器材,合计人民币2万余元。2008年,厦门大学派出专家团队两次,一次为泰宁县天马硅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技术提升服务,一次是专家义诊团来给群众义诊,提供科技下乡服务。
大渠村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得到了厦门大学和农业厅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两年来,大渠村没有发生一起群众纠纷事件,更没有群体事件发生,邻里和睦相处,社会安定有序。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变化,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在逐步丰富。
两委干部多变化
大渠村党支部在“六步工作法”指导下,工作学习等方面也发生诸多变化。首先,干部学习经常化。不仅会议定期召开,尤其党的理论学习更是经常。从2007年8月以来,两委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文件,及时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如今正对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中。其次,干部工作积极化。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在力所及的范围,带头发展生产,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在没有人主动承担蔬菜基地建设风险时,由党员带头作表率。2008年的蔬菜基地建设在生产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三是管理制度化。2007年以来,新的财务定期公开制度、误工补贴制度、党员管理制度五项制度出台,各项规定得以贯彻落实。四是组织建设规范化。在2007年前,村级组织除党支部和村委会外,其他组织工作几乎陷入停顿。妇女、团员、老年协会的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尤其党员干部定岗履职后,其作用在大渠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有针对性的发挥。五是干部队伍年轻化。为了发展党员后备力量,2007年至今,党支部接受入党申请书5份,其中三位申请者经讨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2009年新发展党员两名。2009年的换届选举后,有知识且年轻的干部得以任用。为了加强党支部力量,大渠村党支部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教工党支部建立合作关系,为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伍而努力。
变化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8月至今,来到大渠村关心和支持的厦门大学和省农业厅处级以上领导多达15位,在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下,大渠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稳、大、快、多”的变化。我们相信,有下派单位和挂钩单位等部门的帮扶,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大渠村的新农村建设将会有更好的变化和更快的发展。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30日,被拟命名为“福建省卫生村”。
参考资料
大渠村.阳光农廉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8 07:23
目录
概述
概况
旧貌
变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