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地
世界文化遗产
津巴布韦始于12世纪的非洲古国,大津巴布韦壮观而又神秘的石头建筑是地道的非洲人的杰作。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地包括早期的一些卫城、石墙围成的椭圆形的围场、卫城和围场之间河谷中的各类建筑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地
英文名称:Great Zimbabwe National Monument
入选时间:1986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i)
地理位置:S20 16 60 E30 55 60
遗产编号:364
遗产描述
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地位于津巴布韦马斯温哥省,距离首都哈拉雷350公里,是古代南部非洲国家莫诺莫塔帕帝国的首都,11世纪到16世纪当地修那人文明的杰作,也是南部非洲在中世纪时重要的贸易中心,现在是重要的考古遗址。大津巴布韦完全是非洲人自己创建的,那里早期生产的陶器和人工制品与现代班图人(现居非洲南部)的器具非常相似。那些卫城遗址可追溯到12至13世纪之间。
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i),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据一个古老的传说,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希巴皇后的首府,同时还是11世纪到15世纪期间绍纳城班图文明唯一的见证。这座城市面积将近80公顷,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自中世纪以来闻名于世。
遗产介绍
大津巴布韦有三组建筑:早期的一些卫城(或称山地要塞);由一堵很高的石墙围成的椭圆形的围场(或称庙宇);以及在卫城和围 场之间河谷中的各类建筑遗址。遗址的地势很理想,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降雨量,这些对一个民族的壮大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运河大津巴布韦的探险家一直认为,这些建筑不是非洲人自己造的,而是其他外来民族造的。然而,试图证明外来民族曾在此居住的努 力已归于失败,许多试图证明这类观点的材料也被一一否定。
地理风貌
早期的探险家西奥多·贝特看了卫城以后认为:弯弯曲曲的走道和过于复杂防御工事是卫城最显著的特征,他曾感叹地说:“这是我 有幸能见过的最为神秘、最为复杂的建筑结构。100年后的今天,大津巴布韦依然是一个令人惊诧,同时又充满神秘的地方。宏大和力量的象征西奥多·贝特与他的妻子罗伯特·斯维1891年离开英格兰,前往非洲考古。
这次考古旅行由皇家考古学会,英国南非特许公司,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共同资助。他们在大津巴布韦工作了两个月,雇用了30个当地人(报酬为每月一条毛毯)来清理荒芜的遗址,贝特把这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和考古的方式生 动地记录了下来,写了一本名为《马绍那兰的古城》的书,并于1892年出版。在书中,贝特回忆道:“刚开始时,我们对女性能否经 受得住这种旅行的艰苦,确实存有不少疑惑。”事后证明,这种疑虑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错误的。贝特夫人有着广泛游历的经验,且是 这次考古团中唯一没有害病的人。
贝特不无骄傲地写道:“在非洲整整一年中,她没有请过一天病假。并在一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尽管贝特考古工作的方式受到责难,尽管作为测绘员和绘图员的斯维亦受到如下指责,即她在绘制大津巴布韦地图时掺 稂了并非由精确测量而得出的天文内容,但《马绍那兰的古城》一书以扣人心弦的描绘展现了早期探险考古学家的工作,以后的考古工作 更具有科学性,然而贝特对这个古代民族的认识基本上还是正确的。
地理特点
地理上,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维多利亚瀑布、三比西河(ZambesiRiver)、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坝(KaribaDam)与大坝拦阻河水积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围成津巴布韦北边的疆界,与赞比亚相邻。津巴布韦的东边国界全部与莫桑比克相邻,西南为博茨瓦纳,南境则有一部分与南非相连,以林波波河(LimpopoRiver)为界。面积约39.1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为同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东部边境为山地,其他分属三级阶梯状高原,海拔800—1,500米。全境最高点2,592米。北部属赞比西河流域,南部属林波波河和萨比河流域。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年降水量从西南向东北,由300毫米递增到1,250毫米。
建造特点
在大津巴布韦,高质量的砌石工艺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椭圆形围场东北部的那堵墙。此墙高9.1米,底部厚度为4.9米。成“之 ”字型的顶部结构沿着长达244米的圆型围墙延续近60英尺。熟练的石匠首先需要将花岗岩修凿成形,然后按很规则的组合堆砌起来 ,将墙中心部分的碎石堆围住。这堵外墙以及围场内庙宇的内墙都建成曲线形状,并非笔直地延伸,这些内墙和通道究竟有何功用,这不得而知,不过围场和其中的庙宇看来是没有屋顶的。同样,围场内的石头圆锥塔的作用也令人费解。这实心的圆锥塔上也有“之”字形的 结构。那些卫城矗立在高达27米的悬崖上,其入口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阶梯,阶梯的台阶由大圆石和峭壁中间修凿而成。卫城外亦有 一排城墙。一条宽4米的走道一直通向城墙的顶部,在顶部,每间隔一段距离就矗立着一块巨石。
历史地位
大津巴布韦完全是非洲人自己创建的,那里早期生产的陶器和人工制品与现代班图人(现居非洲南部)的器具非常相似。那些卫城遗址可追溯到12至13世纪之间, 这可能是由于那里不断增长的财富和出于安全的需要而建造的椭圆形的围场建于稍晚些时候,我们无法知道,那时的大津巴布韦是如何变得如此富有,并日益重要。但有一些是肯定的,即在15世纪前那里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它向外输出大量的珍贵物品,输出量超过了当时该地区的任何一个民族。
历史概述
西欧殖民前
西欧殖民者入侵前,非洲人已建立国家,留存有著名的石头城(津巴布韦)等众多文物遗址。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称为南罗得西亚。1923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改作自治领地。1953年成为中非联邦的一部分。1963年联邦解散,次年当地白人统治者改名罗得西亚,并于1965年片面宣布独立,1970年又改称罗得西亚共和国。当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进行长期斗争,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宣布独立,建立了由黑人多数统治的政府。
白人执政时期
在白人执政的这段期间,津巴布韦境内的黑人团体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游击战试图推翻当权者。1978年,在国际制裁与黑人武装运动的交相夹击下,白人政府终于被迫与包括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PU)及津巴布韦非洲国家联盟(ZANU)在内的诸多黑人势力签订了协约,共同推派卫理公会主教穆佐列瓦(AbelTendekayiMuzorewa)担任津巴布韦罗德西亚临时政府的首相。在英国的监督下,黑人游击组织终于愿意卸除武装结束内战,在1980年时举行了该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民主选举,虽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罗德西亚白人政权与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却在本国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赖,他的过渡政府并没有在大选中获得持续执政的机会,而是由罗伯·穆加比(RobertMugabe)与他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PU)获得政权。
民主独立时期
在国家政权顺利转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后,于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正式独立建国。在此之后穆加比连续赢得多次竞选,一直持续执政至今。虽然津巴布韦的国政已经转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该国超过70%的可耕土地却仍然把持在占总人口不到1%的少数白人手上。2000年开始,津巴布韦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时代从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为理由,进行激烈的地权转移运动,强制没收白人拥有的土地。此举造成境内白种农人的大量出走,动摇经济,许多基础民生需求匮乏。
2002年时,无视于国际社会的谴责,穆加比在大选中再次获得连任,其反对党与劳工组织纷纷发动罢工与抗争、要求穆加比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则以军警部队强力镇压。主要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首的资金援助债权国,控告穆加比政权藐视人权与在大选中舞弊,纷纷搁置援助计划,而大英国协则在2002年时宣布对津巴布韦停权一年处分,津巴布韦则于不久之后主动退出该协会作为回应。
主要影响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绍纳人(Shona,属于班图(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也是津巴布韦的命名由来),以此城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国(MunhumutapaEmpire)透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生产品,15世纪时,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
绍纳文明的强盛在19世纪时迈入尾声,1837年时,绍纳人被属于祖鲁族的恩德贝勒人(Ndebele)征服,而来自英国与来自南边的波尔人(荷裔南非人)开始逐渐蚕食这个地区。1888年,英国帝国主义者罗德从恩德贝勒国王手上取得他们领土内的采矿权,随后在1889年替英属南非公司(BritishSouthAfricaCompany)取得这里的领土权,并且在1895年时正式建立殖民国家“罗德西亚”。罗德西亚在1911年时分开成为北罗德西亚(今日的赞比亚)与南罗德西亚,后者在1922年时成为一个英属自治殖民地。
南北罗德西亚再次联合成为一个联邦,命名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FederationofRhodesiaandNyasaland,简称罗尼联邦),但却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后,于1963年时解散。罗尼联邦解散时,南罗德西亚境内握有大部分控制权、以伊安·史密斯(IanSmith)为首的少数白人族群宣布该国独立为南罗德西亚国(并在1964年时改为罗德西亚),但这份声明并不受境内大部分由北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认可。负责托管这地区的英国声称此独立宣言是种叛乱行为不予承认,但也没有实际使用武力来恢复控制权。在1966年至1968年的国际斡旋工作失败后,英国要求联合国对罗德西亚进行经济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权仍然在1970年时宣布成立共和国政体,也没有获得任何国际上的承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2 23:51
目录
概述
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