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盆地是
海洋的
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其周边有的与
大陆裾相邻,有的直接与
海沟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开阔水域,成为
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为
深海平原,其
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标最平坦的地区。
大洋盆地并不是真正的“平原”,其内也有凹凸不平,凸起的部分,构成“
海底高地”、“
海岭”、“海峰”、“海山”及“平顶山”;凹下的
洼地即为
海盆。
大洋盆地中的一些比较开阔的隆起区,其高差不大,没有
火山运动,构造活动比较宁静的地区,称为海底高地或
海底高原。如
大西洋中的
百慕大海底高地。
深海平原中分布范围不大、地形比较突出的孤立高地称为海山;如果海山呈锥形,比周围海底高出1000m以上,隐没于水下或露出海面者则叫海峰。如果海山顶部被海浪侵蚀削平,现今位于海面以下者,则成为
海底平顶山(也叫盖约特)。海底平顶山在
太平洋中最常见。
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的靠近
大陆的一侧,其表面极为平坦,坡度只有万分之几,最多不超过千分之一,是地球表面最平的平面。深海平原表面均为松散
沉积物。一般认为,深海丘陵代表了洋底的本来面目,后被沉积物充填变得平坦,深海平原在大西洋比较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