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拉斑玄武岩(oceanic tholeiite)又称深海拉斑玄武岩,是产生在海岭、海山等处的富含铝、钠,而贫钛、钾的拉斑玄武岩。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一般都由大洋拉斑玄武岩构成,故又称洋脊型拉斑玄武岩。
释义
大洋拉斑玄武岩(oceanic tholeiite)又称深海拉斑玄武岩,是产生在海岭、海山等处的富含铝、钠,而贫钛、钾的拉斑玄武岩。
特点
大洋拉斑玄武岩(oceanic tholeiite)同洋岛中产出的拉斑玄武岩比较,Al2O3(CaO)、Na2O、Na2O+K2O含量较高;TiO2、FeO、FeO+Fe2O3、MgO、P2O5含量较低,而且化学成分比较均匀。有人认为大洋拉斑玄武岩与洋岛拉斑玄武岩成因不同,前者可能是未经分异作用的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一般都由大洋拉斑玄武岩构成,故又称洋脊型拉斑玄武岩。
大陆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差异
许多事实说明,大陆拉斑玄武岩岩浆可能经受过广泛的地壳混染。M.corbath和Bell对斯凯花岗岩和玄武岩所作的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两种岩石都受到了刘易斯群基底岩石的混染。Carter等和Thomspon等详细研究了不列颠第三纪岩区的玄武岩后,认为地壳混染高达10%。Carlson等曾指出,哥伦比亚河玄武岩的同位素值范围较宽。他们认为是地壳混染程度不同所致。Sun曾对层状侵入体的合理的Nd同位素资料作过总结,发现大多数浸入体Ƹchur值为负。而大洋中脊玄武岩和科马提岩Ƹchur值为正。Sun认为,如果层状侵入体的母岩浆为科马提岩(或大洋中脊玄武岩),那么这种差别可以用前者同化了10-20%的更老的地壳组份来解释。Longhi等在研究与斯蒂尔沃特杂岩共生的高Mg岩墙的成因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将大陆和大洋拉斑玄武岩的主要元素特征加以比较,也会得出相似的结论。大西洋中脊和东太平洋的典型洋底玄武岩,SiO2含量介于48.9~50.3%之间。大陆拉斑玄武岩的典型SiO2值是:卡罗粗玄岩50.6~53%,帕利塞兹岩床的冷凝边52.4%,塔斯马尼亚粗玄岩冷凝边53.8%,南极洲费腊尔粗玄岩冷凝边53.0%,北美东部辉绿岩平均51.1%,哥伦比亚河玄武岩为50.0~54.4%。显然,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相比,大陆拉斑玄武岩SiO2含量更高,变化更大。结合大陆拉斑玄武岩比MORB的K2O含量更高的特点,也都说明大陆拉斑玄武岩可能曾受到过程度不同的地壳混染。
痕量元素的研究,也支持地壳混染假说。大洋中脊玄武岩为典型的轻稀土(LREE)亏损型,而所研究过的大陆拉斑玄武岩,都是富集LREE的。一种解释急LREE富集型的大陆拉斑玄武岩,是本身富集LREE的地慢熔融的产物。这就要求,大陆下的上地慢富集LREE,而大洋下的上地慢亏损LREE。另一种解释是,大陆和大洋上地慢在化学上不一定有差别,大陆拉斑玄武岩富集LREE是由于同化了富集LREE的地壳物质的结果。
地壳混染对于改变大陆岩浆的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能是无可置疑的。对此过程的物理化学特点也有较好的理解。特别是人们认识到,同化作月、需要有相当多的热量输入。对于大多数同化作用,热的可能来源是同时进行的结晶作用释放的潜热。Taylor详细讨论了结晶作用和同化作用同时进行的地球化学结果。但是,在什么场合下发生同化作用,其机理如何,仍是不清楚的。同化作用究竟是在地壳的岩浆房内发生?还是在向岩浆房运移岩泉的岩墙内发生或是在岩浆房与地表火山相连的岩墙内发生的?地质学家们似乎都假定同化作用友生在岩装房内,而对于岩装流动过程中,在运移的通道内发生同化作用的可能性,并没有给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