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中脊玄武岩
岩石
大洋中脊玄武岩(mid ocean ridge basalt)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的变种,含量也较低,在大洋中脊喷出,由镁橄榄石、富钙单斜辉石、斜长石、钛磁铁矿和数量不等的浅棕色玻璃组成。岩石中斜方辉石和钛铁矿罕见。
主要特征
大洋中脊玄武岩(mid—ocean ridge basalts;MORBS),指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的玄武岩。
大洋中脊为拉张环境,拉张速度很大,通常>3cm/a,可达5cm/a或更高。大洋地壳较大陆地壳薄,一般<10km,成分均为镁铁质岩石,上覆很薄的沉积物,不像大陆地壳含有厚的花岗质组成。
形成过程
大洋中脊玄武岩一般是在较低压力和高温的条件下经高度部分熔融形成的。在洋中脊发生快速拉张时,热的软流圈地幔上涌,温度一般在1330-1400℃左右。由于上涌速度快,在软流圈地幔快速到达浅部时,温度变化并不显著,又称为绝热上升(adiabatic uplift),加上洋壳薄,经过快速降压的高温软流圈地幔物质在浅部发生部分熔融,因此部分熔融程度大,通常ωB可达20%-30%左右。
构造背景
大洋中脊地区是地球上岩浆频繁发生的地带,因而玄武岩的源区地幔常常亏损玄武质组分,源区以亏损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为主。由这种源区熔出的岩浆亦亏损不相容组分,加之上覆地壳没有富含不相容组分的花岗质岩石,原生岩浆不会因同化混染作用有大的成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玄武岩一般低K2O、TiO2及不相容元素,以洋脊拉斑玄武岩为典型代表。由于MORBS同化混染不显著,因而能较好地用来反演源区的化学组成。如果拉张速度较慢(<1cm/a),缓慢的软流圈上涌所引起的温度梯度变化也小,熔融部位较深,熔融程度<15%,形成的玄武岩较快速拉张的情况可含较多的K2O及不相容元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5 15:06
目录
概述
主要特征
形成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