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沟林区
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下辖管理区
建制沿革
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所在地,解放初称油瓶观乡,1953年分为大沟、油瓶观两个乡;1956年两乡合并称为“中苏”乡;1958年改称为大沟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大沟人民公社,均属习家店区公所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由大沟、柿子坪、曹家店三个小公社合并为大沟人民公社,公社所在地设在瓦房槽村祁家垭。1984年6月设区建乡,大沟公社分为大沟、柿子坪、曹家店三个小乡,均属于习家店区公所管辖。1987年9月撤区并乡,大沟、柿子坪、曹家店三个小乡合并为大沟乡人民政府。2000年6月大沟乡更名为风凰乡人民政府。2010年5月乡镇机构改革将风凰乡撤并为习家店镇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2005年8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丹江口市委批准成立中共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委员会(正科级单位)至今。
行政区划
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下辖油瓶观村、瓦房槽村、柿子坪村、中湾村、曹家店村、稻田坪村。机关单位驻地瓦房槽村祁家垭。
环境气候
大沟林区属大山区,山高气寒,全年无霜期250天,年平均气温150C左右,降雨量792毫米,易遭风、旱、涝、寒潮、冰雹、暴雪等灾害。
区域水系
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的主要水系为杨峪河,该河犹如从体的主动脉,大小分支河流有10余条,河境内分布大小泉眼,据不完全统计有80眼以上,且水源没有经过污染,矿物质含量高,不须处理可以直接饮用。
杨峪河
杨峪河发源于大沟林区油瓶观村西岔脑,该处与郧县交界,上游为西岔小溪流,流经大沟河,小沟河,石家沟河,下游经柿子坪、杨峪河流入河南省滔河,在大沟境内全长27.5公里,流域面积24.8平方公里,河流宽15米,现在流量平均为1.5立方米/秒,杨峪河常年水流不断,沿河风景宜人。
横岭河
横岭河发源于曹家店村火龙观脑,三沟五岔小溪注入横岭河,境内约有20多个泉眼,该河四季常流,河两岸大部分水田旱地种植农作物,下游注入河南省淅川县滔河,境内长约10公里,宽15米,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现在流量平均为0.5立方米/秒,该河以从河南一座横山延伸大沟境内,故名横岭河。
邓家河
邓家河发源于稻田坪村的赛岭沟脑与蒿坪镇交界,此处山高谷深,四季雨量充沛。境内河流长约8公里,宽约10米,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该河流系四季长流河。很早以前,此处居住邓氏家族,人财兴旺,此河流以邓家命名。
岩屋河(大柏河)
岩屋河发源于大沟林区曹家店村铜锣寨山下,此处山大人稀,树木丛生,四季雨量充沛,有五条小溪入注岩屋河,下游注入习家店镇大柏河,境内河流全长8公里,宽10米,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该河四季长流。此地有一石岩很象房屋,传说早年曾住过人,因此故名岩屋河。
大沟河
大沟河发源于大沟林区油瓶观村刘家沟脑,此地枝繁叶茂,植被丰富,三条小溪流入下游,下游注入习家店镇金桩堰水库,境内河流全长10公里,宽8米,流域面积0.5平方公里,该河山大沟深,常年水流不断,故名大沟河。
塘湾水库
塘湾水库位于大沟林区油瓶观村方家沟口下的塘湾处而得名。该水库具有灌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始建于1969年,1971年8月建成,成雨面积3平方公里,有效库容10万方,灌溉面积100亩,该水库为黄土芯墙堆石坝,主坝长90米,坝体高20米,顶宽4米。
鸡冠石水库
鸡冠石水库位于大沟林区瓦房槽村杨峪河流域的鸡冠石坡下河沟处而得名。该水库具有灌溉、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始建于1986年,1988年7月建成,1988年8月装机160千瓦并投入发电,年发电量20万千瓦。2004年10月经丹江口市发改局批复50万元由市水务局进行除险增高加固,2005年元月竣工,该库成雨面积约8平方公里,有效库容10万方,灌溉面积200亩,该水库为水泥混凝土石坝,主坝长78米,坝体高20米,顶宽2米。
经济概况
大沟林区被丹江口市委批准成为林区,被誉为“山野菜之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全区林区资源品种有100余种。
近几年来,大沟人民借退耕还林这一政策实施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柑橘、核桃、苹果、板栗、大枣、木瓜等经济林,充分利用山场资源,开发天麻、柴胡、夏枯球、决明子、连翘、丹参等名贵中草药。荃菜、葛花、槐花、冷豆遍布山林地间。初步形成万穴天麻、万亩草(龙须草)、万头牲畜、万只禽,千亩油菜、千亩药、千亩青茶、千亩果的特色产业格局。随着大沟林区境内生态系统的改善,原有难觅踪迹的珍稀动物红腹锦鸡、獐子、草鹿、山猫、野猪、飞鼠、果子狸已现大沟山林。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汉白玉大理石、重晶石、方解石、黄金、石煤、磁铁矿,开发潜力巨大。
风景名胜
大沟林区境内较有名气的山峰有铜锣寨、鸡冠山、犁耙寨、风凰山、金龙寨、女花寨。
铜锣寨
在大沟林区曹家店村与稻田坪村之间,有一座海拔1049.3米的山峰叫铜锣寨,号称江北第一峰,他壁如斧劈、峰如刀削,一年四季除冬季冰天雪地之外,平时鸟语花香,美不胜收,是众多珍惜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他与道教胜地武当山隔河相望,遥相呼应。提起铜锣寨在民间有这样两个传说。
传说之一:相传早年间,铜锣寨主峰下的大草坪上,建有一座大寺院,寺院内住着不少出家人,这些出家人大多都是在各地寺庙犯了戒规被赶了出来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其中有个和尚被少林寺赶到铜锣寨后仍色心不改,每到夜深人静她就下山去翻墙入室奸淫民女,弄的不少好端端的家庭妻离子散。但因他武艺高强,对他欺男霸女的行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年久日长,人们忍无可忍,就联名上书,把他告他官府。一位清官把这个和尚缉拿归案,并亲自押着和尚登上铜锣寨主峰,将他推下万丈深渊,使其粉身碎骨,死无全尸。官府为民除害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百姓拍手称快,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聚会在山顶除害的地方打起铜锣,筑起山寨,一来庆贺从此平安,二是防御外来的侵略。这个山寨就此诞生。
传说之二:铜锣寨上早年住着一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山神,周围不管哪一家有了红白喜事,若需用碗筷,只需在家向山神烧上两柱香,磕上两个头,第二天到铜锣寨背后的石洞穴口去拿为你备好的碗筷就行,用毕把碗筷洗刷干净,再在家里烧上两柱香。磕两个头,碗筷自然就会物归原洞。山神此举为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久而久之,有些没有良心人,碗筷用完一不洗、二不刷,残缺了也不赔偿,后来惹恼了山神,山神在主峰上敲了三下铜锣,发出告示,从此不再出借碗筷。同时也告戒人们做事要凭良心,否则就会遭到报应。打那以后,山神击锣的山峰就被人们叫作铜锣寨
鸡冠石
鸡冠石(山)位于大沟林区瓦房槽村境内,西北与郧县交界,距林区机关祁家垭3公里处,海拔934米,面积2平方公里。此山以石为主,树木稀少,只长杂草。该山有一座巨石,形状酷似鸡冠,且面向东南有鸣叫之状,故名“鸡冠石”。传说一:宋神宗年间,山下村庄出了一名探花,探花回乡省亲,首先到鸡冠石下叩拜,并在“鸡冠”上系一红布,以示尊敬。故后人又称此山为“探花山”。传说二:乾隆十年,乾隆微服私访,遭到强盗追杀,乾隆被迫藏到鸡冠石,半夜子时石鸡鸣叫,惊醒乾隆,他立即逃走,不到半刻时分,强盗到此查无此人而罢休。后来乾隆回京后,下旨在鸡冠山石头上刻下鸡冠石。
乾隆16年间,均郧两县为争鸡冠山归属权,常发生纠纷,官司打到郧阳府,知府大人翻史查证,发现宋朝这位探花户籍在均县(今丹江口市)所辖,并派人在岩石上刻下 “均郧两县,杜绝争端”,字迹至今清晰可辨。
犁耙寨
犁耙寨位于大沟林区油瓶观村东侧2公里处,与瓦房槽村交界,海拔988米,面积约0.5平方公里。周围杂草丛生。传说很久以前,这里的人经常遭受外地土匪抢劫袭扰,为了人身安全,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部落族长毅然带领本族全体人员修建能抵御外敌的石头寨圈墙,所有族人便在寨里生息劳作,由于土地贫瘠,充满石沙的土地使农具磨损极大,于是寨主召集众人商议,拿出现有财物打造了一副金犁金耙,日子略有好转。后来寨内人口增多,资源匮乏,外界往来有限,加之管理混乱,生活难以维持,众人纷纷要求将金犁金耙卖掉换成粮食布匹用于生计,可寨主早已看出大家心思,秘密派人挖出一口深50米深的大坑,将金犁金耙连同打坑人一起埋入坑底。从些该寨四分五裂,人们远走他乡。据说,民国36年,国民党军队到此,听说此事,立即命令士兵进寨寻找金犁金耙,在挖地三尺的疯狂寻找,毫无收获。此后该寨故名为犁耙寨。
风凰山
风凰山位于大沟林区位于大沟林区瓦房槽村境内,距祁家垭村部3公里处,海拔880米,面积约0.5平方公里。此山上植物以松杉、桦栗树为主,植被丰富,枝繁叶茂。传说三国时期,蜀国为扩大疆域,军师诸葛亮派大将关羽带兵出征,打进现在大沟山中。兵至瓦房槽沟口,关羽见地势险要便驻兵观察,想到进沟担心遭埋伏,沟两侧山峰是否都有埋伏,举棋不定,囤兵半日。响午时分,关羽了望东山,见山顶一只巨大的五彩斑斓的鸟立在一棵松树上,并不时发出悠闲而悦耳的声音。关羽于是大喜,速命向此进军。打败魏军后,关羽又特来到这棵树下,向部下说,是树上这只鸟王——风凰给我们带了信,并欣然在树上刻下“风凰树”三个字。几百年后,这棵树竟长成象只大鸟展翅之势。因此被称为风凰山。
金龙寨
金龙寨位于杨峪河东侧1.5公里处,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交界,高780米,面积0.2平方公里。传说早年夏季常遭遇狂风暴雨,雷光电闪,山寨出现一长电光呈金龙似样而得名。
女花寨
女花寨位于杨峪河流域柿子坪村以东3公里处,与曹家店村王营交界,高830米,面积0.1平方公里,山寨周围杂草丛生。传说很早以前有一貌美女土匪在此安营扎寨,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在与日本鬼子的交战中,不知所踪,传说是被战死,此寨故名女花寨,让人们记着此寨曾有位美貌的女子。
蝙蝠洞
蝙蝠洞位于大沟林区杨峪河村以西3公里处,与郧县梅铺镇交界的大山中腰部。在一片刀切岩石下有一个只能供一人进去的半圆形洞口,进洞5米处呈现高约10米,直径5米左右的大空间,洞内有大小洞5个,大沟深不可测。洞内石壁银白流利,冬暖夏凉,数百只蝙蝠在此息生,尤其是夏季寒气袭人,白雾缭绕,看上去像天宫仙境一般。据说文革期知青数人手持手电筒进洞探险,进洞后步入大洞10米处投石听声音有深潭而止步,于是知青在石壁上刻下:深洞危险,探险止步。
鹁鸽洞
鹁鸽洞位于大沟林区柿子坪村境内,金龙寨半山腰石崖中,洞口半圆形,高5米,直径3米,洞深约100米以上。早年一位勇士进洞探险,看到洞壁上奇形怪状石形无法搬动,很多鹁鸽在洞内生息游飞,进洞5米处有一口垂直而下黑洞,深浅不知,于是这位勇士出洞向当地百姓借来24担捆柴的绳子连接起来,绳子一头绑牢一块石头放下洞内,绳子到头仍未探到底。该洞一年四季成群鹁鸽白天从洞内飞出,晚上进洞生息,故名鹁鸽洞。
历史遗址
曹家店杨朝均旧宅
位于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曹家店村三组,始建于清末明初,古宅为二进院。因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现存正堂和厢房,面积约为200平方米。雕梁画栋,飞檐翘壁,两间厢房模仿炮楼及供奉祖先的祠堂附属设施,宅内青砖铺底,木栅隔墙,院外,后依青山,前临长河,有后人。
王营陈守义旧宅
位于大沟林区曹家店村王营组,始建于清末明初年间,青砖土木结构,二进院。文革期遭到破坏,现存三间正堂,木栅内墙,造形精美,有后人。
王营杨帮杰旧宅
位于大沟林区曹家店村王营组,始建于清末明初年间,青砖土木结构,二进院。文革期遭到破坏,有后人。
和尚塔的传说
在大沟林区曹家店村石枣园里有一个石塔,该塔为假7层,高7米,为六菱形。第一层为和尚的墓葬,第二层为塔门,塔门上方石刻“永垂不朽”,门两侧刻“时乘白鹤云山来,敢坐青牛函谷去”。再上一层刻有富、禄、寿、喜和塔建立的时间与立塔人的姓名。此塔建于清朝光绪44年,在文革期间最上面的二龙戏珠顶被毁坏,其他保存完好。
说起这座和尚塔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
清朝光绪年间,湖北郧县的樱桃山沟里有一座寺庙,庙里有弟兄二人赵大、赵二任主持。他俩仰仗在少林寺学的一身好功夫,在当地行凶作恶、强抢民女。但因他们功夫了得,大家只好忍气吞声地过着。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赵大、赵二的恶劣行为终于惊动了京城,京城里派出了3000大军披甲骑马,日夜兼程来到樱桃山沟寺庙,抄了全部寺庙。小和尚死的死、伤的伤。赵大、赵二纵然功夫了得,但因寡不敌众。眼看大势已去,弟兄二人负伤而逃。赵二逃亡到河南省淅川县大土地岭,后因伤势过重,加之饥饿劳累死之路旁,招来恶狼啃尸。赵大负伤逃到大沟林区的曹家店村的石枣圆。为了防止官兵的追捕,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陈来真,当地百姓看他伤势很重,就请来了老中医为他治疗,并挖中草药为他敷伤。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赵大的伤日益见好。
通过这次的遇难和众百姓的热心照看,赵大猛然醒悟到多行不义必自毙。自此,陈来真开始为民办好事。谁家有困难他就会尽全力帮。尤其当时河南方向的土匪到当地侵犯,他便会利用功夫把他们打的落荒而逃。后来再也没有人到本地欺负老百姓了。就这样石枣圆有一位功夫了得的和尚且乐善好使,都相约来拜访他。因拜访人员较多,人员就没法居住。陈来真就召集大家捐献铜钱修建了太山庙。因陈来真名气大,朝拜香客的人络绎不绝。他就把朝拜的贡品和钱物分给大家,使大家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现太山庙的遗志和公德碑都还依稀可见。
大清光绪36年,陈来真病逝。当地百姓甚是悲痛,都自愿出钱找来了能工巧匠为他修建了塔,就取名为“和尚塔”。该塔虽然遭受了文革期间的破坏,但在当地百姓的极力保护下,该塔基本保存完好。引来了不少旅游者争相参观。
花石垭土地庙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大沟林区中湾村与郧县梅铺镇杨营村的交界处有座庙,叫花石垭庙。此庙占地面积30平方米。庙的选址在两地界中。庙前有两棵一抱粗的皂荚树。庙内有一尊土地爷神像。
该庙位于一省两县交界处便地都是花岗岩石,这些石头上的花纹你把他想成什么形状,它就是什么形状。有珍禽走兽、人物树木、潺潺流水形象逼真。随着岁月的洗礼,这些石头不仅没有毁坏,而且使各种图象更加清晰。在此建庙古而取名为花石垭土地庙。
根据当地老者介绍说:早年两地的百姓为了田边地界、水利以及经济利益每年都会发生打架斗殴。最为厉害的是有一次双方都上了百号人对打起来,双方都有伤亡。为此,各处的当地官府到一起进行了协调和解决。但收效甚微。两地的仇恨眼看越来越深。不能把仇恨带到下代。双方的老者们也很着急。就通过上级在交界中栽了石界碑,但为了利益,石界碑不是被砸毁,就是被拔掉。这招不行,当地的老者又给当地的官员出板眼说:在交界处建一座庙,因为在当时百姓都还比较对神崇拜。大家不会为一点利益毁掉庙吧。官方也认为是个好办法。就定了好日子利用了半月建造了庙。从上集(今河南淅川县)运回几尊土地神像。并从庙的中间划了交界线。自此,双方再没有发生纠纷。到后来还有很多对上好亲戚的呢。
据考查:解放前后,也曾有拆毁庙的行为,有的老爷像也被砸坏。但每到此时,双方的百姓都团结一心,坚决制止破坏庙宇的现象。所以至今庙宇保存完好。庙的上梁写有该庙建于大清光绪三十年五月八日甲辰期。湖北均郧首人泥木仝立等字样。该庙自建成至今,每年农历二月初十凌晨开始举行庙会,丹郧淅三县(市)约有1000余人前来上香祈祷,烧纸、放鞭炮,香火旺盛。
社会事业
集镇
大沟林区机关单位驻瓦房槽村祁家垭现有人口1200人,一条300米的环形路连接东西两条街道,集镇大桥贯穿东西,桥下三处人工湖相连,湖上曲桥、拱桥、湖心亭成为集镇靓丽风景,集镇水、电、路灯、绿化带等功能逐步完善,水源规模能满足2000人的用水需求,卫生院、福利院两栋大楼座落集镇大桥东西两端,九年制学校座落在环形路南端。现有机关单位按照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设置基本配备,集镇现有百货商店6家,饭店2家,可以同时接纳100余人用餐,50余人住宿。
道路
大沟林区现有出口公路3条。一是茯大路,即大沟林区集镇经瓦房槽村、油瓶观村至习家店镇茯岭桥与丹郧S337省道连通,全长18.2公里,大沟境内15公里。二是大滔公路,即大沟林区集镇经柿子坪村、中湾村至郧阳区梅铺镇草帽岭村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路连通,与209国道接轨,大沟境内16.3公里。三是杨稻路,即习家店镇杨家堡钒矿经曹家店村十条沟至大沟林区稻田坪村部,全长12.4公里。新规划的S280省道习家店至大沟林区段预计在近期开工,线路远期将和在建的郧阳区S280省道谭山至梅铺段连通。三县市交界处的交通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特色村落
瓦房槽村青茶基地
瓦房槽村位于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西北部,林区机关、单位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全村区域面积11.33平方公里,1100余人,平均海拔700米,山间云雾缭绕,空气温度昼夜温差较大,极适宜发展高山无公害绿色有机茶。
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瓦房槽村大力实施以茶叶种植为主导,深化加工增值,实现“一村一品”经济发展战略。2005年来,村两委会带领全村群众利用夏挂战,秋冬农业开发的有利时机抽槽开发了1000亩茶叶,基本达到人平1亩高标准茶园的目标。茶叶已成为全村特色支柱产业。
从2005年开始,瓦房槽村发展特色产业主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抓产业规划,拓展茶业发展空间。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征,注重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了《瓦房槽青茶产业规划》。二是抓科技培训,强化茶产业人才支撑,积极主动联系有关科研单位,邀请技术专家在本村举办茶农培训会,共培训茶农250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200套,引导茶农实施无公害管理,创建了绿化食品生产基地。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茶经济发展根基。投资80万元修建一处占地3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房和品茶赏茶的旅游休闲设施。四是抓组织管理,提高茶产业经济利润。村两委会组织群众成立了茶叶产业协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济运行模式,构筑产、加、销一体化茶业产业链条。2010年芽茶售价300元/公斤。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8 10:26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