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下辖乡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隶属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地处石阡县北部,东与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相连,南与汤山镇毗邻,西与龙塘镇相靠,北与思南县、板桥苗族土家族乡、塘头镇接壤。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2千米。总面积61.55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属龙底里。
民国六年(1917年),属第十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第五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大新乡。
1950年,属第一区。
1953年,设沙坝乡,属龙塘区。
1956年,更名龙酮乡。
1985年,属龙川区。
1992年,大沙坝独立成乡,并更名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2年,辖15个村。
2003年,15个村合并为4个大村。
2010年,4个大村分为15个村。
2011年末,辖大沙坝、何家坝、鲁家寨、龙明、坡脚、埃山、沙槽、任家寨、邵家寨、付家坪、余家寨、孙家坪、坡脚、芹菜塘、关刀土、金星16个村,下设132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辖1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大沙坝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地处石阡县北部,东与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相连,南与汤山镇毗邻,西与龙塘镇相靠,北与思南县、板桥苗族土家族乡、塘头镇接壤。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2千米。总面积61.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最高点位于山坪,海拔600米;最低点位于余家寨,海拔370米。
气候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多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水量108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300天。
水文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道有四级河龙川河,由南向北流经大沙坝村等地,流域面积1151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和地质灾害等。
自然资源
2011年,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有耕地面积16500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4万亩,林地面积1.3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辖区总人口20550人。总人口中,男性11260人,占54.79%;女性9290人,占45.21%;14岁以下6854人,占33.4%;15~64岁11757人,占57.2%;65岁以上1939人,占9.4%,总人口中,汉族4073人,占19.8%;少数民族16477人,占80.2%。2011年,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人口出生率10.23‰,人口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长率5.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7人。
截至2018年末,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户籍人口2075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财政总收入55.8万元,比上年增长22.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8万元,增值税3万元。
截至2018年末,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6个。
农业
2011年,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农业总产值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水稻产量3348吨,玉米产量24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花生等。2011年,生产花生30吨;蔬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2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5800头,年末存栏11700头;羊饲养量4800只,年末存栏量3743只;牛饲养量5031头,年末存栏4280头;家禽饲养量8.21万羽,上市家禽5.1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701吨,其中猪肉1595.44吨,牛肉9.66吨,羊肉35.1吨;禽蛋83吨;畜牧业总产值0.44亿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0.9万亩,其中防护林1015.12亩,经济林7080亩,竹林874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7万株,林木覆盖率22.10%,活立木蓄积量1.76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0.29万亩,产量988吨,主要品种有脐橙。渔业以河流、山塘养殖为主。2011年,鱼塘养殖面积30公顷,产量15吨;各类捕捞渔船1艘;水产品总产量100吨,渔业总产值315万元。
商业
2011年,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0.3万元,比上年增长9.4%。
金融
2011年末,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366万元,比上年增加75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617万元,比上年增加112万元。
交通运输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境内有乡级公路1条。2011年,客运总量1万人次,货运总量30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313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10所,在校生1890人,专任教师1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850人,专任教师5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大沙坝九校。2011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达144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40%,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有文化站1个。2011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5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6%。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5个;病床30张。专业卫生人员28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注册护士1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户,人数7人,支出1.04万元,月人均124.28元,;城市医疗救助2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24户,人数5737人,支出550.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8%,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长34.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9人,支出14万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医疗救助172人次,支出49.8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980人次,支出3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6.4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1人,有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人,全年共帮助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4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有邮政网点各1个,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用户普及率41.5%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有小型水电站2座,2011年发电324万千瓦时。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乡人民政府驻地坐落在龙川河岸、洪水冲洗沙石堆积成坝而得名。
民族文化
在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解放前期还存在 “郎舅亲”,一部分女孩才十五、六岁就已出嫁,但同姓是不能结婚的。新娘从娘家出屋,开始是不能步行的,必须由自己的亲人背着出来家门上轿。通常是四人抬轿,可替换抬共八人,回男方家途中如果抬轿人起兴,可以“抖轿”使得新娘子颠簸不堪,没经验的甚至被摔出花轿,这种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结婚三天后“回亲”,新夫妇二人去丈母娘家,男子称呼女方的父母改为女方的习俗了,必须当天回家。九天后,丈母娘家来人接新姑爷,叫 “回门”。如果一个月接的话,新姑爷就得在丈母娘家里呆上九天了,叫做“坐九”。
老人去世后,一般要通过洗尸、停尸、入棺、闭棺和出殡几道程序。过去一般为3天,现多为一天一夜。从守灵一开始,哭丧歌丧礼仪式中少不的演唱形式。 哭丧歌是本地长期流行的一种仪式歌,曲调哀婉多变,内容有乐施劝善的,也有封建迷信的。
风景名胜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境内有成氏古墓群、关鱼粮温泉、硐塘峡谷风光、罗家坝电站上游水上乐园等景区景点。
成氏墓群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为(清)道光进士,江宁布政使司、两江总督成世瑄及族人之墓,共11所,分别葬于南起白鹤田、牌头、烟岗岭、雪峰塘四处,墓群一律坐西向东,均用方石转砌而成,长五分尺,宽三公尺,高二、三公尺。
关鱼浪温泉位于龙川河下游,集镇边缘地带,地热泉喷口高于河水,水温35℃左右,热泉流量为3立方米每秒,水质好,富含硫、硒、锶等多种微量元素。
硐塘峡谷两壁刀凿剑削,显得极为幽深,水势时而汹涌翻腾,时而平静如镜,是漂流探险的首选之地。
罗家坝电站上游水上乐园下至罗家坝电站护河栏,上至大沙坝毛家寨滚水坝,约3000米路程,平均水深约20米。
参考资料
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2020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9 23: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