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本底站监测的是(排除局地环境影响的)整个大气环境混合、均匀之后的平均状况,大气本底值的监测要求在“相对清洁”的大气环境中进行。全球大气本底监测站必须严格按世界气象组织有关大气本底监测的规范和标准,在全球基准大气本底条件下开展包括温室气体、大气臭氧、气溶胶、太阳辐射、气象和边界层气象、降水化学等多个方面的观测。大气本底的系统观测资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未来大气成分的变化起着早期预警、监视作用,将长期、稳定、连续地获取全球基准大气本底监测资料,为研究、评价、预测大气成分变化进而研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2005年中国大陆已有的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包括: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位于黑龙江省南部的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监测站。对大气本底站的站址选择是非常严格的。区域本底站要求较大的污染源距监测站40公里以上;未来50年内,监测站周围各方向距监测站30公里~50公里内土地利用形式没有显著变化;主要居住区、工业区和主要公路、机场应远离监测站等等。大气本底监测站的站址需经国家级研究单位进行技术论证确定。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进行了30年的观测,是全国区域大气本底站中观测历史最长的。
中国大陆共有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6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十四五”期间,在现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即将建成的广东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基础上,在胶东半岛、黄淮、四川盆地等区域选址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16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国家大气本底站全覆盖。
2024年12月1日,我国南极
中山站国家大气本底站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也是第9个纳入业务运行的大气本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