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茶(学名:Camellia arborescens Chang et Yu)。大树茶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文环境选择下来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优良的茶叶品质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小乔木,高5米,胸径38厘米,嫩枝无毛或有稀疏微毛。叶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深绿色,下面褐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明显,叶柄长7-11毫米。花白色,腋生或顶生,直径4-6厘米,
花柄长9-13毫米。苞片2,早落。
萼片5片,倒卵形,长6毫米,外面无毛。
花瓣7-11片,倒卵形,长2.4-3.1厘米,无毛,基部近离生。雄蕊长1.2-1.7厘米,近离生。
子房3室,被茸毛;
花柱长1.5厘米,先端3裂。蒴果三球形,直径3-4厘米,3爿裂形,果爿厚1毫米,种子近球形,直径1.3-1.4厘米。
该种与茶树C. sinensis O. Ktze. 的区别在于花大,
花瓣较多,花柄较长,与紫果茶C. purpurea Chang et Chen的分别,在于萼片无毛,果实较大,果皮较薄。
大树茶适宜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厘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中国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
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