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2年谢晋执导的电影
《大李小李和老李》是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体育题材喜剧片,由谢晋执导,刘侠声、范哈哈、姚德冰等主演,于1962年上映。
剧情简介
某肉类加工厂工会主席大李热心社会公益活动,是一名先进工作者,但因不注意参加体育锻炼,故健康状况不佳,一有阴雨天就腰酸背痛,绰号叫“气象台”。车间主任老李也不喜欢体育活动,而他的儿子小李却爱体育胜过爱工作。大李被选为厂体协主席,也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并因动作不协调,闹出不少洋相。但老李却担心体育活动会妨碍生产,劝大李的妻子秀梅去说服大李。不料秀梅反被大李说服,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李请老李一起去做广播操,老李以要到冷藏库检查工作避开。不料,小李却无意中将大李关在库中,大李冷得受不了不自觉地做起广播操来。后来,在大李的动员下,老李参加了体育晚会,收到良好效果,并慢慢成为太极拳爱好者。在一次体育运动会上,秀梅夺得了自行车比赛的冠军,老李踊跃参赛。全厂的体育活动从此蓬勃发展。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幕后制作
拍摄缘起
1958年,黄佐临把滑稽戏《三毛学生意》搬上银幕,当时还是青年导演的谢晋看过影片后,深为片中滑稽戏演员的表演和他们创造的喜剧效果所折服,产生了要为这些喜剧演员拍一部喜剧电影的想法。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接近末期,再加上之前的“大跃进”和“反右”运动,上海文艺界大伤元气。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到上影厂视察,指示上影厂要拍一些喜剧。于是上影厂决定同时推出三部喜剧。当时,恰逢纪念毛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十周年。编剧于伶在一张报纸上看到龙华肉联厂获得市级体育锻炼先进的报道,其中介绍道肉联厂工会主席带领大家晒太阳,做工间操,保持健康。于是,于伶带着几位编剧下工厂深入生活,写出了剧本《大李小李和老李》。导演谢晋接到拍摄任务后,一边改剧本,一边就想到了那些滑稽戏演员,决定邀请他们出演影片。
沪语版制作
该片在拍摄时是采用沪语对白的,但由于成本有限,未能同期录音,后期采用普通话配音,不过台词中还是留有沪语方言的痕迹,如结尾语气词多用“呐”、“啊”、“是伐”。谢晋生前一直有录制沪语版的想法,却未能实现。2018年,在谢晋导演逝世十周年之际,上影集团、上海电影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决定修复该片并录制沪语版,在电影节上放映。
在筹备阶段,配音导演乔榛与方言指导钱程边看电影边整理沪语台词,在给角色设计沪语台词时,他们尽可能还原20世纪60年代的的上海话,而且使之与人物的性格相称。同时,为了丰富影片,沪语配音版中还加入了苏北上海话、宁波上海话、本地带有口音的上海话,比如,理发师是苏北口音,而医生则带有宁波口音。为了把人物的个性通过沪语的特点表现出来,原版中的“大力士”,在沪语版中变成了“大块头”。
由于1962年时电影是单声道的,无法在21世纪的影院放映,所以除了配音外,沪语版全部重新录制声音。原版的乐谱找不到了,制作方就请音乐学院的老师根据电影中的音乐记谱,然后重新演奏,各种声效也是重新拟音的。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该片围绕老中青三代三个性格不同但姓氏一样的人对体育运动的不同态度展开,通过他们的发展变化,展开故事情节和冲突,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引人发笑的同时又促人思考。影片也展现了一贯擅长正剧和悲剧的导演谢晋对于不同类型的把握。(时光网评)
该片通常被认为是谢晋导演电影中分量极轻,属于小品式轻喜剧,又兼体育题材,远离政治,只是显示了谢晋的幽默感和处理喜剧题材的能力。其实,该片看似简单,却能阐释出多种意义,对于中国喜剧电影观念的开拓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两种主要喜剧形式——讽刺喜剧与歌颂性喜剧的结合。在喜剧电影表现形式方面,既是对上海喜剧电影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于现代喜剧观念的开拓。一些颇具现代感的喜剧因素在多年之后仍令人感到新颖独特,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该片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讨论了一些严肃的问题,而且具有超前性,例如民主与专权的对立。在艺术方面,导演有意识地借鉴了好莱坞喜剧的成功经验,例如大力士与老李的体型搭配形成视觉对比,产生喜剧效果,而且,不仅在视觉造型上形成对比,在性格塑造方面也有所区别。在动画与画面结合方面,该片也进行了艺术探索,在片头出现动画,提示这是一部喜剧,不要用正剧的方式看待,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有创造性的。该片最独特的艺术创新是对于非写实因素在现代喜剧中的运用。标志性段落是老李和大力士为逃避做操而进入冷库的一段戏,创作者尝试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一种非写实的实验,可以看作是怪诞喜剧的雏形。(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胡克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01:36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