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二十六年(一八九三年)一月,海军提议设置独立于海军省的海军参谋部。对此,陆军坚决反对,理由是中央军令机关并列,设两个
参谋长的制度会给军令统一造成混乱。当时陆主海从思想占统治地位,海军对此十分不满,因而,陆海军之间从此就产生了对立的萌芽。
天皇对事态很忧虑。陆海军首脑根据天皇之命多方进行协商之后决定,海军设高等参谋部,同时制定战时大本营条例,大本营的参谋长即是参谋部的参谋总长。
大本营(日本语:だいほんえい)是
甲午战争(日本语:日清战争 にっしんせんそう)到
太平洋战争(日本语:たいへいようせんそう)期间大
日本帝国陆海军的最高统帅机关,能够以大本营命令(大本营陆军部命令或大本营海军部命令)形式发布
天皇(てんのう)敕命,是直属于天皇的最高司令部。
1893年(明治26年)5月19日,
明治天皇(めいじてんのう)颁布了《战时大本营条例》。
甲午战争爆发后的1894年6月5日,正式设置了大本营。同年9月15日,天皇和大本营都移到
广岛,称为“广岛大本营”。1896年4月1日,大本营奉诏解散。
1903年,《战时大本营条例》做了修改,在战争时期,海军军令部长和
陆军的参谋总长都被视为幕僚长,
陆海军的军令部门在战时也保持对等地位。
日俄战争期间,大本营设置于1904年2月11日,解散于1905年12月20日。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由于中日两国都没有正式向对方宣战,于是在1937年(
昭和12年)11月18日,根据敕令第658号废止大本营只能在战时设置的规定,另颁大本营令(昭和12年军令第1号)规定大本营在发生事变时也可以设置。11月20日,依新令设置了大本营,这次设置的大本营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9月13日为止。
大本营会议由天皇、参谋总长和次长、军令部总长和次长、参谋本部第1部长(负责作战事务)和作战课长、军令部第1部长和作战课长组成;
陆军大臣(りくぐんだいじん)和
海军大臣(かいぐんだいじん)列席会议,但没有发言权。大本营中不包含
内阁总理大臣(ないかくそうりだいじん)、
外务大臣(がいむだいじん)等政府文官(小矶内阁时期,首相曾例外地成为大本营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