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是由
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图书,作者是
樊树志,该书主要描述了明代
崇祯朝17年的历史过程,从中揭示出导致明王朝灭亡悲剧之不可避免的原因。
内容简介
大明王朝无可奈何地走向灭亡,而且亡在一个颇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手上,不仅明朝的遗老遗少,甚至清朝的顺治皇帝,都扼腕叹息。其悲剧性就在于,并非亡国之君的朱由检演绎了一幕亡国的悲剧。平心而论,朱由检在明朝诸帝中,绝对不是一个昏君,说他出类拔萃,也毫不为过。他上台以后,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由于问题积累太多,内部早已蛀空,颓势难以挽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巍峨的王朝大厦,轰然倒下。朱由检本人以自缢的方式殉国。
这样的情节,怎不令人黯然神伤!
作者简介
樊树志,1937年生。籍贯
辽宁沈阳,出生地
浙江湖州。1957年由浙江杭高(杭州一中)考入
复旦大学历史系,1962年留校任教。现为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历史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
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尤以江南市镇研究蜚声史坛。
代表作有:《
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年)、《万历传》(l994年)、《崇祯传》(1997年)、《
国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2003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发表于日本四篇、韩国一篇。
图书目录
引言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的子夜,即十九日的凌晨即将来临之前,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进入北京外城、内城,逼近皇城。千钧一发之际,走投无路的朱由检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即景山)自缢身亡。他的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老祖宗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的明朝,在这一年(1644)宣告寿终正寝。
崇祯元年:一个惊心动魄的精彩开局
朱由校即位时虚度十六岁,父亲虽然是皇太子,却连遭厄运,作为皇长孙的他,当然没有可能接受良好的“豫教”——执政前的系统训练,学识才干比父亲大为逊色,说他不学无术,似乎也毫不为过。明清史专家孟森说,朱由校是一个“至愚至昧之童蒙”——愚蠢之极蒙昧之极的儿童。传记文学专家朱东润说得更加彻底:朱由校是朱常洛的“文盲儿子”,“一字不识,不知国事”。
1.朱由检受命于危难之际
从朱常洛到朱由校
魏忠贤与奉圣夫人客氏
魏忠贤与阉党专政
魏忠贤个人崇拜运动
朱由校的绝嗣
兄终弟及,朱由检继位
2.不动声色,逐元凶处奸党
大智若愚,继续优容魏、客
舆论的逐步升级
“许太监魏忠贤引疾辞爵!”
魏忠贤之死
3.清查阉党,除恶务尽
追究魏忠贤、客氏及五虎、五彪的罪状
清查阉党逆案
销毁篡改历史的《三朝要典》
公布阉党逆案名单
急于解决的辽东心腹大患
——毛文龙与袁崇焕的悲剧
从此以后,辽东就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总兵张承胤率军前去增援,被后金主力部队全歼。四天后,努尔哈赤派人送来一纸文书,声称为“七大恨”而发兵,要求明朝派代表前往谈判。代理兵部尚书薛三才感到对方来者不善,马上向皇帝报告,辽东事务已经到了“不忍言”的地步。
1.袁崇焕督师辽东
后金的兴起与辽东的形势
宁远大捷
应召提出平辽方略
钦差出镇行边督师
2.同室操戈:毛文龙之死
毛文龙其人其事
“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先斩后奏,袁崇焕处死毛文龙
青史凭谁定是非
3.己巳之变与袁崇焕的悲剧
己巳之变
袁崇焕被捕入狱
袁崇焕之死
难以应付的中原民变
——杨鹤杨嗣昌父子的悲剧
崇祯初年,陕西黄土高坡上民变蜂起,高举造反大旗的饥饿民众,拿起武器,与统治者对抗,搅得当局人仰马翻。朝廷上下惊呼“流贼猖獗”,陕西三边总督武之望害怕承担渎职罪,畏罪自杀。一时间,陕西成了一个火药桶,官僚们视为畏途,没有一个愿意继任武之望留下的空缺。吏部以“会推”的名义,把看不顺眼的耿介大臣杨鹤,上报给皇帝,要他出任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并非贪生怕死之徒,但毕竟一介文人,从来没有带兵作战的经验,有点犹豫不决。
1.陕西三边总督杨鹤的败局
招抚神一魁
抚局之败
2.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十面张网”
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升督剿东南
张献忠谷城受抚,李自成商洛息马
3.“盐梅上将”督师中原
如何兼顾安内与攘外
李自成、张献忠重新崛起
“盐梅今暂作干城”
4.“尽瘁堪悯”:杨嗣昌之死
与下属关系一筹莫展
“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呕血伤心,束身俟死”
“崇祯皇帝遭瘟了!”
——温体仁的得宠与失脚
温体仁,字长卿,湖州府乌程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崇祯元年由礼部侍郎晋升为礼部尚书。此人外表似乎温文尔雅,其实城府极深,诡计多端,《明史·温体仁传》说他,“外表曲谨,而内里猛鸷,机深刺骨”,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厉害角色。
1.枚卜事件与钱谦益的革职
2.温体仁与周延儒的倾轧
3.总是遭瘟
4.皇帝圣旨:“放他去!”
恩深惭报浅
——周延儒的复出与赐死
自从崇祯十年(1637)六月温体仁罢官以后,内阁首辅一职先后由温体仁的亲信张至发、薛国观担任,朝政换汤不换药。张至发、薛国观之流人品卑劣,又不具备温体仁的才干,以推行没有温体仁的温体仁主义为能事,媚上妒下,排斥异己,一时间正直人士相继挂冠而去,朝政愈发混乱不堪。
1.没有温体仁的温体仁主义
2.复社与周延儒的复出
3.姜埰、熊开元之狱
4.“勒令周延儒自裁!”
无力回天的末世英雄
1.卢象升:“食尽力穷,死在旦夕”
2.孙传庭:“我今不死非英雄”
3.洪承畴:“灭寇雪耻”成泡影
4.秘密议和,陈新甲成替罪羊
崇祯十七年:“鼎湖当日弃人间”
——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1.“朕非亡国之君”
2.出征、南迁、勤王,一筹莫展
3.煤山自缢,以身殉国
4.王朝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