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塔
内蒙古宁城县古建筑
大明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南城村辽中京遗址内。原名应为大宁塔(尚有清乾隆《题大宁塔诗》存世,大明属谐音误读)距赤峰120余公里,距宁城县天义镇20多公里。
历史沿革
大明塔兴建的具体年代,至今尚无资料。但据考古学家分析认为大明塔确为辽代所建。根据1982年维修时从塔上发现的一块砖上写有“寿昌四年四月初八......”等字句推断,认为大明塔应为辽统和二十五年到寿昌四年(公元1007年─1098年)间所建。
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
由于数百年的风吹雨打,特别是经历了元代七级大地震及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顶倾斜,风铎、铜鉴大部坠落。历史上对该塔可能有过多次维修,但未见史料记载。只是在塔正面菩萨像两边有蒙文字两行,翻译为“大清帝国咸丰甲寅年修”。
1961年,大明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为了保护此珍贵的文物建筑,1981年投资50多万元对该建筑进行了全面修补。施工三年,1984年8月才完工。重修后不仅恢复了原有的面貌,而且更换了原铜顶,新挂风铎1000多个,铜鉴40个。经过这次重修,古塔的千年风貌变的焕然一新,再次恢复了原有的雄姿。
建筑风格
大明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0.22米,基座直径36米,周长112米,第一层大檐距地面近11米,每面雕有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菩萨坐像浮雕。每位菩萨左右各有两个肋侍,上端有一对飞天,每面左棱上象是一个二截塔的造型,上截刻有本面菩萨说法地名,下截刻有本面菩萨的法名。如:正北面左棱塔上截刻“曲女城边说法塔”,下截刻“金刚手菩萨”,全是汉文。不论是佛像浮雕,还是其他文饰,堪称罕见的艺术珍品。大檐仿木结构,二层以上为密檐。塔顶基部高7.16米,铜顶高2.88米。整个大塔建筑宏伟,造型秀美。
文物遗存
大明塔位于辽中京内城的正南门──阳德门外东侧,因辽中京延续到明代而只留下塔,人们习惯称为大明塔。塔高80.22米,在高度上仅次于陕西省泾阳的崇文塔和河北省定州市的料敌塔,是全国第三高塔,体积为全国第一。
大明塔最底层的高大立面上,一周巨大的莲花宝座托起了海天佛国的八大部洲,每个立面中心砌出券顶佛龛,一尊尊高大的圆雕佛像,头顶佛光,慈眉善目,俯视人间。佛像的两侧,各站有威武的金刚力士,怒目狰狞,手持各种法器以维护佛祖尊严。在佛祖的上方宝盖左右,一群飞天女神漫天飞舞,彩带、花篮和衣裙雕刻细微,栩栩如生。塔角挂有风铃,清风吹来,余音枭枭,恍若来自半天。
历史文化
题词诗赋
此古塔雄浑凝重,巍峨矗立。晴日,便在百里之遥,亦可用肉眼望见。清代乾隆皇帝描写该塔的诗句就是“自远早见郁迢娆,逼近欲瞻翻不易”。观者无不为工程之浩大、造型之壮观、雕刻之精细而叹为观止,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神话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明镇这个地方是一片汪洋,住着一条十个脑袋的恶龙。冲出水面把天都顶破了,还是女娲给补上的呢。不知又过了多少年,盘古开天造了不少大山和平地,恶龙回不了大海,肚子一饿就兴风作浪吞吃牲畜、野兽和人。人们为了生存,在每年四月初八这天,不管住的远近,都得抬着猪,赶着牛,羊给它送去,恶龙每年还要吃一童男和一童女。
恶龙躺在血泊里昏迷过去,三姐妹一看恶龙还有一个头,知它不能死,就用各种神法欲治恶龙于死地,但这些法子都不顶用,三姐妹着了急,如果恶龙醒过来,打到天宫去,我们姐妹就更吃罪不起了。正在这时,托塔天王巡天回宫交旨,路过这里,三姐妹赶紧迎了上去,说明事情根由,求托塔天王帮忙。天王说:“恶龙作孽累累,罪该万死!它神通广大,你们哪能是它的对手?我助你们一臂之力,你等需在恶龙的头,腰,尾各筑一塔,便大功告成。”说完,默念咒语,吐三口神气,那恶龙乖乖地翻了白。三姐妹谢过天王便忙于去筑塔。天王说:“一个时辰,必须在天鼓响之前筑完。”说罢驾起祥云回天宫交旨。
大姐在恶龙头上筑大塔,二姐手慢点,在腰上筑小塔,三妹心灵手巧,在尾巴上筑中塔,她们各用神术,眼看着三座塔一寸一寸地往起长。不到半个时辰就要筑完。在开始修塔尖时,三妹塔下跑来一只野兔,蹦蹦跳跳地招人喜爱。三妹想:我抓住它后再回来筑塔不迟。于是跳下塔去追野兔,霎时,天鼓已响,二位姐姐封好塔顶,驾云回天宫。三妹野兔没抓住,塔也没筑完,心里着急了,回来一看,恶龙被天鼓震醒,尾巴一摇,塔身倒了半截,砸在尾巴梢上,恶龙使劲地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下,一下子把尾巴摇断了,气绝身亡。断了的尾巴梢甩到了新开坝梁上,鲜血直流,流成了现在的黑里河。三妹非常恼悔自己贪玩,误了大事,驾云追上二位姐姐说:“我不回天宫了,在塔边看守恶龙不让它再复活,并让它向人间赎罪。”话音刚落,三妹化作美人石,立在恶龙的身边。
恶龙九个头,脑浆迸裂,血淋淋地落地变成了九头山,所以现在九头山的石头都是红的。恶龙鲜红鲜红的血淹没了大明城,鲜红鲜红的血又变成了黑红黑红的血,黑红黑红的血又变成了漆黑的血,漆黑的血变成了肥田沃土。人们撒下种子,收割庄稼,放牛放马,过起了美满安乐的生活。人们说:“我们今天的福气,是王母娘娘的三个闺女修了大塔,小塔,半截塔才有的。”每年四月初八日,人们都要给美人石烧香磕头。
辽中京
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铁匠营子村与南城村之间。此城建在老哈河冲积平原上,北有七金山(今九头山),西眺马盂山,南濒老哈河。1000年前,这里气候温和,水草丰美,宜于农耕和放牧。
史料记载,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公元1004年)路过这里,遥望南方霞光闪烁,有郛郭楼阁之状,一派瑞气,因议建都。统和二十五年五日竣工。中京城的布局仿北宋都城汴梁城,分外城、内城和皇城。外城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3500米;内城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内外两城略呈“回”字形。皇城呈正方形,每边长1000米,居于内城中北部,以内城北墙为皇城北墙。中京城自兴建到失于金,历经近120年,一直是辽的重要都城。
金兵攻陷上京后,于公元1122年攻占中京。金时改辽中京为北京大定府。元初改为北京总管府,至元二十五年改为武平路。明初在此设大宁卫,明太祖死后,因诸王纷乱,此城遭战火遂成废墟。辽中京城内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惟塔独立。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20: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