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头村古建筑群
中国佛山市三水区境内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旗头村古建筑群,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新旗村大旗头村内,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基本建成。
历史沿革
据《三水县志》记载,大旗头村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以郑氏先祖康泰公由蚺蛇村迁居到大旗头村为开端,村内有郑姓和钟姓两大家族。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郑绍忠出生。
至清光绪年间,由郑绍忠四兄弟逐步开拓发展,形成现存的大旗头村布局。大房(裕仁)居村南,二房(裕义)和钟氏居村北,三房(裕礼)居村中,四房(裕智)居村西。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基本建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大旗头的郑绍忠房支家族被当作反动地主阶级看待,古建筑群落被当时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评《红》六组称为地主庄园,大旗头村的历史文物,尤其是家庙、宗祠、府第、文塔等遭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
建筑特点
大旗头村古建筑群由郑氏三房郑绍忠主持规划建设,整体建筑坐西向东;现存的传统民居建筑多为三间两廊或者五间两廊的格局,整齐排布形成广府典型的梳式布局形式。
主要建筑
振威将军家庙
振威将军家庙坐西向东,“三间两进”式单层砖木石结构建筑,一进檐口高4.13米,正脊高7.1米,二进檐口高4.25米,正脊高7.6米,总占地面积540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山墙,灰塑博古脊,辘筒瓦屋面,穿斗和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墙麻条石勒脚,室内大阶砖铺地。正门麻石门额楷书阴刻“振威将军家庙”。
裕礼郑公祠
裕礼郑公祠坐西向东,“三间两进”式砖木石结构建筑,北侧带一偏厅,前是晒坪,后是民居,总面阔约13.8米,总进深约19米,一进檐口4.19米,二进檐口4.71米,占地面积约262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山墙,灰塑博古脊,辘筒瓦屋面,穿斗和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墙麻条石勒脚,室内大阶砖铺地,一进左、右次间正立面檐下有灰塑装饰。正门麻石门额楷书阴刻“裕礼郑公祠”。
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坐西向东,三间三进,北侧带青云巷,砖石木结构建筑,单层,一进檐口高4.38米,正脊高7.28米;二进檐口标高5.30米,正脊标高9米;三进檐口标高6.2米,正脊标高9.83米,建筑总占地面积730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山墙,灰塑博古脊,辘筒瓦屋面,穿斗和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墙麻条石勒脚,室内大阶砖铺地。正门麻石门额楷书阴刻“郑氏宗祠”。
尚书第
尚书第坐西向东,正面三开间,凹肚乐台式,砖石木结构建筑,硬山顶双坡屋面,现仅剩一进部分。檐口高4.8米,屋脊高8.5米,现存建筑占地面积210平方米。
建威第
建威第坐西向东,五间两进,北侧带偏房,西侧带花园。砖石木结构建筑,硬山顶,主体建筑为博古灰塑脊,碌筒瓦屋面;两侧镬耳山墙披水脊,清水砖墙白灰平缝,正门麻石门额楷书阴刻“建威第”。一进檐口高度5.34米,正脊高度9.3米,二进檐口高度5.8米,正脊高度10.5米,总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
文塔
文塔为麻石砌筑基座,上部青砖砌筑,高3层14.9米,六角攒尖顶,碌筒瓦屋面,占地面积10平方米。每层檐口青砖叠涩出檐,外塑波浪纹灰塑。正门麻石砌筑门框,楷书阴刻对联一副:“层峦耸翠;凌霄塔势冲南斗,照汉文光卓大旗。”
民居
民居建筑多为“三间两廊”砖木结构建筑、镬耳山墙扁担脊碌筒瓦屋面,天井内多设“天官赐福”砖雕,建筑两廊开门,廊内一侧多为厨房,心间为厅堂,设神龛,两次间内设阁楼。檐口平均高度4.6米,正脊平均高度7.4米,平均占地面积120平方米。
巷门
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内共保留有巷门10处,分布于巷道首、中、尾部。巷门为青砖砌筑,原巷门设立栋。
历史文化
相关故事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慈禧太后60大寿时,郑绍忠因赫赫战功被赏加兵部尚书官衔,并赐“寿”字、大锻帽缨。郑绍忠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回乡守孝时也只能“蜗居”在低矮的泥屋里,慈禧太后得知后大受感动,当即赐银6万余两,懿旨在其老家大桥头村修建镬耳屋。
相关人物
郑绍忠(1834—1896年),原名郑金星,后改名郑金,字心泉,三水县大旗头村人。咸丰四年(1856年)郑金参加陈金釭等在三水县范湖发动的农民起义,同治二年(1863年)在信宜时向清军投降。清军为了收拢人心,平服起义军的反抗情绪,命令郑金的队伍维护地方治安,赏郑金为都司衔,郑金更名郑绍忠。光绪十年(1884年)起,郑绍忠倡议在蚺蛇岗附近兴建圩市、修建了乐平社学、加高培厚榕基围(北江大堤芦苞堤段前身)、青岐的灶岗围和南边、乐平的黄花围工程。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郑绍忠出任广东陆路提督。光绪十七年(1891年)郑绍忠任广东水师提督,扩建、增建炮台船坞和海军基地,购造新型船舰,招募水师,组织团练,编绘了详细的海图,扩建了军工厂和海军基地,以保卫3000余里的海岸线。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设现在的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郑绍忠卒于虎门水师提督任上,享年63岁,葬于大旗头村的老虎岗。清廷以战绩宣付国史馆立传,赐祭葬。
郑润材(1856—1904年)字惠霖,郑绍忠(郑金)的义子。广东省南海县盐步人,原姓胡(一说姓符)。咸丰八年(1858年)四、五月间,郑绍忠收其为义子,赐姓名曰郑润材。在郑绍忠的戎马生涯中,郑润材一直追随其左右,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深得郑绍忠的赏识,成为“郑家军”中郑绍忠的左膀右臂。
郑润琦(1873年—1931年)原国民党建国粤军第三师师长,陆军中将。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
大旗头村始建于明朝,据《郑氏族谱》记载,嘉靖五年(1526年)郑氏康泰公始迁居现村址,作为大旗头村的开端。1894—1896年由郑氏第十三世子——郑绍忠统筹规划建造,形成如今的古建筑群格局,古建筑群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
大旗头村古建筑群部分民居建筑屋面采用双层瓦面,房子的侧面少开窗,窗小而高并加装铁窗棂防护,外墙由两皮青砖内隐石板和铁棂组成,突出建筑较强的防御性,反映古建筑群建造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
裕礼郑公祠、郑氏宗祠、振威将军家庙、尚书第、建威第的保存,佐证了广东历史人物郑绍忠、郑润材的史实。
艺术价值
古建筑群建筑高度整齐划一,顺着西高东低的地势排列,加上镬耳山墙高低起伏,形成一条条自西向东起伏有序的优美曲线。建筑彩色灰塑、绘画与青砖墙对比浓淡相宜;叠涩砖砌檐口、入口匾额、砖雕、石雕等极尽细致精巧;麻石墙裙上分布“祥云、蝙蝠、锦囊”等浅浮雕,既有美好的寓意,又给厚重的建筑增添了活气。
古建筑群中晒坪、池塘、文塔形成一幅“笔(文塔)、墨(池塘)、纸(麻石晒坪)、砚(灰砂晒坪)”的环境艺术景观。在古建筑群的建造过程中,利用材料和工艺的不同,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色彩和平面肌理,体现了珠江三角洲各聚落的景观文化特色。
科学价值
社会价值
文化价值
文物保护
1994年5月,大旗头村古建筑群被列入三水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大旗头村古建筑群被列入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后,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深入发展,国家加强对传统历史文化遗产遗迹的挖掘和保护,以历史辩证法的视野审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以来,大旗头的古建筑群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2002年7月17日,大旗头村古建筑群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三水区政府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三水大旗头村文物保护规划(2004—2020)》。
2024年1月12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大旗头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2023—2035)》。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路线
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区域内设有南山客运站至佛山汽车站和广州窖口汽车客运站至大塘汽车站的公交巴士站点,区位交通便利。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5: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