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是一种大开张形式的报纸,是在全国性新闻议程的基础上为全国受众所编写和发行的。(因此,很多以大报形式印刷的地方报纸确实应该归于“地方的”而不是“大报报纸”)一般说来,大报新闻的价值观偏向一种政治+外交+战争的结合,而在版面的背面则是体育报道;大报的目标是深入而全面的报道,采用一种(假定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所具有的温和而情感节制的语言。大报倾向于关注报道中的“问题”或实质性的后果,而不是像典型的小报那样从人们的直接兴趣点入手;它们更为”文字中心“而不是像小报那样满目图片;而且大报也不太愿意采用道德上可疑的报道手段,例如在门口守候或是收购故事来源。
大报是一种大开张形式的报纸,是在全国性新闻议程的基础上为全国受众所编写和发行的。(因此,很多以大报形式印刷的地方报纸确实应该归于“地方的”而不是“大报报纸”)一般说来,大报新闻的价值观偏向一种政治+外交+战争的结合,而在版面的背面则是体育报道;大报的目标是深入而全面的报道,采用一种(假定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所具有的温和而情感节制的语言。大报倾向于关注报道中的“问题”或实质性的后果,而不是像典型的小报那样从人们的直接兴趣点入手;它们更为”文字中心“而不是像小报那样满目图片;而且大报也不太愿意采用道德上可疑的报道手段,例如在门口守候或是收购故事来源。
此外,大报报纸的读者群体严重地偏重于社会中较为强大的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对于英国的大报报纸,沃塞斯特声称:“英国人在报纸阅读习惯上是最分阶级的。在1993年,中产阶级家庭里十个人中有八个(79%)阅读所谓的‘高级’报纸,而只有五分之一(21%)的工人阶级的成年人这么做“(Worcester 1998:41)。大报报纸因其报道、语调和读者,在历史上一直被记者和读者们认为是出色新闻的典范。
《
华尔街日报》《华尔街日报》的创始人查尔斯·道和爱德华·琼斯在1882年成立“道·琼斯”公司,在纽约金融区活动,以为商业客户收集、摘抄商业信息为生。19世纪末的美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的高峰,“道·琼斯”公司的客户量不断扩大。于是公司的两位所有者在1889年正式创办了了这张报纸,以适应蓬勃发展的商界对信息日益增大的需求。其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导的日报。日发行量达200万份。同时出版了亚洲版、欧洲版、网络版,每天的读者大概有2000多万人。《华尔街日报》新闻舆论通过尖利的笔锋净化着商业市场,正是它的舆论监督让商业公司不能为所欲为。
《每日新闻》是日本非常普遍的一份报纸,也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报纸。资本金为41亿5000万日圆。1872年2月21日在东京创刊,原名《东京日日新闻》,1911年3月1日同《大坂每日新闻》合并。由“株式会社毎日新闻社”(The Mainichi Newspapers Co., Ltd.)出版。官方公布发行数量为393万份。报纸的口号为“争论之下,真理显现”。
这是由艾伦·拉斯布里奇尔(Alan Rusbridger, 现任英国大报报纸《卫报》的主编)创造的一个新词,用来指称英国大报报纸日益增长的采用小报报道的故事和风格的倾向。富兰克林(Franklin,1997)认为这种转变可以从四个主要方面观察到:第一,如今的大报“所包含的新闻越来越少,特别是外国新闻、议会新闻和
调查性报道”,更喜欢图片而不是这些昂贵的报道形式。第二,“观点越来越多的取代了新闻”,大报版面上不再是国际性的和调查性报道,而是充斥了专栏作者那些引人的观点。第三,富兰克林指出大报将“越来越多的新闻重心放在了那些此前只被当作是小报素材而遭忽视和鄙视的故事上”。如此,大报报纸的主要“新闻”版块上经常能看到有关王室家庭的报道(特别是有关去世多年的戴安娜)、一些小报故事、名人的流言蜚语和大众文化。第四,大报正日益“包括了一些此前被认为只是小报才会有的评论专题”,例如问题版(当然是经过适当伪装的)。事实上,整版增刊在设计和介绍中都有意涵盖典型的小报报道的形式。
富兰克林的批评暗中指出小报报道是低级的,而对“小报故事”和“小报形式”的包容则表现了大报报纸的降级。普莱斯顿不同意这个看法,并以欧洲大陆“有质量的小报”——例如《国家报》——为例说明小报形式和小报(流行)风格并不代表弱智化。其次,每日小报增刊的出现也可能保护了严肃报道和权威言论,因为他们让较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和流行的内容摆放到了一个单独的版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