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庙沟
商洛市山阳县下辖村
商洛市山阳县元子街镇大庙沟村位于东经109。785433度,北纬33。665211度(数据来源:Google地图),山阳县城西北方向40多公里的秦岭南麓,东靠山阳县的二峪河乡,西临小河口镇,北接商州区的黑山镇,是一个四周被高山环绕的峡沟村庄。全村共159户人家,总人口639人,男女比例大致持平,全村均为汉族
基本情况
大庙沟村下辖:南沟口、大庙沟,大南沟、侯家沟这四个村民小组,现任村长为蔡博文。
地理位置
大庙沟村位于秦岭深处,因大山的阻隔,交通非常落后,全村仅有一条不宽的沙石村道与外界联系,遇到下雨时道路泥泞,而且道路还会由于塌方而被阻隔。大庙沟村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性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709毫米,降水集中分布于7-9月份,汛期相对较长,全年无霜期达200多天。村中夏季凉爽舒适,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在夏季回家避暑;冬天异常寒冷,道路经常冰冻,村民们很少出行。村中平均海拔800-1000米,因海拔较高和四周高山环绕本地光照时间严重不足,太阳辐射量较低,致使一些作物因缺乏光照和热量而不能正常生长,像桃,苹果等水果都难以正常的成熟,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期相对较长。
历史沿革
大庙沟村已经有着的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大庙沟村”只是一个行政村的名称,它是由几个自然村构成的,其中最大的两个自然村就是大庙沟村和南沟口村,其实在几年前这两个村庄各自都是独立的行政村,后来村庄合并,就把合并后的村庄行政上统称“大庙沟村” ,两地都成为了村民小组,但是村民们仍旧延续以前的说法,把村子靠南边地势稍低的地带称为南沟口村,把靠北的这一带海拔较高的地带称为大庙沟村。南沟口面向阴坡梁,背靠阳坡梁,西依乌龟包,因位于靠南的大沟出口而得名南沟口;大庙沟名称的由来则是因为在很久以前沟里有个“杨四庙”,是附近一个比较大的庙,当时的人们就俗称此地为大庙,久而久之就称该地为大庙沟。
大庙沟村的先民们从几百年前因躲避长江流域的水患灾害开始陆陆续续从湖北、湖南等地迁来此地(山阳县地处陕南,与两湖接壤),在这一条条闭塞但安全的山沟沟里代代生息繁衍直到现在。由于人口都是几百年来陆陆续续从外地迁来的,所以村中姓氏较杂,有蔡、王、谭、丁、陈、李、何、赵等众多姓氏,但是没有哪个姓氏在村中占绝对多数,其中村中的蔡姓人家已经是第八代人了。
大庙沟村历史源远流长,从不缺乏有趣的传说和故事,如杨四庙、王保长建校等故事都被当地人所传扬: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杨四的人给村民们做了很多好事,在他死后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大庙沟沟脑附近中为他修了一座庙宇起名“杨四庙”,这也是大庙沟名称的由来;王保长的故事则是说民国初年,村中有个姓王的保长居住在大庙沟,同时他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恶霸,他当时在南沟口看中了村中姓宋人家的一块地,于是王保长强占了这块地并将姓宋人家赶到更高的坡上居住,然后他就在这块地上修建起了一座漂亮的小学,即今天的南沟口小学,从此南沟口小学就开始了她教书育人之路。风风雨雨近百年的历史使得南沟口小学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同时也见证了南沟和大庙沟几代人的变迁合成长。
经济发展
大庙沟由于高山环绕,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资源匮乏,所以依旧是一个农耕社会,现代农业这里没有生存的条件,更不能奢谈什么工业了;但同时大庙沟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完全保留着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在大庙沟村的历史上还没有严重气象灾害的记录,只是偶尔会因为暴雨引发小范围的山体滑坡。在2000年前,位于大庙沟村的沟脑(注:村中地名,即全村的最高处)附近有一个小煤矿,后来因为开发技术不高,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并且出了一次较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全村仅有的这一处带有些许工业化气息的煤矿也被迫关停。
全村都是以山地地形为主,村中平地稀少,很多田都是缓坡或者陡坡开垦而来。山地坡度大,可耕地面积少,并且土层薄,沙石土壤多,沙石土壤的耐旱性与保水性很差,农业生产没有安全的保障,粮食产量低,所以农业生产只能靠天吃饭。
本村有中药材,经济林,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丰富的物产资源。
中药材主要以黄姜、五味子、连翘、金银花、天麻、杜仲等为主,但是这些药材除黄姜以外其余的都是野生药材,没有进行人工种植。黄姜因市场供给过多而无人问津,使许多种植户血本无归;而其他的药材虽然有销路,但是由于只能靠野生采集,所以产量很不稳定,也没给当地村民带了过多收入。
经济作物主要以荞麦、魔芋为主。
经济林主要以柿子树、核桃树、板栗树为主,尤其是核桃树的种植率比较高,所以有种核桃的人家能多收入几百到上千的核桃收入。在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地中,大部分人在自家的退耕地上种植了板栗,但是由于板栗树都还没长成,没能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木耳和香菇因技术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无人种植,使许多树木资源都没有转变为经济收入。
大庙沟全村面积三分之二为陡峭的山地,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全面落实,全村的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超过了百分之六十。林木主要以松树、板栗树、低矮灌木为主。随着植被逐年恢复,生态环境大大改善,野鸡、野山羊、野猪等野生动物逐年增多,尤其是野猪已经成为了糟蹋庄稼、破坏农业生产的罪魁祸首。
养猪、养鸡是大庙沟村民家庭养殖业的全部,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全面落实,耕地面积大幅下降,粮食年产量除满足基本的家庭口粮外再没有多余的粮食作为家庭养殖业的原料,一个村民小组养猪的农户不到十户。家庭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在大庙沟村基本是苟延残喘了,猪苗价格和饲料价格飞速上涨、猪种质量差、抗病能力低、村民养猪技术缺乏都是阻碍大庙沟村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山阳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总产值全县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样大庙沟村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村里除了粮食作物以外,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进行经济种植的项目。种植业在大庙沟村还是一个尚未开发的产业,到目前为止,全村只有个别几个家庭涉足了黄姜、柴胡这两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但因为技术水平低、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确,结果都以亏本而告终。因此经济作物种植没能成为村民们增加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没有人家再敢在这个方面进行过多的投入了。
生活情况
自从当地实行退耕还林之后,每家可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劳动力闲置过多,村民在农闲的时候都纷纷外出务工,可村民文化素质低,没有技术,纯粹地出卖劳力是他们外出务工谋生的唯一手段。农业收入是所有家庭收入基本来源,只能解决家庭的的吃饭问题,外出务工和采集野生药材是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村民们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是每年的退耕还林款,每年每亩退耕还林地能得到140元左右的补助款,大部分的农户每年收入都在4000—5000左右,家庭没有更多的富余。由于单纯靠种地只能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没有多余的经济收入,所以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村中就剩下老弱病残的了,连孩子们都跟着外出打工的父母走了,平时村里冷冷清清,没有什么生气。更有甚者举家迁移,连过年都不回来,家门常年紧锁,门前已是杂草丛生了。
村民们平时的购物主要是去附近的两个集市,其一是往南走,到距离大庙沟村25里路的元子街镇,住在南沟口附近的村民大多选择这条线路;另一条线路是往北走,到达距村子20多里的商州区黑山镇,住在沟脑附近的村民大多选择这条线路。由于交通不便、物产单一,上述两个集市的商业发育程度还很低,对周边地区辐射很小,所以平时会有一些二道贩子开着三轮拖拉机到村里收购粮食、药材核桃等,同时倒卖种子、化肥、种子等,这些二道贩子不辞辛苦地“上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为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庙沟村逐渐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电话和电视机成为南沟普及率还算比较高的两种现代化产品。大山环绕,资源匮乏使大庙沟村的交通缺乏最基本的条件,因此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在这里只是一个憧憬,全村只有一辆机动三轮车用于便民运输,自行车和摩托车成了最合适大庙沟村的两种交通工具:村子距镇中学路途遥远,村里有些上中学的学生们都骑车去学校读书;摩托车是村中一小部分家境较好的人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对于大多数人家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双脚解决交通问题。村中没有移动电话信号,所以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很低,手机只是村中极个别人才能拥有的。
虽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这里消息闭塞、生产落后、社会发展缓慢,但正是因为这种闭塞将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那种淳朴、本分、自觉,热情好客等优点在这个小山村很好地保留下来。整个山村的社会风气较好,治安环境优越,影响乡村稳定的不和谐事情很少发生,这也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广大青壮村民的外出务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每户人家的责任,没有了因地界或农业生产资料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纠纷;广大青壮年的外出务工不仅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也增加了全家的经济收入;对于一些损害自身利益较小的行为,村民们也会在权衡相互之间的利弊关系后而不斤斤计较。本村是一个农业村庄,村民都固守着自己的土地,人口的流动方向比较单一,只有村民的流出打工,而没有外来人口的流入,所以没有多少集体利益的重新分割或外部强硬势力介入本村的工作,这都为维护村庄的和睦与安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玉米、小麦、黄豆和土豆是大庙沟村主要的粮食作物。当地村民一日三餐以面食为主,三餐时间不固定,完全是按照当地的农业生产作息时间安排。在节日或喜庆的时候都用鸡肉、猪肉等本地最丰盛的菜宴来款待自己和客人,而丰盛的菜宴更离不开本地辣椒、葱花、花椒、蒜等自家种的上乘的佐料。不过肉在村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只是在过年或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能见到。由于大庙沟村冬天寒冷、交通不便,所以冬天没有新鲜的蔬菜可以食用,于是腌酸菜就成为了当地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的过冬菜,但是腌酸菜在解决了冬天无菜可问题的同时,酸菜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也为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
风俗习惯
大庙沟村的所有建筑都讲究一种对称感,一般的家庭都有三间土木结构的瓦顶房屋,但一般都只有一个门,由堂屋进入 之后卧室成对称结构分列两边;大庙沟村夏季多雨,所以屋顶角度都很小,以便排水。走进大庙沟村的每一个家庭,你都会发现在堂屋正对大门的墙上贴着相同的一幅吉祥画并写上“福禄祯祥”四个大字;同时堂屋正对大门还靠墙摆放着一个红色大木柜,大柜子是每一个姑娘出嫁的必备嫁妆之一。在姑娘出嫁时,娘家会在柜子里面分别装上一斗的五谷杂粮和其他一些礼品,粮食象征着新娘将自己的口粮从娘家带到了婆家,代表了娘家祝福女儿在未来的生活中丰衣足食、幸福美满。柜子在新娘出嫁三天后才能打开,为娘家对女儿的祝福增加了一层神秘感;同时在新媳妇要在出嫁后第四天带着新郎回娘家一趟。春节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节日,在大庙沟村也不例外,每逢春节离家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和家人在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春节,而其他节日都因农忙而被村民们逐渐忽视了。
在大庙沟村唯一不缺的就是村民们对神灵的崇拜。在很多地方随处可见简易搭建的用来供奉神灵的白墙灰瓦红门的小屋,这样的小屋在一个充满绿色的小山村很是扎眼,财神庙、送子观音、护神庙等等各式各样,所有能够遗留下来的神灵都被人们所供奉,这些庙宇大都表达了淳朴的村民对于家庭、亲人最简朴的爱和祝福,以及对未来生活和收成的美好祈福。
教科文卫
大庙沟村有一个南沟口小学,是附近几个村中唯一的完小,学生主要来自于大庙沟村、王家沟村、峡口村,小学是由大庙沟村姓於的老支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联合附近几个村一起修建起来的。如今学校共有80多名在读生,分属1-6年级学生。学校没有开设幼儿和学前教育,加之村民居住非常分散,很多孩子家离学校非常远,所以孩子们的入学年龄都要比其他地方的孩子大。南沟小学有五名教师,正式教师为二名,其他三名都是代课教师。在现有的教师中大专毕业的牛军校长是五名教师中学历最高,他已在南沟口小学工作了三年多了,教学水平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即将退休的张凤和老师也是学校中学历比较高的老师,他家住南沟口附近的王家沟村,在解放初期,他和南沟口姓蔡的老支书是附近几个村最早的两名高中生。张老师刚开始是代课教师,后来转为正式教师,他已经在这个偏僻的小学默默耕耘了二十多年了,在村民们中有着很高的评价。郭老师是所有教师中最年轻的教师,师专毕业之后来到南沟口小学担任代课教师,在刚刚结束的山阳县招教考试(即转正考试)中笔试合格,但因面试不理想而与这次转正机会擦肩而过。其他两名代课教师都只是初中学历。山区小学师资匮乏,所以在南沟口小学有时还会出现初一学生给小学生上课的现象。南沟口小学依然走着传统教育的道路,主要以教授课本内容为主,而且课本知识也主要局限在语数英等主科知识,其他例如美术、音乐、自然等科目由于教师的缺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偶尔讲授过,而一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文体活动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由于南沟口小学教学条件差,很多外出打工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带到城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所以学校中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少。
由于村民们居住分散,很少有机会集中在一起,所以村中没有什么集体文艺活动,就连过春节也是各过各的,相当冷清。村中唯一能与文艺擦边的活动就是在村里有人过世后,村中的人在死者家中唱孝歌。全村只有村民孙孝山家有乐器,但是没有会弹奏乐器的人,他家的乐器是专门出租给村中附近办丧事的人家使用的。所以村中的文艺基础基本没有,文艺生活一片空白。
大庙沟全村以及周围地四个行政村总共有两个医务室,每个医务室分别配备一名医生:一个是家住大南沟的大庙沟村长蔡博文大夫,大庙沟村附近的医疗服务大都由蔡大夫提供,另一个是家住师祖庙村的祁经水大夫。在这里医疗体系不完整,中西药不分家,中西兼营,以西药为主,蔡大夫是高中毕业之后在西安读的医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医疗工作。让人欣慰的是,在这山沟沟里医生都是上门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的,无论哪家有个大疼小痛只要打个电话或让人捎句话,医生就会很快到村民家中提供医疗服务,使村民在出现身体不适时能及时得到医治。但是由于医生的缺乏,医疗技术普遍不是很高,医疗器械匮乏,所以村里的大夫只能处理一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要是遇到什么大病、怪病村里的大夫也无能为力,有些村民的疾病就是因为来不及科学全面地治疗而加重的。胃病、丧失说话能力、因脑病致残是大庙沟村和峡口村最常见的几种病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以及不住院分娩应该是这几种病高发的原因。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等化学农资产品的广泛使用,村中患癌症的病人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典型农户
在偏僻的大庙沟村,有相当一部分人家生活还十分艰难,正所谓“幸福的人家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家却各有各的不幸”,在此,我们选取四户家境比较典型的人家作简单登记。
1. 尹远琴,女,15岁,家住侯家沟,家中四口人。
父亲腿脚有残疾,胃也不好,常年吃药,如果劳累过度还要靠打针吃药修养;母亲是个哑巴;家中有一个姐姐已嫁到王家沟,基本不理睬家庭事务;一个弟弟在南沟口小学上五年级。
原本尹远琴家是住在比大庙沟还要偏僻的山沟里面,两三年前,他们家花了一万多元在侯家沟买了宅地才从偏僻的山沟沟里面搬了出来。2007年,她家花了三千多元钱把屋子稍微维修了一下,家中已无余钱。虽然她家有十亩多的田地,但是由于只有她与母亲有劳动能力,所以大部分田地撂荒,只是家中种的粮食刚够解决家庭成员的吃饭问题。
由于家中生活实在困难,家中于2008年2月决定将当时正在上六年级的尹远琴与附近峡口村的一个19岁男青年订婚。当时尹远琴坚决反对,但是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后,她还是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尹远琴辍学在家,帮忙家务。
2.蔡栓栓,男,10岁,家住孙家湾,家中三口人,南沟口小学上四年级。
蔡栓栓的父母在其5岁的时候就双双去世了;现家中有一位68岁的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腿脚已不太方便;家里还有一个40岁的大伯,但是大伯脑子不正常,生活不能自理。
家中的田地只能靠年迈的奶奶耕种,地里的粮食刚刚够自家吃,但是由于奶奶年岁增大,干活越来越艰难。由于蔡栓栓家庭困难,于是他家被评为了“五保户”,每年政府给他家两次补助金,共计700元(补助金发放至蔡栓栓18岁成年为止);此外家中每年还有700-800元的退耕还林款。
3.吴道鑫,男,10岁,家住贺家沟,家中四口人,南沟口小学上四年级。
家中有一位70岁半身不遂的爷爷;奶奶68岁,身体不好,无劳动能力;母亲脑子不正常,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在亲戚不幸因意外摔死。
由于家庭成员普遍无劳动能力,所以家里的田地是雇佣他人耕种的,地里的粮食刚刚够吃;家中的核桃也是每年到收获的时候雇佣人采摘的,每年卖核桃能有500-600元的收入;家中一年能有不足1000元的政府生活补助(此生活补助不是固定每年都有的,而是每年按照各家情况评选一次);家中养了一头猪,估计能卖1000多元;家中还种有一些黄豆,平时还能用黄豆卖些钱或交换一些粮食或生活用品。
4.李相玲,女,16岁,家住大南沟,家中四口人,现已从元子街镇初级中学初三毕业。
父母健在,身体都还行;一个弟弟在元子街镇初级中学就读初二,平时住校。姐弟俩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父母也很支持子女上学,但是无奈家境贫寒,除了种地以外,只能靠农闲时父亲出门打工才有些经济收入,家中似乎已有两年没吃过肉了。尤其是姐弟俩都有机会上县重点高中,但是高中学费惊人,家里无力承担。
以上即是大庙沟村的基本状况,如有不详敬请谅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5 02:11
目录
概述
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