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镇,隶属于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地处兴仁市东北,东与
回龙镇、
马马崖镇交界,南与
巴铃镇毗邻,西与晴隆县接壤,北与
百德镇、
波阳镇相连。辖区面积115.3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山镇常住人口21307人。
历史沿革
明、 清时期,属普安州普安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兴仁县新治乡。
1950年,属兴仁县三区。
1953年,新治乡更名永和乡。
1958年,改为跃进公社大山管理区。
1962年,改大山公社。
1984年,改大山乡。
1992年,启白乡并入大山乡。
2015年1月,撤销兴仁县大山乡,设置新的大山镇,辖原大山乡(除老里齐村岩子冲组外)。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大山镇辖1个社区,大山社区;上务村、野场村、尔期村、河坝村、猪槽箐村、商寨村、野纳村、老里齐村8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10月,大山镇下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大山社区、猪槽箐村、上务村、野场村、尔期村 、河坝村、高寨村、野纳村、老里旗村。153个村民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山镇地处兴仁市东北,介于东经105°33′96″~105°47′56″,北纬25°65′33″~25°57′99″之间,东与回龙镇、马马崖镇交界,南与巴铃镇毗邻,西与晴隆县接壤,北与百德镇、波阳镇相连。距城区约42千米,辖区面积115.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山镇最低海拔828米,最高海拔1750米,相对高差达922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气候
大山镇年平均气温16℃,一月平均气温8.5℃,绝对最低温度-2℃,七月平均气温21℃,最高温度39℃。平均气温年较差12.5℃,最大日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60天。无霜期年平均352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8月,7月最多。
水文
大山镇境内有北盘江支流麻沙河流经。从上务村红背组流入穿境而过,河道长2千米,向东流入北盘江。
自然资源
大山镇境内矿藏以碳酸岩、石灰岩为主,有少量黄金。
自然灾害
大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9年8月,造成300余亩农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余万元。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09年8月-2010年4月,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
人口
2011年末,大山镇辖区总人口3402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30人,城镇化率7.1%。另有流动人口160人。总人口中,男性17591人,占51.70%,女性16434人,占48.3%;14岁以下8956人,占26.32%;15-64岁22847人,占67.15%;65岁以上2222人,占65.5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8543人,占83.89%;有彝、苗等少数民族共5482人,占16.11%。超过2000人的少数民族有彝族1个民族,达287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2.52%。2011年,人口出生率14.07‰,人口死亡率6.45‰,人口自然增长率7.62‰。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山镇常住人口21307人,男性11086人,女性10221人。
截至2022年3月,大山镇辖区内总人口34274人,就业人口总计558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山镇地方财政收入108万元,比上年增长31.7%。税收收入108万元,比上年增长58.02%;非税收收入比上年下降100%。2011年,大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083元。
2011年末,大山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类存款余额4291万元,比上年增长11.71%;各项贷款余额7268万元,比上年增长12.86%。
2011年,大山镇电信业务收入580万元。
农业
2011年,大山镇耕地面积17955亩;可利用草地面积5000亩,林地面积89908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8120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2011 年,生产粮食7432吨,其中玉米4518吨,小麦1061吨,水稻59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金银花、干果、生姜、薏仁米、油菜等。2011年,烤烟产量150吨,油菜籽产量172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 年,生猪饲养量27103头,年末存栏12734头;牛饲养量6500头,年末存栏4465头;羊饲养量3500只,年末存栏1500只;家禽年末存栏46860羽。2011年,生产肉类1417.3吨;禽蛋55吨;畜牧业总产值32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大山镇累计造林1.1万亩,林木覆盖率41.6%。
截至2022年3月,大山镇有耕地面积61903.5亩(旱地57849.9亩,水田4053.6亩),林地面积48414.6亩。
邮电业
2011年末,大山镇有邮政网点1个,邮政代办所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6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8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5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4万件,征订报纸2.3万份、期刊1.5万册,业务收入13.8万元。电信服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容量180门,固定电话用户25户,比上年减少3户,电话用户普及率0.8%;移动电话用户1368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40.21%;
交通运输
大山镇有巴(铃)百(德)柏油路过境,长48千米;通村组公路23条,总长55千米。2011年,客运总量11万人次,货运总量15.8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山镇有小学18所,在校生3669人,专任教师15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67人,专任教师6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大山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40万元,比上年增长5.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3月,大山镇有中学1所,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5所,镇中心小学1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5所,村级完小6所。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大山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农家书屋9个,藏书3500多册;民间艺术团队2个,民间演员50多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大山乡野场村为吉巴达艺术之乡。
2011年末,大山镇有农民活动健身场地1个,体育活动场所13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山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门诊部(所)4个;病床36张,固定资产总值3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0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0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5万人次。2011年,大山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490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大山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8户,人数127人,支出37.95万元,月人均249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45户,人数4892人,支出469.9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54人次,支出5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44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6074人,参保率99.75%。
基础设施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大山镇有线电视用户298户,“村村通”无线电视接收用户7998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7.5%。
设施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大山镇通组路、生产路硬化项目123个106.5公里,串户路硬化项目104个103.2公里,太阳能路灯项目101个5654盏,文体活动场所9个,庭院硬化1018户20360平方米,活动室建设项目9个。实现农村安全饮水、住房安全保障、4G信息网络、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大山镇因境内山多山大, 居住地高而得名。
文物古迹
大山镇境内有明朝安营土司城堡、陈伯祥庄园、二道箐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