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大安寺塔,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稠城街道绣湖社区绣湖公园内,是北宋时期的古建筑。
历史沿革
义乌大安寺塔建于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由本县施主吴圭(1068~1121年)出资兴建。据遗迹和史料考察,腰檐与平座栏杆、塔刹等民国时毁。
据嘉庆《义乌县志》、《义乌延陵吴氏宗谱》等历史文献资料,大安寺塔在南宋有一次修缮,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邑人陈永诚倾家资重修。
1997年,义乌市政府对大安寺塔进行保养维护。
2010年7月,义乌市政府对大安寺塔进行全面检修。
建筑格局
义乌大安寺塔为六面五级疏檐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其中塔刹为覆钵顶。塔座直径6.82米,高0.55米,用石板叠砌成台阶式。塔身底层内径2.96米,外面宽3.21米,塔壁厚1.34米。转角处有倚柱,柱头卷杀。倚柱间有兼柱,将每面分成3间。明间设壸门或壁龛,底层3面设有壸门,第2~5层错落设有壸门3座。每层均有腰檐和平座,平座用砖砌出,腰檐用木材制做,扶壁拱施重栱。斗拱下面的普拍枋用木枋子。内部有砖砌的台阶,各层出挑腰檐和平座的木角梁和斗拱残件尚存,为判断塔的结构提供了较充分的依据。
义乌大安寺塔登塔用木制楼梯。每层均有腰檐和平座。楼阁式塔盛行于唐代,但唐代并未发展到四周带廊的塔,人只能在塔内向外观景,而且一般都采用厚壁、小门窗、不带外廊的作法,以增强塔体的整体稳固性。宋代是砖塔技术发展的高峰期,六角形、八角形的砖塔逐渐普遍,增加了人们登临观览的视野。再是出现了砖木料结合的悬臂梁,塔身通过砖叠涩向外出挑构成塔的外廊,即平座,平座上缘设置栏杆,人可以走到塔身外缘观景,大安寺塔是这种可以登临的带腰檐和平座栏杆的砖塔,在砖木构佛塔的营造技术方面较为成熟。
文物遗存
义乌大安寺塔塔砖模印有“庚寅岁建”“孝妻王氏建追荐故夫”“省干吴忠翔速升天界”“吴知县宅”等楷书铭文,有阴文和阳文不同字体。
文物价值
义乌大安寺塔是一座空筒式结构的塔,经过大火焚烧,仍昂然屹立,其建筑技术、地基等对义务地区的宋代建筑研究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义乌大安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义乌大安寺塔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稠城街道绣湖社区绣湖公园内。
交通信息
步行:自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人民政府步行前往义乌大安寺塔,路程约320米,用时约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