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普
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科普刊物
《大学科普》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指导,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重庆市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会主办,依托高等学校大科学学术资源和全国高校科协研究会(筹)等创办的全国高等学校唯一的一本大学科普刊物。
出版背景
实践创新
早在2000年初,“大学科普教学团队”就率先在重庆大学开设了全国首个大学科普系列课程,包括《诺贝尔奖与创新》、《简明天文学》、《科学与艺术》、《大学科普》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养的优秀学生。
重庆大学一大批专家在长期的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建了大学科普教学团队,还邀请了孙才新院士、李芳昱教授、吴志伦教授等老一辈专家作科普报告,近几年,大学科普教学团队又增添了新的力量,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重庆大学青年教师科协主席蔡开勇教授、熊燕博士、刘辉博士等重庆市各高校归国博士等一批热爱科普、愿意为科学教育做奉献的青年教师。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结合大中小学科普创新工作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大学科普教学团队将在各大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工作,探索一条有鲜明特色的科学传播道路。我们相信,这一创举将为大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也将在全国科普事业的浪潮中开拓出崭新天地,为重庆、为西南、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大学科普教学团队立足高校丰富的学科资源、学术教育资源,依托大学生蓄势待发的创新能力,挖掘高等学府蕴含的科学与人文文化底蕴,探索面向大中小学的科学传播新模式。大学科普教学团队由重庆市各高校的归国博士、青年教师组成,其专业领域涵盖基础学科、工程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
创刊理念
《大学科普》杂志创办人、总编靳萍在《科学的发展与大学科普》书中写到:
“第一,大学,是一个人们求知的殿堂。大学的任务不仅要传承知识、创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批判知识,追求真理。大学教育应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专业教育,二是普及教育。因此,大学科普应该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在国外有称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科普的内容包括了,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道德五个方面。
第三,大学科普,是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它的基本任务在于,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激情,同时也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并使大学生肩负起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历史使命。如果说专业教育是要把大学生培养为“专家”,那么大学科普则是要把大学生培养为“通才”。大学教育的这两部分内容,共同形成大学的“T”型知识结构模式,成为适应大科学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阶段。”
历史发展
2000年初,“大学科普教学团队”率先在重庆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大学科普系列课程。
2007年6月,《大学科普》杂志由重庆市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会创办,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2011年,《大学科普》杂志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2017年,《大学科普》杂志部分优秀科普文章,被哈佛大学图书馆数据库收录。
主要内容
期刊介绍
本刊秉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专门为本刊的题词:“普及科学知识 树立科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大学科普编委会提出的“五科”理念即“普及科学知识是大学科普的基础;倡导科学方法是大学科普的钥匙;传播科学思想是大学科普的动力;弘扬科学精神是大学科普的灵魂;恪守科学道德是大学科普的准则”;以高端科普、跨学科科普和大众科普为特色,为广大读者传播国内外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热点;以培育科普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增强高等学校广大师生对科学的社会责任感为宗旨。
属性特色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中对我国科技期刊进行的分类。《大学科普》属于其中第五类,即为科普性期刊。
该杂志特色为报道国际、我国及各地区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突破、展望,科学人物事迹;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口素质工作状况,各地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活动、新动态。在视角上重视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实用性、普及性;关注科学与文化、科学与艺术、科学与道德等多学科、跨学科结合。
打破专业局限,跨越专业界限,促进跨学科交流,提倡理、工、农、医等各专业门类大学生在接受各种各类专业教育的同时,接受广博的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根据大学生的需要与爱好,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具有“通识教育”的特征。
刊载文章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定等,不违反科学道德。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相顾,完整统一;文字流畅,用词贴切,结论正确,解释得当,合乎逻辑;图表使用得当,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参考文献著录项清楚准确。
重点栏目
栏目专题涵盖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领域,既可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学术交流,又可将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信息、社会信息等传递给受众。
主要栏目如下:
卷首语:特邀其国内的知名专家,为本期的主题撰写文章,让读者对本期的主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科学前沿:对国内外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和成果进行报道,开阔读者的科学视野,握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
科学人物:一个个科学家的故事,一段段动人的传奇,读者在了解他们故事的同时,也会为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其高尚的精神所深深叹服;
学术起跑线:主要刊登在校大学生的准学术性论文,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发表新思想、新观点,促进学术交流、角色辨析的平台。
大学联盟:探讨高校联盟作为高校间的一种有效的竞争合作新方式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特约专稿:邀请国内外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撰文,剖析学科热点,解读学科前沿。
专栏:介绍科研机构的突出学术、科学、技术、科普等成就;
科学反思: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怎样把科技科学的应用于人类生活,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从中总结经验并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
科普基地:介绍各地区科普基地,使读者了解当地科普基地,传播科普文化,增强公众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科协动态:介绍高校科协,报道高等学校科协举办的重要会议、科普创新活动,发生的重大事件。
好书推荐:为读者推荐内容充实的、深入浅出的优秀科学读物。
“青少年科技创新”: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提供“大手拉小手”的展示平台。
此外还设有“科幻创作”、“科普小名词”、“天文奇观”、“名人名言”等栏目。
学术支撑
指导单位
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
科学顾问
李晓红: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泽山: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建华:北京大学校长,第四届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
窦贤康: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叔子: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复生:重庆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俊华:中国宇航学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钱林方: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兵工学会常务理事
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王康友: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书记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刘兵: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
吴岩: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张国林:西南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
张卫国:西南大学校长,重庆市科协副主席
周泽扬:重庆师范大学校长
胡宁: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重庆市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姚昆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研究员
明炬:重庆大学副校长
出版顾问
侯俊琳: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
艺术顾问
许世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画家
郭选昌:重庆大学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美术博物馆副馆长、教授
历卷回顾
系列丛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14:40
目录
概述
出版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