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城
广东省普宁市县治遗址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朝廷析潮阳的洋乌、氵戎水、黄坑三都之地新置普宁县,县署初寄设于贵屿民舍中,不久后于黄坑都厚屿处建洪阳城为县治。万历十三年(1585),潮州知府郭子章就厚屿新城池“遇水潦则泛溢成巨浸”,采纳“厚屿当迁”之议, 并亲自来到普宁,与地师曾鹤翁相中榕江之东岸今安仁和仙耘交界一带地方为县治新址,后由知县阮以临主持开工营建,因建城处“平衍高阜”,故称大埔城,但终未建成。大埔城遗址即今安仁村的城围寨,现存有绕寨的土城基,残高约3米,宽3-5米,形成170*170米的正方形,土城外旧时所挖的护城河现为小溪和寨前池,最宽有8米左右。
发展历史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朝廷析潮阳的洋乌、氵戎水、黄坑三都之地新置普宁县,县署初寄设于贵屿民舍中,不久后于黄坑都厚屿处建洪阳城为县治。万历十三年(1585),潮州知府郭子章就厚屿新城池“遇水潦则泛溢成巨浸”,采纳“厚屿当迁”之议, 并亲自来到普宁,与地师曾鹤翁相中榕江之东岸今安仁和仙耘交界一带地方为县治新址,后由知县阮以临主持开工营建,因建城处“平衍高阜”,故称大埔城,但终未建成。大埔城遗址即今安仁村的城围寨,现存有绕寨的土城基,残高约3米,宽3-5米,形成170*170米的正方形,土城外旧时所挖的护城河现为小溪和寨前池,最宽有8米左右。
地理环境
清乾隆《普宁县志·风土志·古迹》中有载:初议迁治,太守郭青螺亲诣普地与地师曾鹤翁择安仁风气环聚,山水险阻,可以建城,已营度周遭,以升任未及就绪。其后知县阮以临见厚屿地形洼下,思改县治。因检青螺《潮阳杂志》已纪此一节,乃身自相度安仁,至新坛埔得平衍高阜地移区,建筑土城,后不果,其基尚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7:46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