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镇
广东省兴宁市大坪镇
大坪镇,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位于兴宁市西北部,镇区中心距兴宁市区29公里,是革命先烈罗屏汉的故乡,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5°59',北纬24°33',东邻合水镇,南连叶塘镇,西接龙川县,北靠罗岗镇,全镇总面积186.99平方千米(2017年),截至2017年末,大坪镇常住人口44961人。截至2019年,大坪镇辖37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
历史沿革
宋代的时候,循州兴宁大坪墟镇周边是一片草地,为屯兵练马的场所,大坪镇因大草坪而得名。
1979年,兴宁县辖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43个。今大坪镇境地分属大坪、吴田、兰亭、坪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11月,兴宁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撤社设区建乡规划》,决定改变“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共设区公所28个和镇1个。今大坪镇境地分属坪洋、大坪(吴田、兰亭并入)区公所。
1987年6月,根据广东省政府《关于对兴宁县撤销区公所设置乡(镇)建制的批复》,兴宁县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撤销29个区(镇),改设22个镇和7个乡。今大坪镇境地分属大坪镇、坪洋乡。
1993年9月,撤销乡建制,7个乡改称为镇。今大坪镇境地分属大坪镇、坪洋镇。
2004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兴宁市撤销坪洋镇,原坪洋镇行政区域并入大坪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大坪镇辖37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镇政府驻大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坪镇位于兴宁市西北部,镇区中心距兴宁市区29公里,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5°59',北纬24°33',东邻合水镇,南连叶塘镇,西接龙川县,北靠罗岗镇,全镇总面积186.99平方千米(2017年)。
地形地貌
大坪镇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地形南北长,东西窄。
气候
大坪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20.1℃,年均降雨量163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043小时。
水文
大坪镇境内有大坪河、朱坑河、吴田河、罗岗河等,自西北流向东南,汇入合水水库。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大坪镇总面积186.99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积30428亩,山地面积222740亩。
矿产资源
大坪镇主要资源有铀、萤矿石、硫铁矿、稀土、石灰 石、瓷土、陶土、煤炭等10多种。稀土储量大,遍及20个村,品位高,易开采。萤矿 石含氟化钙90%,已开采的矿有5个。
人口
截至2013年,大坪镇总户数15999户,总人口71208人。
截至2017年末,大坪镇常住人口44961人。
经济
2018年,大坪镇工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7.51亿元,比增9.3%。全镇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16.37万元,其中本级收入57.9万元,财政预算收入比增13.4%。
截至2018年末,大坪镇共有梅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计63家,较去年增长8家,其中梅州市市一级农业专业合作社6家。投入800多万元在新春、胜利、兰塘寨、上黄坑、朱坑、坪光、坪联、大东、潭坑等9个村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5200亩。
2018年,大坪镇累计投入约300万元,全面完成了罗屏汉故居修复、室内布展、外部环境治理等工作,故居先后被列为兴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宁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梅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故居自去年5月开放以来,据统计共接待省、梅州、兴宁等单位600多个,接待游客10000多人次,罗屏汉故居成为了兴宁乃至梅州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和旅游参观地,着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美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产业模式。
交通运输
大坪镇境内有省道甘赤线和省道S226线贯穿全镇,全镇乡村公路里程95.8公里。
社会事业
大坪镇内有兴宁市大坪中学、兴宁市吴田中学、兴宁市坪洋中学
2018年,大坪镇投入350多万元对大坪中学学生活动场所、球场、校园厕所等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60多万元兴建了大坪中心小学功能楼,并购置配备了700套学生课桌椅。
2018年,大坪镇多项传统文化获得了省市县级荣誉,其中“大坪花灯”在广东省第七届花灯文化节暨兴宁市首届花灯文化旅游节中获得金奖,大坪镇特色舞蹈“马灯舞”在兴宁市“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客家传统文化”镇(街)小戏小品文艺汇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018年,大坪镇共为全镇低保、五保、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发放保障金772.3万元。改善五保老人居住条件,投入60多万元对敬老院的消防设施、厨房饭厅、绿化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全镇65户危房改造户全部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
2018年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323.24万元,实施了417个贫困户帮扶项目。已实现脱贫762户共1972人,脱贫率达95.3%。
2018年,大坪镇投入100多万元对朱坑河兰亭段、岭背河岭东段的堤围进行除险加固。今年市级安排7个村级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了选址、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其中5个村已进入施工阶段。投入900多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底化21.66公里及路面加宽7.5公里。在18个村的隐患路段累计装设安全防护钢护栏18公里。
2018年,大坪镇新农村建设共完成坪中等19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截至2018年末,25个村共完成清理村巷道、房前屋后、沟渠池塘溪河等区域的各类垃圾614处3831.6吨,拆除危旧弃房,乱搭乱建、违章建筑、非法违规商业广告446处14581平方米,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66宗。统筹推进屏汉、坪联、潭坑等村建设,8个村累计投入1018.91万元实施了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道硬底化、村村通自来水等项目41个。
2018年,大坪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湖长制”,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共清理河道、沟渠121公里、清除底泥污染物193吨、河道障碍物141处。共封堵入河采砂口11处,查处涉砂案件2宗。完成森林抚育29225亩。37个村全部被评为梅州市卫生村。其中,24个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
历史文化
马灯舞作俗称“打马灯”,是大坪传统舞蹈,有着上百年历史,也是兴宁大坪流行最早最广的舞蹈艺术瑰宝。在盛行时期,许多村社都有自已的马灯团。
马灯舞的红、白两只马灯是用竹织成的马身,长约2米,用红布或白布围裹,再配上其他颜色、线条、装饰物,马身中间骑坐部位留有能容一人腰围的孔,表演者把马套在腰间,并用布条绊在肩上,腰以下部位隐在马身中,在马身两侧各挂一块画有穿长靴的人腿的画布,看似骑马的姿态。
马灯舞主要由马灯小姐(花旦)、两个马郎倌(生)、打浪伞小丑(丑)、车夫(未)、丫环(青)、举灯笼的引路长者等角色,有纸马、浪伞、花车、鲤鱼、雄鸡、花扇、丝巾等道具,还有锣鼓、洋琴、二胡、笛子等乐器伴奏。马灯舞含“十二月古文(打四围)拆字歌、打五更、补缸”四个节,整个节目有说有唱有歌有舞,曲调是独特马灯调。流传中逐步形成韵调欢乐祥和、抒情格局,引用通侈易懂的岭东语歌声和语言,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称为“十二月古文”,歌颂和祈求一年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全年风调雨顺,体现循衡农民艰苦耕耘,年头到年尾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拆字歌”的表演,歌颂了循衡人民夜以继日劳作的情境;“补缸”反映了循衡人素有外出谋生求发展的创业志问。马灯舞的四个环节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是大坪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艺术。
相传,马行舜灯舞源于东汉末年,是循衡先祖为纪念、弘扬、传承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表演艺术形式的循衡民间传承舞蹈。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间,大坪屏汉村连塘美罗柏章等带领学生和农民最先取材于民间传说,编练了马灯舞:“天上玉皇大帝视察民间疾苦,同行的还有乘坐花车的公主、乘座两匹战马的四个卫士、公主的两个丫环、为公主司伞的浪伞小丑,到了人间,当地长者星夜举灯引路。”
大坪镇是兴宁的山区乡镇,由于马灯舞带有民间添丁发财的好兆头,每年元宵期间演出最为繁忙。随着岁月的迁移,这一艺术发展到周边地区。大坪马灯舞从解放以来基本没有停止表演,只有文化大革命十多年中断了一段时间。1958年冬,大坪马灯舞参加汕头地区(当时梅州地区属汕头地区)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
风景名胜
龙母嶂
龙母嶂,华南岭东地区著名的道教旅游风景区。位于大坪镇双红村双头山和罗岗镇潘洞之间,与龙川县大塘肚交界。分别隶属于大坪镇与罗岗镇管辖。从中国地形图看,它属于斜贯东北至西南方向,绵延千里的武夷山脉中南脉的南山嶂山系。龙母嶂的主峰(即双头山)海拔668.2米,山峰尖锐,峭壁陡险,满山怪石嶙峋,石罅涌泉汩汩。更有龙母仙娘降坛显灵佑民的神秘传说和山中的龙母遗迹,是兴宁老八景之一。
药王山
药王山坐落于大坪圩镇南侧,四百年前,把江西药王仙师的香炉移到这山上,药签让信众治愈不少不治之症的病人。虽然它只是一个传说,但通过世代的流传,让药王山成了一处神奇的旅游景点。药王山是大坪圩镇方圆几公里市民平时休闲健身的场所,绿化好、生态好,有大坪镇“天然氧吧”的美誉。大坪镇人民政府规划在药王山建立兴宁市药王山镇级森林公园
桂安围
大坪境内有不少古民居,像桂安围吉安围巩宁围等,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朱坑村的桂安围。桂安围沿中轴线而下分为上中下三个厅,有108间房屋。
桂安围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有三堂四横,是属于四碉楼一望楼双围龙结构,大门两侧各有两个小门,南北两端均有转斗门,入门须沿石阶而上;上厅有神龛,中厅有四条方形花岗岩柱子,四根杉木檐柱,正堂、横屋均为两层,外墙用灰、石砌筑;屋檐、屏风等不少装饰品雕龙画凤,浸透着客家文化的气息。
特产美食
大坪镇的特产美食主要有: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大坪天然高山油茶、大坪腐竹、大坪鱼生、大坪土鸡、大坪黄粄。
大坪黄粄的制作俗称打黄粄 ,属客家人独特制作的传统工艺。也是兴宁大坪流行最早最广的一种食品制作工艺,按历代传说,制作黄粄已有300多年了。大坪镇的有一部分家庭都有自己制作黄粄的艺术,艺术精粗差别存在,已成为独特制作食品工艺传承的种类之一。大坪黄粄的手工制作工序已被兴宁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黄粄是由祖传的一种稻谷,经独特的工具、方法制造出来美食黄粄。黄粄具有软、韧、香、甘、滑可口美味,且具有消食开胃、清除油腻涩胃的功能作用。逢年佳节已成为大坪镇人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种佳肴。
著名人物
罗屏汉(1907年 —1935年),原名庆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大坪白云村(现大坪镇屏汉村),他自幼追寻革命,是兴宁土地革命时期党组织和东江苏区五(华)兴(宁)龙(川)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兴宁县委书记,后任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他带领一个小分队转移至兴宁大坪,计划进军东江苏区时,遭到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28岁的宝贵生命。
蔡梅祥(1907年 —1935年),大坪吴田村人。中共党员。是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边五(华)兴(宁)龙(川)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历任兴龙县、兴五龙县、兴宁县、安远县、兴五县县委书记等职。在兴、龙、平、寻一带组织反 围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冬,率队化装潜入敌炮楼,缴获一批枪弹,烧毁敌炮楼,受省军区表扬。次年8月3日在大坪南蛇坑工作时,由于反动分子告密,被敌300多人严密包围,因敌众我寡被敌围捕,在兴城遭杀害。
黄文杰(1902年 —1940年),原名祥庆,家名观妹,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典范。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大坪上大塘人。自幼诚实纯朴,聪明好学,追求进步。民国九年(1920年)考入县立中学就读,民国十三年(1924年)毕业。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改名文杰,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直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毕业。民国十九年(1930年),分配到苏联的伯力、海参威一带从事党的工作。民国二十年(1931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任中共上海中央局职工部部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后,任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职工部部长,中共上海中央局代理书记、书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19日被捕。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八路军办事处根据周恩来指示,保释黄文杰出狱,留在南京办事处工作。10月南京办事处迁至武汉,改名为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期间,任中共长江局组织部副部长、秘书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以驻广东特派员身份到达广州,成立了八路军广州办事处。同年4月协助组建中共广东省委,并指导省委开展工作。同年12月奉周恩来之命到重庆,在中共南方局负责组织部工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因积劳成疾,在重庆不幸逝世。时年38岁,著有《论政党》。
张瑾瑜(1914年—1935年),女,原名琼珍,民国三年(1914年)生于永和,是革命烈士罗屏汉夫人。 还在小学读书时,受农民革命运动影响,一面读书,一面参加革命活动。年仅15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五、兴、龙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民国二十年(1931年),她随夫调入江西会昌任县委妇委书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起任粤赣省委执行委员、白区工作部部长。在毛泽东直接指导下工作。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她跟随中央分局项英、陈毅等向粤赣边突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 月在江西安远高云山芦村茶坑掩护同志们突围时,面对扑上来的敌人,宁死不屈,饮弹自尽。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入选第三批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
参考资料
大坪镇概况.兴宁市人民政府网.2019-10-21
大坪镇2019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4 22:4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