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2016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2016年1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华智仁波切,翻译者是索达吉堪布。图书是一部引导修行的论典,在藏传佛教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内容简介
《大圆满前行》这个法,源自“龙钦宁提”。“龙钦宁提”是晋美朗巴大师的意伏藏法,传承并汇集了龙钦巴尊者所有宁提法门的精华。大师将其传给如来芽尊者,尊者又传给了华智仁波切。华智仁波切经过多次聆听后,将上师的教言理成文字,成就了这部《大圆满前行》。本引导文是一部引导修行的论典,在藏传佛教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自成书以来,倍受各教派的上师大德们推崇,并得到广泛弘扬。
此《大圆满前行》不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胜窍诀要点。此深法摄集了藏地兴盛的萨迦、格鲁、噶举、宁玛派的引导文及广弘于汉地的净土、华严禅宗等一切显密修要,并且具有持明传承殊胜之加持。是显密一切佛法之基础,令一生成佛的究竟正法,堪称为极其难得稀有之殊胜论典。未受密宗灌顶者亦可阅读修学。
译序摘要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显密一切佛法之基础,令一生成佛的究竟正法,堪称为极其难得希有之殊胜论典。未受密宗灌顶者亦可阅读修学。
尽管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然而,人们内心的痛苦却丝毫未见减弱,反而愈加强烈。如何才能离苦得乐呢?唯有佛法的甘露醍醐方能熄灭烦恼的烈火,带给您真正的幸福安宁与自在。为此殷重期望诸位悉心竭力将此法广弘于世间。
虽然佛法的日轮已高高升起,光芒普射大地,但愚昧无知的盲目者却始终处于漆黑一片的荒野之中,苦不堪言。见此情景,悲悯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所以迫切希望不信仰佛教的社会各界人士亦能潜心研究了解此法,从而趋入佛门。并愿那些已入佛门然却贪图名闻利养、力求神通者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修学此法。
目录
法王序
索达吉堪布译序
华智仁波切略传
大圆满前行念诵仪轨 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 略释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科判
甲一、闻法方式
乙一、发心
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丙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乙二、行为
丙一、所断之行为
丁一、法器之三过
戊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戊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戊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丁二、六垢
戊一、傲慢
戊二、无正信
戊三、不求法
戊四、外散
戊五、内收
戊六、疲厌
丁三、五不持
戊一、持文不持义
戊二、持义不持文
戊三、未领会而持
戊四、上下错谬而持
戊五、颠倒而持
丙二、应取之行为
丁一、依止四想
丁二、具足六度
丁三、依止其它威仪
甲二、所讲之法
乙一、共同外前行
丙一、暇满难得
丁一、思维本性闲暇
丁二、思维特法圆满
戊一、五种自圆满
己一、所依圆满
己二、环境圆满
己三、根德圆满
己四、意乐圆满
己五、信心圆满
戊二、五种他圆满
己一、如来出世
己二、佛已说法
己三、佛法住世
己四、自入圣教
己五、师已摄受
丁三、思维难得之喻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丙二、寿命无常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丁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丁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丁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丁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丁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丙三、轮回过患
丁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丁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
戊一、地狱之苦
己一、八热地狱
庚一、复活地狱
庚二、黑绳地狱
庚三、众合地狱
庚四、号叫地狱
庚五、大号叫地狱
庚六、烧热地狱
庚七、极热地狱
庚八、无间地狱
己二、近边地狱
庚一、煻煨坑地狱
庚二、尸粪泥地狱
庚三、利刃原地狱
庚四、剑叶林地狱
庚五、铁柱山地狱
己三、八寒地狱
己四、孤独地狱
戊二、饿鬼之苦
己一、隐住饿鬼
庚一、外障饿鬼
庚二、内障饿鬼
庚三、特障饿鬼
己二、空游饿鬼
戊三、傍生之苦
己一、海居傍生
己二、散居傍生
戊四、人类之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
庚一、变苦
庚二、苦苦
庚三、行苦
己二、八支分苦
庚一、生苦
庚二、老苦
庚三、病苦
庚四、死苦
庚五、怨憎会苦
庚六、爱别离苦
庚七、求不得苦
庚八、不欲临苦
戊五、非天之苦
戊六、天人之苦
丙四、因果不虚
丁一、所断之不善业
戊一、身恶业
己一、杀生
己二、不与取
庚一、权威不与取
庚二、盗窃不与取
庚三、欺诳不与取
己三、邪淫
戊二、语恶业
己一、妄语
庚一、一般妄语
庚二、大妄语
庚三、上人法妄语
己二、离间语
庚一、公开离间语
庚二、暗中离间语
己三、恶语
己四、绮语
戊三、意恶业
己一、贪心
己二、害心
己三、邪见
庚一、无有因果之见
庚二、常断见
戊四、十不善业之果
己一、异熟果
己二、等流果
庚一、同行等流果
庚二、感受等流果
己三、增上果
己四、士用果
丁二、应行之善业
丁三、一切业之自性
丙五、解脱利益
丁一、解脱之定义
丁二、解脱之分类
戊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
戊二、三菩提之果位
丙六、依止上师
丁一、依师之必要
丁二、依师之次第
戊一、观察上师
戊二、依止上师
戊三、修学上师之意行
乙二、不共内加行
丙一、皈依
丁一、皈依之基础
丁二、皈依之分类
丁三、皈依之方法
丁四、皈依之学处
戊一、三种所断
戊二、三种所修
戊三、三种同分
丁五、皈依之功德
丙二、发殊胜菩提心
丁一、修四无量心
戊一、修舍无量心
戊二、修慈无量心
戊三、修悲无量心
戊四、修喜无量心
丁二、发殊胜菩提心
戊一、发心之分类
戊二、正式发心
丁三、愿行菩提心学处
戊一、愿菩提心学处
己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己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己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戊二、行菩提心学处
己一、布施
庚一、财施
庚二、法施
庚三、无畏施
己二、持戒
庚一、禁恶行戒
庚二、摄善法戒
己三、安忍
庚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庚二、忍耐求法苦行之安忍
庚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己四、精进
庚一、擐甲精进
庚二、加行精进
庚三、不满精进
己五、静虑
庚一、静虑之必要
庚二、真实静虑
辛一、凡夫行静虑
辛二、义分别静虑
辛三、缘真如静虑
己六、智慧
庚一、闻慧
庚二、思慧
庚三、修慧
丙三、念修金刚萨埵
丁一、忏悔之理
丁二、四种对治力
戊一、所依对治力
戊二、厌患对治力
戊三、返回对治力
戊四、现行对治力
丁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
丁四、念修百字明
丁五、忏悔之功德
丙四、积累资粮
丁一、供曼茶罗
戊一、供曼茶之必要
戊二、所修曼茶罗
戊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罗
戊四、三身曼茶罗
戊五、供品洁净
戊六、积资之理
丁二、古萨里
戊一、古萨里之义
戊二、施身修法
戊三、断法之含义
丙五、上师瑜伽
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
戊一、明观福田
戊二、七支供
己一、顶礼支
己二、供养支
己三、忏悔支
己四、随喜支
己五、请转法轮支
己六、祈请不入涅槃支
己七、回向支
戊三、专心祈祷
丁三、传承上师简历
戊一、如来密意传
戊二、持明表示传
戊三、补特伽罗耳传
乙三、往生法
丙一、往生分类
丁一、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
丁二、中根者生圆双运报身之往生
丁三、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
丁四、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
丁五、以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丙二、往生修法
丁一、修炼
丁二、运用
丙三、往生仪轨
结文
原文注释
1八大持明:布玛拉美扎、吽嘎RA、文殊友、龙树,扎巴哈德、达纳桑智达、恙威格黑、新觉嘎吧。
2君臣二十五尊:吐蕃王赤松德赞时,莲华生大士应请入藏,为王及其臣僚讲授密法,从而得道证果的二十五人:赤松德赞、囊喀宁波、桑杰也协、杰瓦却阳、喀钦萨、拜吉也协、拜吉僧格、贝洛扎那、涅·杂纳古麻惹、宇札宁波、多吉堆均、也协阳、索波·拉拜、祥·也协德、拜吉旺丘、丹玛则芒、噶瓦拜则、休布·拜吉僧格、杰瓦洛追、且琼洛、卧真·拜吉旺丘、马·仁钦却、拉隆·拜吉多吉、朗卓·衮却穷乃和拉松·吉瓦绛曲。
3常有相续轮:是密法中的不共法语。指永恒不变之意。
4塔波拉杰·琐南仁钦(1079-1153):译言福宝。宋代西藏著名佛学家。继承玛尔巴、米拉日巴一派噶举传统,阐发宏扬成为塔波噶举体系的一代大师。幼年学医,稍长以医理医道驰名,有塔波神医之称。公元1104年出家受戒,从多师学法,约于1110年赴后藏甄地(聂拉木附近)投米拉日巴学法十三个月,奉师命回前藏专修。1121年于塔拉干波地方建干波寺,收徒布道。传授教法时著有《解脱道庄严论》,融合嘎单派法于米拉日巴密法,以“大手印”为主,视徒众机宜分别传授“方便道”或“大手印”,开一代噶举教法新风,故称塔波噶举。
5四种信心: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
6加哲仁波切(1295-1369):全名额曲土美桑波,意为无著贤,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7永舍天灵盖:今世舍弃一次头盖(指人身)后,永远不再转生轮回之意。
8永宁地母十二尊:立誓永远保佑藏土的十二尊主要地祇女神:遐迩名扬地母、页岩孚佑地母、普贤地母、魔后地母等为四魔女神;独具支眼地母、贤德明妃地母、刚烈尊胜地母、白衣龙后地母等为四药叉女神;藏土孚佑地母、太一济世地母、丽质冰心地母、翠聪绿炬地母等为四女医神。
9印模:刻有小佛塔或小佛像的模板。
10囤弥桑布扎:文殊菩萨的化身,赴印度学习梵文,首创藏文者。
11玄秘神物:在第二十七代吐蕃王拉托托日年赞时,有物从天降,内有《宝箧经》、《六字真言》、《诸佛菩萨名称经》和一座金塔,人无识者,因名之为玄秘神物。后世以此为佛教传入西藏之始。
12镇肢寺:镇肢寺庙。古堪舆家说西藏地形为罗刹女仰卧状,松赞干布时建以镇压女魔肩部和臀部的四座寺庙。即运如昌珠寺、也如藏章寺、布如噶采寺和如拉准巴江寺。
13镇节寺:镇节寺庙。古堪舆家说西藏地形为罗刹女仰卧状。松赞干布时倡建以镇压女魔肘部和膝盖的四座寺庙。即工布布楚寺、洛札孔迁寺、绛真格杰寺和绛札冻则寺。
14预试七人:赤松德赞时,为观察藏人能否守持出家戒律,命试从静命论师依说一切有部出家的七人:巴·色朗、巴·赤协、贝洛扎那、杰瓦却阳、款·鲁益旺波、马·仁钦却和藏勒竹。藏传佛教史籍中对初试七人名字不同的说法颇多。
15库鄂种三人:阿底峡尊者三位主要弟子:库·尊珠雍中、鄂·勒巴协绕和种·杰瓦穷乃三人总名。
16无垢光尊者:龙钦绕降·直墨兀色,宁玛派祖师,生于前藏札恰地方,与噶举大司徒菩提幢同时,著有《龙钦七宝藏》、《四心滴》、《三大休息》、《三自解脱》等佛教书籍二百余种。
17称幢:札巴坚赞,译言称幢(1147-1216)。宋代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萨钦衮噶凝波之第三子,年二十六继承萨迦法位,为萨迦五祖之第三祖。
18金厄瓦格西:本名楚逞巴,曾师事仲顿巴,得秘密指授,又曾师事南交钦波、滚巴瓦等,得二谛指授,对性空义有所悟解,通梵文,能翻译,颇有影响,开噶当派教授一派。
19 七金山:《阿毗达磨藏》中所说,自内而外逐层环绕须弥山周围的七重大山:担木山、持轴山、持双山、善见山、马耳山、持边山和象鼻山。
20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21二胜六庄严:二胜谓精通佛教最胜根本即戒律学的两大论师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谓装饰南赡部洲的六庄严: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和圣天;精通对法学的无著和世亲;精通因明学的陈那和法称。
22索宿努三师:旧译密乘中最早的三位佛学家的合称,即索·巴协旺丘,宿·释迦穷乃和努钦·桑杰巴协。
23玛尔米塔三师:塔波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译师,米拉布衣师和塔波医师三人的合称。
24由旬(逾缮那):古印度长度单位名。五尸为弓,五百弓为一俱卢舍,八俱卢舍为一由旬,约二十六市里许。
25闻距(俱卢舍):古印度长度单位名。古印度以人寿百岁时代所用弓之长度为一弓,一俱卢舍为五百弓,相当于二十五市尺。
26五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和他心通。
27涅赤赞普:《青史》作赤赞鹘提。吐蕃王朝第一代国王。其出处有说是色界第十三天光明天子下凡,有说是释迦王族后裔。初在西藏泽当附近赞塘阁希山间,被当时的十二个氏族酋长和苯波教徒共同拥立为王,舁于肩上,称为涅赤赞普,义译肩座王,为吐番天座七王之首。
28胜解佛:贤劫千佛中最后的一佛。
29马路:一匹马一天所走的路程,许多马路即一匹马许多天所经过的路程。
30人间之庄严:即人间具有名望,德势之人。
31当热瓦:音译,指当热地区的人。
32幻化工人:赤松德赞由印度迎请来的工人。
33桑耶:山南札囊县一地名。
34尊胜宫:帝释天所居宫殿名,在善见城中央。
35红山:布达拉宫所在的山。
36不适应中毒:不宜合并的食物一经合并食用,即对身体发生不良反应引起中毒。
37玛敦、夏珍:因肉食所致两种病的名称。
38洞特:一种病,患此病者会突然昏倒,需立即放血。
39盖火:西藏人一般都晚上盖火,为方便第二天容易生火。但修无常者想若晚上死了,就不需准备故常不盖火。
40如敌赶走牧童牛:牧童的牛被敌人赶走后,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41帕单巴:出生于印度南方曾依止莲华生大士、龙猛菩萨等五百位上师获二殊胜成就,住世五百七十一年,后于藏地弘扬佛法。
42佛教油子:入佛门闻法修法越多他的相续越难调化,终成背道而弛。
43转生到黑暗之处:太阳和月亮本为天子,所以也有堕落之时。
44夜摩天(时分天):居于须弥山前上空,按时行乐,故名时分,不与阿修罗作战,故名离斗争天。
45兜率天:又名喜足天,睹史多天。六欲天之一,妙欲资具胜于以下诸天,身心安适,且喜具足大乘法乐,故名喜足。
46乐化天:六欲天之一,自己任意变化欲界资生妙具,尽情享受,故名乐化天。
47他化自在天:六欲天之一,夺他所化妙欲资具而自享用,故名他化。
48皮火筒:藏族烧火的工具,用动物皮制成,在火的周围吹气可助火燃旺。
49卓滚朗吉日巴(1128-1188):在修持七年七月七日证悟法相,并创立了拉朴寺。
50唐东加波:噶举派一位传承上师。
51四大名湖:马法木湖(今西藏自治区普气县境内),纳木湖(今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青海湖,稚卓耶湖。
52信财:信众供养的财物,此中也有亡财之义。
53前后藏四翼:古代藏文典籍中藏地为上中下三区。上区阿里,中区卫藏,下区青康。
54犍椎:打木、檀板、义译声喝。集合僧伽的响器之一。《毗奈耶》中所说尺度,木质为栴檀、木瓜树、巴罗沙、柴檀、醋柳、桐树等,长八十四指,宽六指,厚二指,削去四角成为八方,四角断口,各长二指,两端剖成蛤蟆头形。
55王鬼:是厉鬼的一种。
56厉鬼(魑魅):是一种魔鬼,梵音译作部多。
57诅烧抛:采用压胜(镇压)焚魔、抛掷朵马、食子等方式以消灾祈福的密宗的一种降魔方式。
58浪踏病:肠胃绞痛。由于寒热交攻,胃及大小肠中寄生虫动乱妄行,突发剧痛,如牛角尖压刺胸腹。
59毒痈:头疽,疮初起顶如粟米、后来根盘扩大,状如蜂巢。
60卡:藏地茶叶的计量单位。
61腹背疮伤:指牦牛驮货时,背部被鞍子或货物磨伤,腹部肚带紧勒,行走时将腹部磨伤。
62三白三甜:乳汁、乳酪和酥油为三白;冰糖、蔗糖和蜂蜜为三甜。
63拔炒棍头:炒青稞时用以在锅内翻拨的木棍。藏族风俗习惯中对牲口身体瘦弱的一种比喻。
64寻香:食香者,欲界中有或中阴身,各依因缘善恶,吸食种种香、臭气味,故名寻香。梵语译作乾达婆。
65五浊恶世:劫末寿等渐变鄙恶,如渣滓故名为浊世。五浊:寿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见浊。
66粗恶苑:粗涩园。帝释天所居善见城南有一林苑,池塘、林木以为装饰,行至其地,即生粗暴之心。
67游戏海:与须弥山外围七重金山交相间隔的六重大海,充满八功德水,为诸龙王嬉游之处。
68引业:引发总报,能令生于某处某趣之业。
69五分轮回图:寺院门上绘制的生死五道轮回图。
70舍弃今世:指不求今生的世间八法,唯求来世的解脱。
71“热振”:寺庙名。是噶当派的第一座寺庙,为开创教派者仲敦巴所倡建,到1738年七世DL将其赠给自己的老师嘎单赤巴阿旺乔登。从此,阿旺之历代转世皆称热振活佛。
72仲敦巴格西:阿底峡的及门弟子,宋代西藏佛学家。
73转绕:根据佛经记载:右绕佛塔、寺庙、佛像等有极大功德。
74朗日塘巴(1054-1123):阿底峡尊者六大弟子之一布朵瓦格西二大高足之一。
75铁匠坐式:二郎腿。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的坐姿。
76非法称斗:私下制造的秤斗。
77生圆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简称,密乘中修习本尊三身为生起次第。修习风脉等为圆满次第。
78笨教:古代西藏原始宗教名。创始人兴饶,年代待考。盛行时分本地、外来和窜易三派,黑苯、白苯两支。早期但以祷神伏魔为人禳病、荐亡为业,及至吐蕃王布德共杰时,干与国政。松赞干布以后,吐番王室扶持佛教,佛苯之间斗争甚为激烈,热巴坚因尊佛抑苯被苯教徒所杀,朗达玛尊苯抑佛被佛教徒所杀。成为吐蕃王室趋于分裂灭亡的一个近因。其后苯教在见、行、修道之法诸方面,产生了众多和佛教相似的经典,晚近渐趋衰微。
79降香木:梵语为朅地洛迦木。分三种:红色栴檀降香、黄色柏树降香和灰色松树降香。
80遍行宗派:印度六大外道之一,其承认众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所生,唯由自然而生。
81无缝衣:指不见缝痕的精工妙衣。
82根据印度佛教历史记载,龙树菩萨圆寂以后,他的法体和头部变成两座山,将来龙树菩萨重入此身体,重新弘扬中观的般若空性。这两座山如今在印度南方贝谛境内。
83二止观:寂止和胜观的简称。寂止:梵音译作奢摩地或三摩地,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心不散住外境,专一安住所修静虑之中。胜观:梵音译修作毗婆舍那,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以智慧眼观察事物本性真实差别。
84贵族子弟:旧时西藏贵族的幼弟和侄子总名。
85木磨:形相是磨子,但不能磨粮食,而自尽之喻。
86黑沉熏香:沉香。梵义译为“无重”或“去心”。分白、黑及赤色三种。
87托巴:人头盖骨所做的碗。
88七圣财:信财,戒财,舍施财,闻财,惭财、愧财、智慧财。
89神馐:供佛的食品。
90函头标签:藏式书函左端的书名浮签,一般多用绸子制成。
91啊勒嘎勒:梵文元音字母组和辅音字母组。
92禳解术:禳解灾难的法术。
93献新:在新鲜饮食等未用之前,首先取以供神的部分即用指拈少许向空弹撒敬神。
94基数密咒:密宗中修任何本尊,作降伏等事业,先须念满仪轨中规定的基本的心咒数量。
95召召:修珠法时行者召唤“勾召”之声,使邪魔等召集融入食团对它们进行惩治。
96十大应诛:又名十逆怨贼。佛教密乘所说应杀不赦的十恶怨敌:毁灭佛教、摧残三宝、劫夺僧财、谩骂大乘、坑害上师、挑拨金刚弟兄、障难修行绝无慈悲、背弃誓戒和颠倒业果。
97藏合:称量单位,旧时一藏升的六分之一。
98药山王:拉萨布达拉宫西南一山名。西藏四大名山之一。
99绞木:用来拔去牦牛身上毛的木棒。
100驮罩:用来覆盖驮子的毛织物的毯子。
101现有:指器情所摄之诸法,或轮涅所摄之法。
102踏嗝:享用美味时感觉甚为可口而发出的一种声响。
103桑哈查门:《闻解脱续》中讲:桑哈即八位桑哈空行母,未依教进行血肉供养者需在此等空行母前忏悔,遣除罪业。查门,提指空行母总称。
104五肉:人、马、狗、大象、孔雀肉。
105彩盘:苯波教禳灾送祟时作为牺牲物品的彩线花盘。
106据《藏汉大词典》所载,三同门是指博朵瓦、金厄瓦、普窍瓦三位格西,此处还请读者观察。
107慈氏五论:相传为弥勒为无著所说《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宝性论》、《辨法法性论》和《辨中边论》。
108法相师:采用辩论的方法研究佛教法相学的人。
109中观理聚五论:古印度龙树论师著的《中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细研磨论》。
110护摩:火供,烧施。燃烧有浆树枝等进行的火祭。
111细顶脉:由锁骨上行四指处,能现三脉即居中,能现二脉即居后,与耳垂平齐之剖刺脉道。剖此放血,能治脑虫、肺、心热邪、牙痛、胸血亢盛等病。
112吠陀:经籍,特指印度古典教文化书籍。旧译明论,梵音译为韦陀典或吠陀典。
113陀罗尼:总持,执持。以持久不忘诸法词义的念力和神验不测的智力为其体性,以受持善法,遮止不法为其功用。
114素烟、荤烟:焦烟,旧俗布施给一切“中有”鬼物的糌粑火烟。焦烟分为素烟与荤烟二种,素烟,即混有乳、酥三素的糌粑火烟;荤烟,即混有血、肉、脂三荤的糌粑火烟。
115石堆:供神石堆。堆积卵石作供品者。
116新肌:伤口及疮口愈合时所生嫩肉。
117卫藏厉鬼:当地一种鬼神,据说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对其稍有不满便立即制造违缘。
118十二金刚大笑、希有八句:上师晋美彭措的《直断要诀释》中有明释。
119十二头陀行:十二杜多功德。即:持粪扫衣、但持三衣、但持毳衣、但一座食、次第乞食、不作余食、处阿练若、常住树下、常露地坐、常住冢间、常期端坐、随处坐。如此十二种苦行,佛家用以针对修治贪著衣食居住,抖擞烦恼之行,名头陀行。
120毗卢七法:佛教所传的一套静坐姿式:两足跏趺、两手定印、脊椎正直、颈部微俯、肩臂后张、眼觑鼻尖、舌尖抵上腭。
121道貌:证果迹象。修学佛道成正果者的外表行迹。
122诚如难陀指鬘与能乐:详见译者讲述之《亲友书略释》。
123四种持明:异熟、寿命自在、大手印和任运持明。
124那达:代表法界的一种符号观修生起次第时需要观想。
125绮语伏藏之门:指讽刺那些言说各种毫无意义的掀、闲言碎语。
126冒渎晦气:违犯誓言招致的不祥。
127八思巴(1235—1280):译言圣者慧幢,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
128牛净物:黄牛所出粪、尿、酥油、酪和乳等五物总名。
129四相:修习密乘大圆满道,证得有学乃至无学所有道相:法性现前相、证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和法遍不可思议相。
130食子团:作朵马所用揉合了的糌粑。
131我乳转轮王:佛书所说转轮王之一。
132摄生术:避谷术,金丹术。宗教徒凭借花草药石以求延年益体之术。
133藏升:西藏容量单位名,约可盛青稞市制一斤又二、三两。
134古萨里:恰美仁波切著《山法集》云:“所谓古萨里,除三想(吃饭、解大小便、睡觉)外无其它世间俗事唯一心修禅定者”。
135玛吉拉准(1031-1129):雪域著名瑜伽母,依般若经典开悟后依止帕单巴桑吉为上师,创立了断法派。
136十五种小儿恶鬼:1.柔软鬼牛身;2.兽王鬼兽身;3.作瘦鬼童身;4.作忘鬼狐身;5.持拳鬼乌鸦身;6.鬼女人身;7.轧米尕鬼马身;8.贪欲鬼金刚身;9.腹行魅女犬身;10.臭魅猪身、11.作愁鬼猫身;12.禽魔禽身;13.顶臂鬼鸡身;14.八面鬼枭身;15.吊眼鬼蝙蝠身。
137十字架:十字形,如交叉金刚杵等。
138八吉祥徽: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
139有碍魔:即外境的地神、鬼神、地水火风、疾病灾难等。
140无碍魔: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
141喜乐魔:自以为修法,境界等如何如何高、沾沾自喜之心。
142傲慢魔:即我执烦恼,本无五蕴而执著为有之我和我所者。
143果仓巴(1189-1258):他一生闻思,在喜玛拉雅山和匝日神山作苦行,弘扬竹巴噶举派佛法,摄收了众多弟子,著作有四大函。
144哲贡炯巴仁波切(1143-1217):是哲贡噶举派的创始者,建造了帕智寺,被誉为第二龙猛菩萨,在73岁时摄受了18万僧众,在各地弘扬噶举派的佛法。
145贝诺扎那:藏地最初出家七人之一及三大译师之一。
146鹿耳帽:根据根敦秋佩所著《游国记》藏文拉萨81页解:夏瓦即鹿子,宁即耳,夏瓦宁帽指形状似鹿耳的冠冕,故称为鹿耳帽。
147萨霍国:藏史记载,谓古印度东部一小国地名。在今孟加拉地区。
148无见顶相:顶成肉髻相,乌瑟腻相。如来施精舍等殊胜净室,故感得顶上有肉隆起如髻之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
149近五无间罪:与五无间罪相同的五种重罪:污比丘尼、杀见道菩萨、杀有学僧伽、夺僧伽资具和拆毁灵塔。
150四重罪:1.居智者之首位;2.享用密咒师的财产;3.不居比丘顶礼之前;4.享用修行人的食物。
151八邪罪:1.谤白法;2.赞黑法;3.障碍行善者积资;4.扰乱信士之心;5.已入密乘者背弃上师;6.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7.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8.已入密乘者舍弃坛城。
152五身:旧派密乘经典所说二十五果法之一类:法身、报身、化身、不变金刚身和现证菩提身。
153扎谢坚山:即玛拉雅山。玛拉雅,梵义译为香山。药都善见城西一山名。盛产岩精、寒水石、温泉等药物。
154圣种五贤:妙称天、安止龙王、流星面药叉、慧方便罗刹和离遮族人无垢称等五。
155七种梦兆:请参阅《西藏古代佛教史》。
156二十三句悲哀词:此二十三哀词在《集密意续释》中有详述。
157肩座王(涅赤赞布):是西藏第一国王,也是吐番天座七王之首。
158永布拉岗:在山南地区乃东县境内,是西藏最早的一座王宫遗址,公元前一百多年,涅赤赞普所居地方。
159文成公主:唐太宗室女。公元641年,松赞干布派遣大臣禄东赞迎请至吐番。
160赤尊公主:尼泊尔国光胄王之女。公元623年与吐番王松赞干布联姻。
161五尊栴檀观音:现今两尊在拉萨,两尊在尼泊尔,一尊在印度。
162净地:修建庙宇等建筑物之前举行的一种密宗净地仪式。
163大堪布静命:即大堪布菩提萨埵。那烂陀寺依止智藏论师出家,受具足戒。为中观自续派论师及东方三中观论师之一,设认修建桑耶寺,度初试七人出家,并开始建立僧伽制度。
164 夏绒卡绣佛塔:今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中心。
165六种传承: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迦罗耳传、黄纸词句传、空行嘱咐传、发愿灌顶传。
166九种传承: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迦罗耳传、空行嘱咐传、发愿灌顶传、教授授记传、修持加持传、耳闻实修传、行持事业传。
167往生马:藏族民俗,一般指为亡人作超度时,亡人家属将自家最好的马配上死者的最好衣服供养作超度的上师,表示已将亡灵完全交付于这位上师请上师作超度。这种马称为往生马,至今仍有此风俗。
168九窍:人体感受五种外境的感觉活动所有九处门户或穴窍:眼二、耳二、鼻二、口和大小便口各一,共为九窍。
169融合:将自心融合于阿弥陀智慧之教言。
170隐没次第:人死亡时出现种种灭尽次第之死相。
171《远唤上师》:祈祷、赞叹、呼唤上师求加持的偈颂。
172三现分:修行萨迦派道果预备位。显乘的共通三现分道:不净现分、瑜伽景象分和清净现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21:5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