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寺
古寺院
大善寺位于南岳古镇北支街。该寺始建于南北朝,为陈慧思禅师唱道之地,后毁。唐初重建,宋元时兴废情况不明。明崇祯七年(1644)毁于火。清初,寺址、菜地变成民产,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冬,默庵、淡云和尚与居士王哲堂、饶少甫等捐资赎回,后两年(1897)重修并扩建。
大善寺简介
重建后有山门、天王殿、偏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寮房、库房、斋堂等大小房屋40余间,建筑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捐置香火田租108担。寺成,公推默庵为住持,常住僧人60~90人,为清代南岳佛教圣地丛林之一。
寺内原有明桂王所舍大铜钟一口,藏经一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于菜地挖出玉佛一尊,均流失。今尚存宋宝庆年间(1225—1227)石制长形水缸一口,上刻“古春”二字,其长2.9米、宽0.6米、高0.66米。
新中国成立后,庙宇被南岳机关占为办公用房和干部宿舍。僧人转移其他寺庙,佛像、法器转存华严寺,文化大革命中,佛像、法具荡然无存,八十年代这里是图书馆和武术学校,把一所丛林搞得面貌全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庙宇退还给南岳佛教协会管理,南岳佛教协会的领导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决定对这座庙宇全部彻底大维修,并确定副会长慈茕法师专管此庙,经过三年的维修和两年的扩建,现有天王殿、地藏殿(偏殿)、韦驮殿、大雄宝殿禅堂、斋堂、客堂、寮房、方丈室、藏经楼、香积厨、锅炉房、厕所、丛林住房等共有房舍100多间,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恢复了丛林制度,为南岳五大丛林之一,大善寺现在超过了历史最盛时期的规模,成为南岳最重要的寺庙之一。
大善寺历史
绪言 被誉为“五岳独秀”的南岳,是一座有着两年多年历史的古老名山。她雄浑博大,清秀巍峨。远看,山峦叠嶂,云雾缭绕;近看,林木成长,万物竞秀。在南岳七十二峰的集贤峰麓,有一座千年古刹,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北朝时,我国著名高僧慧思大师从河南大苏山来到南岳所创建,并由他的弟子大善禅师主持的道场。清代《中央大善寺业林碑记》说:劂寺代出国师,流风不替。
南岳虽然历史悠久,但1400年前山上还很荒蛮,野兽出没,人烟稀少。由于慧思大师的到来和弘化,才逐渐成为佛门胜地,因此,他被称为南岳传播佛法的开山祖师。如今,仍然流传着慧思向岳神募化一片袈裟之地的趣闻:话说慧思和尚这天来到祝融峰和岳神下棋,并要求献出一袭袈裟之地以供居留,岳神没有料到慧思把袈裟随手一扬,竟化成一片浮云,将南岳整个山峰都覆盖了。岳神大惊,忙说:“你把前山都占去,我下去也无通道,叫我如何安身?”慧思又随手把下棋的石墩一点,只见石墩轰隆隆向山下滚去,一直到山下平地才停下来,和尚立即起身称贺:“赤帝峰下,胜世之基。八万朝拜,圣德齐天。”于是岳神便有了南岳大庙,直到如今仍兴盛且香火四时不断。
慧思(513—577),俗称李,河南项城人。出家后栖居幽静小庵,梵行清净,每天诵读法华经。后来从北齐慧文尊者习定,获证法华三昧,名行远闻。他随机教化,定慧双修,四方钦崇,学徒日盛,因此遭到不同宗派的妒忌,他不得已,于天保元年(551)率徒众从嵩山之阳南游,初至光州(河南省汉川县),因兵乱前路梗塞,暂止于大苏山,到陈废帝光大元年(567),终于率弟子四十余人到达南岳,他示众说:“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非真。”使求学者悟自本心,并谆谆告诫门人,勤修般舟念佛三昧。
慧思大师生平著作有《四十二字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法华经安乐行义》、《次弟禅要》、《三智观门》、《大乘止观法门》、《立誓愿文》等。《宋高僧传》载:新罗国沙门玄光,越沧溟,求中土禅法,于南岳参礼思祖,获授法华安乐行门,证法华三昧,还归本国,化导甚众。慧思示寂后,据说托生到日本做了圣德太子,日本真人元开在《唐大和尚东征传》里记载:“昔闻思祖还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渡众生。”如今,日本僧人还常来南岳朝观“三生祖塔”。
大善住持
慧思的弟子很多,其中智者、大善最为杰出。智者弘化浙江天台山,成为我国佛教最早宗派的天台宗实际创始人。大善居南岳,他秉承思大师遗教,勤修念佛三昧,日诵法华经,兼修普贤忏(忏),灵异颇多。他悲悯众生,感化狩猎者,山上被围困的鹿群,因他入慈悲三昧而获救。后来,陈宣帝尊他为国师。他的事迹,《法华传记》卷二和《法华三昧师资传》都有记载。现寺内存一口宗大观元年(1107)的长2.9米、宽0.6米、高0.66米的石水缸和清化碑刻等文物,可以窥见昔日大善寺的隆盛。
晚清中兴
大善寺虽会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屡与屡废。元代没落无闻。明崇祯十七年(1664)毁于兵灾。迨至清代,寺宇又渐次倾毁,沦为民居、菜地。直到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古老的大善寺才焕发生机。我国天台宗名宿默庵法师,会同同参好友淡云长老,赎回寺址,经两年时间重修和扩建,并购置香火田租108担(担),使大善寺仍然与上封寺、福严寺、南台寺、祝圣寺并列为五大丛林之一。
默庵,衡阳人氏,俗姓周,清道光十八年(1838)生,咸丰七年(1857)潜至南岳披剃出家,于次年从福严寺翠庭上人受具,住半山己恭岩苦修梵行。同治元年(1862)遍参南、北硕德后,返南岳福严寺阅藏。光绪二年(1876)移住祝圣寺,弘化讲经,成为我国天台宗巨匠。其门弟子道阶法师是清末民初佛教界领袖人物,与我国初设中华佛教会第一任会长寄禅和尚齐名。
默庵法师晚年以念佛为归宿,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日念弥陀名号六万声,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谢绝一切教务,闭关念佛。是年冬季,在最后念佛七中,惟饮水,于腊月十三日安养往生。
淡云,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生于衡阳清泉谢氏,咸丰十年(1860)偶游衡阳罗汉寺,见佛像庄严,僧仪雍肃,遂生出家之念,但家人不许。同治二年(1863)始获披剃,并于南岳祝圣寺妙禅和尚座下受具。他与默庵法师颇相契,因此到山上住己恭岩,精进念佛修禅,他毕生以中兴古道场为己任,会辅助恒志禅师中兴岐山仁瑞寺,修复祝圣寺后山地藏殿(相传为承远祖师弥陀台)中兴衡山清凉寺,时任兵部尚书的彭玉麟题“春满菩提”匾额赠之。迁(迁)祖道场南台寺和迁(迁)祖塔,数百年来淹没无闻,他偕弟子妙见和尚披荆斩棘,经过五个春秋的辛劳,终获重兴,得到日本佛教界高度赞扬,于是有了“梅晓赠经”的盛事。
淡云和尚归心净土,凡修复寺宇,均弘扬净土,晚年赎回白云寺亦遗命作念佛堂。他说,末法人多懈怠,惟念佛法门,仗弥陀愿力,易得成就。
传承净土
南岳之禅风,名扬天下,南岳之莲宗,源远流长。据《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对于净土宗的传承排列,南岳般舟承远是第三祖。承远的弟子法照于大历元年(766)夏四月中起,在南岳依无量寿经作“五会念佛法门”,后行化京师,弘布五会念佛法门,彰显和光大称名念佛的殊胜功德,唐代宗李豫为国师,后世尊他为中国净土宗四祖。
大善寺自清末中兴以后,在默庵、淡云诸大德归心净土的引导下,继承大善禅师的念佛三昧和莲宗三祖、四祖念佛法门,住众多昄心净土,常年以持名念佛为日课。如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有一名愿修法师,湖南湘潭人氏,以念佛为恒课,他常年住在天柱峰下为老塔凹,掘地为竃(灶),自耕自食,只冬季下山回大善寺为住众讲解弥陀经,观无量经等净土典籍,宣扬净土法门的殊胜。1944年他预知时至,在大众助念佛号声中坐脱。还有一位智慧和尚,1902年出家受具,终生不与人言,惟两唇轻微张合,默念佛号,着本色土布衣服,人称“白衣大士”。他数十年如一日,每天从相距两里多远的北支街口为香积厨担饮用水和劈柴,古代大石缸,常年清水不断。1946年秋日晚(注:有智慧和尚传载上海《弘化月刊》,今该刊难以寻获),他逐寮向寺众合掌为礼,人不解其原因,第二天早上见他坐脱于法堂阶前木椅上,才知他预知时至,念佛往生。
胜境清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善寺被几个单位占用,僧人移居山上耕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重新落实,1995年为促进南岳佛教文化的发展,将大善寺全部产权移交佛协管理,并作为尼众丛(丛)林予以修复,由副会长慈茕法师承担此项工作,并礼请怀恒法师担任大善寺监院。经共同努力大善寺收回并得到了初步修复。1998年,慈茕法师往生后,怀恒法师继续率领两序大众对寺院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历经十年,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赞助,耗资1700余万元。整个寺院的建筑前后分明,左右错落有致,处处皆景,煞是壮观。中轴线上,后前到后依次为正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方丈室、藏经楼,东西两翼有祖堂、讲堂、斋堂、念佛堂等大小殿堂寮舍200余间,总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至今寺院佛像庄严,坛场雍肃,整旧如旧,原貌赫然,寺内长廊蜿蜓,殿阁相接,殿与两翼之间有小院相隔,植有木兰、木樨、兰草、栀子,几尘不染,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净土道场。漫步行走之间,时闻空中传来抑扬顿挫、恳切沉嚣。有位参访者离去时留下他的诗句:“像极东世界一样光时灿烂,芳香馥郁,仿佛莲花清香在庭院弥漫,这熏香来自我钦羡的僧侣,合掌胸前的呢喃。”
交通状况
南岳衡山牌坊乘坐1路免费公交车,在大善寺站台下即可。
门票与开放时间
费用:免费。
开放时间:7:30—17:00。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1 11:06
目录
概述
大善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