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穴
穴位名
大包穴,足太阴脾经第二十一穴。
标准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解剖〗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行针时,在肋角的前内侧胸壁,应在相邻肋骨之间,在肋角的内侧行针,应经肋骨上缘,这样可避开肋间动脉及其分支。该穴位深部相对应的器官有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故不可深刺
取穴方法: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刺灸法:斜刺或向后平刺0.3~0.5寸。治颈部扭伤可向上斜刺,局部酸胀。可灸,艾炷灸3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事项:严禁深刺,以防刺伤脏。
作用: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主治
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每天坚持按摩该穴位,具有丰胸美容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双手按住大包穴后,从胸外侧向内推压胸部三十六次;其次,手掌按住大包穴,再旋转推压三十六次;最后,用手指搓揉大包穴三十六次。
〖配伍应用〗胸肋痛: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针灸学简编》)。
食多身瘦:配脾俞穴章门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配伍: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附录
(1)穴名释义:本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故名大包
(2)别名:大胞穴。
(3)现代应用: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全身疼痛、无力。
(4)脾之大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6:43
目录
概述
标准定位
主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