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货
上海方言
“大兴货”是上海方言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大兴”指假冒,“大兴货”就是假冒伪劣商品
词语来源
来源一
大兴”一词早在民国年间出版的《青帮纪要》中有“江湖切口”一节,收录了当时许多帮会和江湖切口,其中就有“大兴”一词,释义就是“假的、假冒的”,说明上海方言中的“大兴”一词至迟在20世纪20年代已流传开了。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江浙两省移民比例最高。早在1907 年,浙江商人集资兴建了沪杭甬铁路(上海----杭州----宁波),并在上海老城厢南门外建立了一个火车站,称之南站。之所以称之为南站,是相对于北站而言,因为当时在现今的闸北区天目东路还有一个沪宁线(上海----南京)的北站。南站位于南门外1000 米左右,凡是去杭州宁波的乘客都需经过这条马路,那时的市政府就在南门外辟建了一条马路,叫大兴街。大兴街一建立,马上引来众多商家,不久便成了沪上繁华的商业街。
据统计,当时的浙江人占上海移民的25%,逢年过节他们要回家乡与亲人团聚,临上火车时总想买些东西回去送人,而大兴街的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更多的不义之财,常常以假货次品冒牌货冒充优质商品出售给赶火车的顾客,因为他们一旦登上火车,即使发现所购商品有问题,也不可能跳下火车与商贩论理退货,只能成为被斩的“冤大头”。久而久之,“大兴街上的货物”浓缩为“大兴货”,成为了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
来源二
流行于八十年代之交的沪语“大兴”,据上海史专家薛理勇认为,它与上海的“大兴街”有关。“上世纪(十九世纪)后期南市小西门外新开一条‘大新街 ’,后来改名‘大兴街’,这些加工非真金首饰的工场主要设在这里。据说这里生产的饰件盖有‘大兴’印戳,以示与正宗银楼产品区分,所以人们把非正宗饰件称之‘大兴’或‘大兴货’。也有人认为大兴街生产仿金饰件是不打印记的,只要看到没有印戳的饰件即知是大兴街生产的,所以称之为‘大兴货’。”(《上海闲话》)
来源三
据老辈人说,大兴街一带是以前是华界,居民多为底层劳动人民,二、三十年代,上海开始繁荣。这里的人出去找工作,一般商行对服饰都有要求,穷人肯定买不起好衣服,但又必须置一套行头,于是大兴街便出现了卖廉价西服的商铺,随着需求越来越大,卖服装的商铺也越来越多,大兴街成了远近闻名的服装街。老城区的人穿西服也不自在,见了熟人便自嘲是“大兴货”。“大兴货”的本义是便宜低挡。以后“大兴”一词流传开了,又引申出“不牢靠”等意思,如上海人说“这个人有点大兴”、“这件事有点大兴”,其中调侃的含义大于贬损,如果当面对一个人说“你有点大兴”,“你做的事太大兴了”等等,被说的人至多有些尴尬,而不会很愤怒。所谓“那条大兴街出的都是假货”说法极其荒唐,当时大兴街的买卖双方基本上都是周边的人,本来就是图个便宜,怎么假?以前只有高档货、低档货,没有什么真货、假货。七十年代前上海基本上没有假冒伪劣一说,老辈人一般也不说“大兴”一词。八十年代后“霞飞路”旁的华亭路、襄阳路才真正是假冒伪劣,假货冒真货斩斩冲头,在满足一些人虚荣心的同时也复兴了“大兴货”一词,并使它偏离了原义。
来源四
“大兴即DASHY”
词义扩展
1956 年全国工商企业实行国有化后,商店的领导和员工全拿国家工资,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拿假冒伪劣商品去欺骗顾客,因此,“大兴货”逐渐在社会上消失了。
到了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私营企业商店迅猛发展,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厂商唯利是图生产销售假货次货冒牌货。于是,“大兴货”又频繁地出现在市民的口中, “大兴”的词义范围也有了扩大,人们把说假话说空话不兑现诺言的行为都称之为“开大兴”。
“大兴货”“大兴”及“开大兴”,与提倡诚信的和谐社会格格不入,为人们所不齿。
同义词
西贝货;水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08:42
目录
概述
词语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