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令
古代对县官尊称
中文名称: 大令
解释
(1)国家的重要法令。
(2)指皇帝的诏令。
(3)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
(4)指晋王献之
(5)犹言令箭。
由来
国语·晋语八》:“国有大令,何故犯之?”
汉书·翼奉传》:“其后连月久阴,虽有大令,犹不能复,阴气盛矣。” 颜师古 注:“太令谓虚仓廪、开府库之属也。”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 钱塘 蔡莘腴 大令任由庶常改官畿辅,三黜屡空,困踬不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前任的本县姓 伍 ……那位 伍大令 初到任时,便发誓每事必躬必亲,绝不假手书吏家丁。”
晋书·王珉传》:“﹝ 王珉 ﹞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大令’, 珉 为‘小令’。”《冷眼观》第二一回:“ 吴元恺 镇军亲身去逮捕的,连大令都没来得及上院请。”
军队军官
大令也是军队里的军官,也叫 ‘大令爷’ 。北洋军阀时期,军队中受命抓捕逃兵与强盗的执法队。因其持有就地正法令箭而得名。 奉“大帅”的命令,弹压军队的护兵。(也就是今天的“宪兵”)
手奉的“大令”,是由“大帅”点批的令箭,相当于“皇帝”的“尚方宝剑”,给予他们“就地正法”逃兵的权利。
小说出处
《茶馆》
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
《茶馆》创作的背景是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当时各军阀中都有自己的行刑队,用于捕获逃兵并就地处决逃兵、强盗及政治犯。行刑人身背大刀,手持令牌,该令牌即称为大令。
烟草
大令烟 公司: 上海新中国烟厂
年代: 四十年代
单位数量: 10
类型: 横软标
规格: 长175mm 宽112mm
参考价格: 50~120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3 03:51
目录
概述
解释
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