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天亡簋
西周初期青铜器
西周天亡簋,旧称“大丰簋”、“朕簋”。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今宝鸡市眉县),后屡经辗转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事记
文物历史
周武王时期,天亡簋铸成。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西周天亡簋出土于陕西郿县(今宝鸡市眉县)礼村。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特征
西周天亡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5厘米,侈口、圆腹、圆足、方座,腹附四耳,耳作兽形,均有垂珥,鼓腹较深,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腹与圈足饰蜗体兽纹。器内底铸铭文8行78字,记述周武王灭商后在“天室”举行祭祀大典,祭告其父周文王,并取代商王的地位来祭祀天上神帝。作器者天亡襄助武王举行仪式,祭祀典礼之后,武王举行盛大的宴享,天亡受赏赐,铸造这件簋来铭记荣宠。
铭文
乙亥,王又(有)大丰(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傣)上帝。文王德在上,丕显王作省,丕肆王作赓。丕克乞(迄)衣(殷)王祀。丁丑,王飨大宜。王降。亡得爵复觵。唯朕又(有)蔑,每(敏)扬王休于尊簋。
注:最后一句亦有“每(敏)扬王休(于)白”的说法。
铭文大意
武王于辛未日来到管地后的第四日乙亥, 举行了盛大祭礼。武王率领西方诸侯, 会同南、 北和东方诸侯一起,在太室山上祭祀皇天上帝。祭毕武王下山, 由天亡奉陪护卫。武王在宗庙又遍祭了先王, 特别对陪伴于天帝左右的显赫父亲文王, 用酒食举行了隆重祭礼。文王德高闻于天帝。显赫的文王在天之灵看得清晰, 杰出的武王继承其大业, 推翻商王朝, 终止了商王祭天的权利。第六日丁丑, 武王还举行了祭社大礼。回营以后, 天亡护卫有功被赏赐爵橐礼器,(天亡)为此永久感激, 因而造出这件尊簋铭文, 以颂扬王的休美。
文物鉴赏
西周天亡簋是西周初期独有的样式,簋身和方座装饰两两相对的夔纹,夔体卷曲,状如蜗牛,这种体态的夔纹也是周初特征。
价值意义
西周天亡簋和利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的两件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其铭文记述了武王伐纣及其在嵩山祭天等若干重大历史事件。
西周天亡簋和西周初期的宜侯夨簋、井侯簋、太保簋(均作四耳)以及河南洛阳塔湾出土的回旋龙纹铜殷(下连方座)其形较近似,它不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也是在西周铜器断代上作为依据的一件重要标准器。无论在器形、纹样图案、铭文、书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商代铜器那样的流丽和奇饰。这说明早在商代末年,周人的文化艺术已经十分发达。
重要展览
2019年1月18日,深圳博物馆第一专题展厅举办“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西周天亡簋参展。
保护措施
2013年8月19日,西周天亡簋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参考资料
西周天亡簋.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中国新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4 21:01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文物历史
文物特征
参考资料